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733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4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和无线耳机,主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开口位于显示屏幕侧方,无线耳机经由开口可拆卸的安装在容纳腔内。这样耳机能够收纳在可穿戴设备的主体内部,且取装较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目前,为了实现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媒体播放等应用,需要让智能手表和耳机等附件配合工作,从而执行音乐播放等操作。同时,由于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场景一般为运动、健身等户外环境,所以为了提高设备的便携性,一般可以在智能手表中设置无线通信模块,这样可以让智能手表外接蓝牙耳机,从而实现媒体播放、语音通信等功能。由于智能手表和蓝牙耳机之间不需要耳机线连接,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蓝牙耳机在不使用时,需要专用的耳机盒收纳存储,但耳机盒的体积较大,造成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其中的耳机便于收纳和携带。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和至少一个无线耳机,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幕,主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开口位于显示屏幕侧方,无线耳机经由开口可拆卸的安装在容纳腔内。这样,无线耳机可以经由开口而可拆卸的安装在容纳腔内,由此和可穿戴设备的主体形成一体,便于携带且无线耳机的取出或装入过程较为便捷,同时,拆装无线耳机时对可穿戴设备的正常使用影响较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容纳腔的开口沿主体的长度方向。这样开口面积较小,而无线耳机的较大的侧方轮廓被隐藏在容纳腔内,开口对于主体外观的影响也较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舱盖,舱盖可盖设在容纳腔的开口上,以封闭容纳腔。这样舱盖遮挡容纳腔的开口后,可穿戴设备的主体具有较为简洁和统一的外观,美观度较高。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舱盖的边缘与开口的边缘相互卡合。这样即使开口处于向下的位置,舱盖也不会随意打开,从而有效保证无线耳机被固定在容纳腔中而不脱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无线耳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时,无线耳机部分暴露于开口中,且无线耳机的暴露于开口中的部分与开口边缘平滑过渡,以使无线耳机形成主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这样无线耳机对于主体外观的破坏较小,可穿戴设备的主体美观度较高。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无线耳机为两个,且两个无线耳机成对设置。这样无线耳机既可以进行语音通话,也可以完成对音质要求较高的媒体播放操作。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无线耳机并排设置在容纳腔内。这样两个无线耳机所处的高度是一致的,因而无线耳机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增加容纳腔的高度,而仅会增加容纳腔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使得可穿戴设备的主体具有较小的厚度,尺寸较为紧凑。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主体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电路组件,电路组件和显示屏幕具有电连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包括与人体接触的底面和与底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显示屏幕设置在外表面;外表面相对于底面倾斜设置,开口位于底面和外表面之间的侧面上,且开口所在的侧面位于外表面的远离底面的一端。这样倾斜的外表面会形成视觉错觉,使壳体整体呈现出较小的厚度。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容纳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内径小于第二腔体的内径;无线耳机位于容纳腔内时,无线耳机的柄部位于第一腔体内,无线耳机的发音单元位于第二腔体内。这样,容纳腔的整体形状会与无线耳机的外形相配,在用于容纳无线耳机的同时,其自身在主体内部所占用的空间也会相应减小,相应的,主体内部的其余空间就会增大,从而便于可穿戴设备主体内部各部件的安置和摆放。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容纳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可与无线耳机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部可以将无线耳机固定在主体的容纳腔内,避免无线耳机相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主体产生晃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路组件包括无线通讯单元,无线通讯单元用于和无线耳机通信,从而实现可穿戴设备本体和无线耳机之间的通信和连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路组件还包括储能单元,储能单元和电路组件电连接,用于为电路组件供电。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路组件还包括充电单元,充电单元和储能单元电连接,用于为容纳腔内的无线耳机充电。这样,通过可穿戴设备就可以为无线耳机充电,而不需要设置额外的耳机充电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充电单元包括充电触点,充电触点位于容纳腔的腔壁上;无线耳机具有导电触头,无线耳机位于容纳腔内时,导电触头与充电触点接触,以使充电单元为无线耳机充电。这样无线耳机和充电单元的连接简单可靠。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显示屏幕为触摸屏。当显示屏幕为触摸屏时,佩戴者不仅可以观察到显示屏幕上所显示的信息,还可以通过手指的触摸,对显示屏幕进行相应操作,从而调整参数或者进行输入操作。这样可穿戴设备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性能,使用较为方便。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无线耳机为蓝牙耳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腕带,腕带和主体连接。这样可以通过腕带将可穿戴设备固定于人体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这样可穿戴设备能够可靠佩戴在人体上,并不会随着人体的运动而移动或掉落。本申请中的可穿戴设备,具体可以包括主体和至少一个无线耳机,在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幕,主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开口位于显示屏幕侧方,无线耳机经由开口可拆卸的安装在容纳腔内。这样,无线耳机可以可拆卸的安装在可穿戴设备的主体内,便于携带,且不易掉落和遗失,同时拿取较为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外形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可穿戴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容纳腔内无线耳机的位置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电路组件的结构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2-无线耳机;3-腕带;11-显示屏幕;12-容纳腔;13-壳体;14-电路组件;15-舱盖;21-发音单元;22-柄部;111-显示面板;112-触控面板;12a-开口;121-第一腔体;122-第二腔体;131-底面;132-外表面;140-处理器;141-RF电路;142-存储器;143-其他输入设备;144-传感器;145-音频电路;146-I/O子系统;147-无线通讯单元;148-储能单元;149-充电单元;1451-麦克风;1461-其他输入设备控制器;1462-传感器控制器;1463-显示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外形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可穿戴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容纳腔内无线耳机的位置示意图。如图1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至少一个无线耳机,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幕,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位于所述显示屏幕侧方,所述无线耳机经由所述开口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至少一个无线耳机,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幕,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位于所述显示屏幕侧方,所述无线耳机经由所述开口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舱盖,所述舱盖可盖设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上,以封闭所述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的边缘与所述开口的边缘相互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无线耳机部分暴露于所述开口中,且所述无线耳机的暴露于所述开口中的部分与所述开口边缘平滑过渡,以使所述无线耳机形成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无线耳机成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无线耳机成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无线耳机成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无线耳机并排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无线耳机并排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2、4、7、8或9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和所述显示屏幕具有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和所述显示屏幕具有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和所述显示屏幕具有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和所述显示屏幕具有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人体接触的底面和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所述显示屏幕设置在所述外表面;所述外表面相对于所述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底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侧面上,且所述开口所在的侧面位于所述外表面的远离所述底面的一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人体接触的底面和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所述显示屏幕设置在所述外表面;所述外表面相对于所述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底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侧面上,且所述开口所在的侧面位于所述外表面的远离所述底面的一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小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智赵梦龙李科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