船用双腔水密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930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是船用双腔水密接线装置。其中,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与水密接线盒本体相连;橡胶密封圈放在水密接线盒本体的密封槽内;外部水密连接器插座、外部与外部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带0型圈插座法兰相连;外部插座法兰密封与水密接线盒本体相连;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与直角弯头式电连接器相连在水密接线盒内通过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固定有测试电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宜作为船用双腔桅杆或复管打压测试的装置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用双腔水密接线装置
本技术属于船用电气接线密封
,特别涉及到船用双腔水密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现有的船用升降装置,通常是采用内部带有活动桅杆的双腔结构,在桅杆组装完成后,为满足密性要求,必须要进行桅杆和复管的单独密性打压测试,但由于桅杆和复管的工序原因,不能同时进行打压,而原有的水密接线盒在初始设计时未考虑该部分内容,故导致在打压测试时桅杆和复管之间存在压差,造成桅杆内部气体通过测试电缆芯线内壁泄放至复管内,或复管内气体通过测试电缆芯线内壁泄放至桅杆内,形成“串气”现象,无法保障桅杆和复管打压的密性要求,对复管的安全性造成了重大安全隐患;另外,桅杆内的测试电缆属于专用特制测试电缆,由于打压“串气”现象的产生,会导致该段测试电缆的性能下降,进而直接影响该装备的可靠性使用。鉴于上述原因,在船用水密接线盒的设计中,迫切需要一种能满足桅杆和复管内密性要求的新型双腔防泄漏船用水密接线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进行船用桅杆和复管打压试验的要求,本技术提供了船用双腔水密接线装置。该装置通过水密接线盒连接测试电缆,解决桅杆和复管内无法独立进行打压检测的问题,消除了复管内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了装备可靠性。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桅杆或复管内利用注气管进行打压试验,其中,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与水密接线盒本体相连;橡胶密封圈放在水密接线盒本体的密封槽内;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与外部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带0型圈插座法兰相连;外部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带O型圈插座法兰采用玻璃烧结工艺密封与水密接线盒本体相连;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与直角弯头式电连接器相连在水密接线盒内通过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固定有测试电缆。积极效果:本技术水密接线装置保证接线盒的密封性,不再沿用传统的测试电缆穿透式安装方式,而改用穿墙水密连接器组件,使桅杆和复管形成了独立的两个腔体,防止气腔“串气”现象,实现独立打压测试,满足了密性试验的技术要求,提供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减小空间的水密接线装置。适宜作为桅杆或复管打压测试的装置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水密接线装置在复管内安装示意图;图2为水密接线盒内部结构图;图3为水密接线盒外部结构图。图中,1.水密接线盒,2.密封圈,3.内部与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测试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4.内部与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测试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5.外部穿墙水密连接器带0型圈插座法兰,6.外部与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测试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7.外部与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测试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8.直角弯头电连接器,9.测试电缆。具体实施方式在桅杆或复管内利用注气管进行打压试验,其中,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3、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4与水密接线盒1本体相连;橡胶密封圈2放在水密接线盒本体的密封槽内;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6、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7与外部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带0型圈插座法兰5相连;外部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带O型圈插座法兰采用玻璃烧结工艺密封与水密接线盒本体相连;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与直角弯头式电连接器8相连在水密接线盒内通过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固定有测试电缆9。操作过程:当单独进行桅杆(A)内或复管(B)内密性打压测试时,不断向桅杆或复管内充入压缩空气,随着腔体内压力升高,由于传统的电缆穿透式安装,桅杆或复管内的高压空气会顺着测试电缆芯线内壁流入复管或桅杆中,导致密性检测失败,当采取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后,内、外部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和以及射频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和可以有效的封堵住空气从电缆插座流失,而玻璃烧结工艺使水密连接器与水密接线盒本体连接为一体,密封槽内的橡胶密封圈、外部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带0型圈插座法兰又有效的阻止了空气从水密接线盒本体和连接器的边缘渗漏,使桅杆和复管形成了独立的两个腔体,完成了密性打压测试。所述桅杆安装在复管内,形成两个腔体,即桅杆腔体和复管腔体。使用:在进行桅杆的单独密性打压测试时,随着不断向桅杆或复管内充入压缩空气,腔体内压力升高,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可以有效的封堵住空气从测试电缆插座流失,而穿墙水密连接器和密封接线盒的一体化和密封槽内的橡胶密封圈穿墙水密连接器法兰又有效的阻止了空气从水密接线盒和连接器的边缘渗漏,使桅杆和复管形成了独立的两个腔体,完成了密性打压测试。桅杆及复管内采用直角弯头电连接器分别与水密接线盒底端内、外部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相连接。所述桅杆打压压力为0.05MPa,复管打压压力为0.5MPa。连接方式: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测试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测试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与水密接线盒相连;密封圈放在水密接线盒的密封槽内;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测试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测试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与外部穿墙水密连接器带0型圈插座法兰相连;外部穿墙水密连接器带O型圈插座法兰采用玻璃烧结工艺密封与水密接线盒相连;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测试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测试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与直角弯头电连接器相连。当单独进行桅杆A内或复管B内密性打压测试时,不断向桅杆或复管内充入压缩空气,随着腔体内压力升高,由于传统的测试电缆穿透式安装,桅杆或复管内的高压空气会顺着测试电缆芯线内壁流入复管或桅杆中,导致密性检测失败,当采取了穿墙水密连接器后,内、外部的控制供电测试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和以及射频测试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和可以有效的封堵住空气从测试电缆插座流失,而玻璃烧结工艺使水密连接器与水密接线盒连接为一体,密封槽内的密封圈、外部穿墙水密连接器带0型圈插座法兰又有效的阻止了空气从水密接线盒和连接器的边缘渗漏,使桅杆和复管形成了独立的两个腔体,完成密性打压测试。技术原理:在进行桅杆或复管打压试验时,通过水密接线盒内外的部件设置,使测试电缆通过水密接线盒通入到桅杆或复管内,测试是否有泄漏。创新点在于:利用水密接线盒通过外部穿墙水密连接器带0型圈插座法兰和内部与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测试电缆穿墙水密连接器插座与水密接线盒密封与连接,使测试电缆通入桅杆或复管内,进行压力测试,保证测试电缆密封性。特点:利用本装置能够保证桅杆或复管的打压测试过程中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船用双腔水密接线装置,其特征是:在桅杆或复管内利用注气管进行打压试验,其中,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3)、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4)与水密接线盒(1)本体相连;橡胶密封圈(2)放在水密接线盒(1)本体的密封槽内;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6)、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7)与外部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带0型圈插座法兰(5)相连;外部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带O型圈插座法兰(5)采用玻璃烧结工艺密封与水密接线盒(1)本体相连;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6)、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7)与直角弯头式电连接器(8)相连在水密接线盒(1)内通过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3)固定有测试电缆(9)。/n

【技术特征摘要】
1.船用双腔水密接线装置,其特征是:在桅杆或复管内利用注气管进行打压试验,其中,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3)、内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4)与水密接线盒(1)本体相连;橡胶密封圈(2)放在水密接线盒(1)本体的密封槽内;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6)、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7)与外部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带0型圈插座法兰(5)相连;外部穿墙式水密连接器带O型圈插座法兰(5)采用玻璃烧结工艺密封与水密接线盒(1)本体相连;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射频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6)、外部带直角弯头连接的控制供电电缆穿墙式水密连接器插座(7)与直角弯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晓龙石洋周涛朱宇光周琦吕景峰姚宇
申请(专利权)人: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