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温型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83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温型电缆,所述电缆的缆芯具有至少一根绝缘线芯,所述绝缘线芯的绝缘层上具有至少一条向外凸起的、与所述绝缘层为一体成型结构的凸脊,所述凸脊内排布有能够对所述绝缘线芯的导体的运行温度进行监测的测温光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绝缘线芯的导体的运行温度实现高可靠性的监测;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中,省去了绝缘层上的相邻凸脊之间没有必要存在的绝缘料,其既有利于控制成缆成本,又有利于成缆结构紧凑化;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敷设安装施工的终端制作时,凸脊内排布的测温光纤能够轻松、容易的剥离,基本上不会对绝缘线芯的绝缘层造成损伤、亦不会折断测温光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温型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具体是一种测温型的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各行各业用电安全、及消防安全等级的要求不断提高,例如大型变电站、石油冶炼厂、大型粮仓等行业,要求应用其中的、供电部件-电力电缆应具备可在线监测的测温功能,这尤其以各行各业所推广应用的智能化运行控制技术最为突出。由于电力电缆的运行温度(亦即工作温度)是由其载流量直接影响的,而电力电缆的运行温度则又直接影响着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而,电力电缆运行温度的监测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其报警及时性,这特别是在电力电缆运行状态异常时尤为突出。电缆的测温功能实现,应用最广、最为成熟的是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其实现原理是基于拉曼散射技术和光时域反射技术,能够实现在线温度的监测和距离的测定。目前,测温型电缆的常见测温结构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在绝缘线芯外部的其它成缆结构中设置测温光纤,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具有温度监视功能的电缆”(公开号CN2632815,公开日2004年08月11日)、“一种防盗报警电缆”(公开号CN106653205,公开日2017年05月10日)、“一种报警电缆”(公开号CN102820077,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一种分布式光纤在线温度监测电缆”(公开号CN201203485,公开日2009年03月04日)等,这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测温型电缆。此类结构的电缆虽然能够实现测温功能,但其测温可靠性差,这是因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绝缘线芯内的导体温度逐层传递至护套层、并达到温度平衡状态通常需要1h至4h;在故障状态时,绝缘线芯内的导体表面温度会快速上升,在超标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才能逐层向外传递至绝缘线芯外部的测温结构处,绝缘线芯外部的测温结构不能及时就导体运行温度超标作出反应,难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及时发现故障而报警。另一种是在绝缘线芯内部-即绝缘层中设置测温光纤,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带通讯与温度监测的多功能电缆”(公开号CN102760528,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等。此类结构的电缆相较在绝缘线芯外部其它成缆结构中设置测温光纤的电缆而言,测温结构对绝缘线芯内的导体温度变化能够及时反应,测温可靠性高。但是,由于在电缆的成型结构中,测温光纤是不能够直接结合在绝缘线芯的导体上的,因而测温光纤与导体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厚度的绝缘隔层,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测温光纤排布的绝缘层厚度,这就使得绝缘线芯的绝缘层厚度是由必然存在的绝缘隔层和测温光纤排布层共同构成的,这势必会导致绝缘层的用料和成本大幅增加(基本上是单一绝缘层的一倍)、且不利于成缆结构的紧凑化控制。而且,在电缆终端制作时,整圈绝缘层中的测温光纤剥离操作难度偏大,过程中容易损伤导体外部的绝缘结构、以及折断测温光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测温型电缆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高可靠性的测温功能,又在成缆时不会因测温光纤的排布而大幅增加绝缘层用料,同时便于终端处测温光纤剥离操作的测温型电缆。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测温型电缆,所述电缆的缆芯具有至少一根绝缘线芯,所述绝缘线芯的绝缘层上具有至少一条向外凸起的、与所述绝缘层为一体成型结构的凸脊,所述凸脊内排布有能够对所述绝缘线芯的导体的运行温度进行监测的测温光纤。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绝缘层上向外凸起的凸脊为周向均匀分布的三条,每一条凸脊内排布有能够对绝缘线芯的导体的运行温度进行监测的测温光纤。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绝缘层上的每一条凸脊的截面轮廓主要由直线段的侧壁一、弧线段的拱顶和直线段的侧壁二平滑过渡组成,所述侧壁一与对应部位的绝缘层外壁之间以大于100°的钝角或倒圆角结构衔接配合,所述侧壁二与对应部位的绝缘层外壁之间以大于100°的钝角或倒圆角结构衔接配合。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绝缘层上的凸脊内排布的测温光纤沿着绝缘线芯的纵向贯穿整个凸脊。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绝缘线芯主要由导体和包覆在所述导体外的绝缘层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导体为标准GB/T3956中的铜导体;所述绝缘层为塑料挤出结构。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缆芯上由内而外依次包覆有内衬层、铠装层和护套层。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层为绕包带结构或塑料挤出结构;所述铠装层为金属带双层绕包结构或金属丝缠绕结构;所述护套层为塑料挤出结构。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缆芯主要由多根绝缘线芯绞合而成,在它们的绞合间隙内填充有填充层。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在绝缘线芯的绝缘层上以向外凸起的、且与其一体的凸脊内形成测温光纤的排布结构,绝缘层凸脊上所排布的测温光纤能够对绝缘线芯的导体的运行温度实现高可靠性的监测;在本技术的结构中,省去了绝缘层上的相邻凸脊之间没有必要存在的绝缘料,即在成缆结构中,除了必要绝缘层成型用料之外,增加少许的凸脊成型用料,从而既有利于控制成缆成本,又有利于成缆结构紧凑化;同时,本技术在敷设安装施工的终端制作时,凸脊内排布的测温光纤能够轻松、容易的剥离,基本上不会对绝缘线芯的绝缘层造成损伤、亦不会折断测温光纤;2.本技术在绝缘线芯的绝缘层上成型三条周向均匀分布的凸脊,每一条凸脊内单独排布测温光纤,其既能够对绝缘线芯内的导体的运行温度实现可靠地全面监测,又能够形成冗余配置,确保测温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本技术绝缘层上的每一条凸脊的成型结构,其既能够对包覆其内的测温光纤实现良好的保护,又能够与绝缘层本体形成稳定、高强度结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出,缆芯主要由四根绝缘线芯和填充在它们之间的填充层组成,缆芯上由内而外依次包覆有内衬层、铠装层和护套层;每一根绝缘线芯是由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的绝缘层组成,每根绝缘线芯的绝缘层上具有一条向外凸起的凸脊,该凸脊内排布有测温光纤。图2为图1中的绝缘线芯的局部放大图。图中可以看出,绝缘层上具有一条向外凸起的凸脊,该凸脊内排布有测温光纤;凸脊的截面轮廓主要由直线段的侧壁一、弧线段的拱顶和直线段的侧壁二平滑过渡组成,侧壁一与对应部位的绝缘层外壁之间以大于100°的钝角结构衔接配合,侧壁二与对应部位的绝缘层外壁之间以大于100°的钝角结构衔接配合。图中代号含义:1—导体;2—绝缘层;3—凸脊;4—填充层;5—内衬层;6—铠装层;7—护套层;8—测温光纤;9—侧壁一;10—侧壁二;11—拱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具体是一种测温型的电力电缆,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清楚、直观的详细说明,其它实施例虽未再单独绘制对应附图,但其主体技术方案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技术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参见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温型电缆,所述电缆的缆芯具有至少一根绝缘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芯的绝缘层(2)上具有至少一条向外凸起的、与所述绝缘层(2)为一体成型结构的凸脊(3),所述凸脊(3)内排布有能够对所述绝缘线芯的导体(1)的运行温度进行监测的测温光纤(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温型电缆,所述电缆的缆芯具有至少一根绝缘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芯的绝缘层(2)上具有至少一条向外凸起的、与所述绝缘层(2)为一体成型结构的凸脊(3),所述凸脊(3)内排布有能够对所述绝缘线芯的导体(1)的运行温度进行监测的测温光纤(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温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2)上向外凸起的凸脊(3)为周向均匀分布的三条,每一条凸脊(3)内排布有能够对绝缘线芯的导体(1)的运行温度进行监测的测温光纤(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测温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2)上的每一条凸脊(3)的截面轮廓主要由直线段的侧壁一(9)、弧线段的拱顶(11)和直线段的侧壁二(10)平滑过渡组成,所述侧壁一(9)与对应部位的绝缘层(2)外壁之间以大于100°的钝角或倒圆角结构衔接配合,所述侧壁二(10)与对应部位的绝缘层(2)外壁之间以大于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现刘春昉刘永红吉鸿飞戚欢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