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振转换系统及投影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171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偏振转换系统及投影机。该偏振转换系统包括:外壳,形成有一密封的容置空间,其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翅片;偏振转换模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本申请通过使偏振转换模组位于容置空间内,可提高偏振转换模组的防尘效果,且在外壳上设置散热翅片,可以增强偏振转换系统的散热性能,从而能够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振转换系统及投影机
本申请涉及光学件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偏振转换系统及投影机。
技术介绍
偏振转换系统(polarizationconversionsystem,PCS)是投影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它的性能对投影系统的光利用率、对比度和图像色饱和度有很大的影响。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为满足偏振转换系统的散热需求,现有技术的设计是敞开式的,即偏振转换系统外壳有2个开口,1个开口处安装风扇,向偏振转换系统模块内部吹风,另一个开口出风。该设计的缺点非常明显,当投影机处在粉尘较多的场合,偏振转换系统的表面会积灰,即使整机有初效防尘设计,仍然阻挡不了细小灰尘颗粒的进入,时间久了,偏振转换系统镜面的表面会集聚大量灰尘。当强光射过来时,就会导致灰尘被加热,当灰尘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偏振转换系统镜面会因高温而破裂,导致偏振转换系统模块异常,最终整机的出光效果出现异常,影响客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偏振转换系统及投影机,能够提高偏振转换系统防尘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其散热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偏振转换系统,该偏振转换系统包括:外壳,形成有一密封的容置空间,其中,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翅片;偏振转换模组,位于容置空间内。其中,外壳包括底板;与底板相对设置的盖板;及位于底板和盖板之间的侧板,底板、侧板、盖板形成容置空间,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透明侧板、第四透明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底板中至少一个设置有散热翅片;第三透明侧板与第四透明侧板相对设置,用于透射偏振转换模组的进出光线。其中,偏振转换系统还包括风扇,风扇位于盖板与偏振转换模组之间。其中,盖板上设置有过线孔,用于引出风扇的电源线,盖板上还设置有密封硅胶垫圈和压线板,依次贴合于过线孔上,用于对风扇的电源线进行贴合密封。其中,压线板为塑料材质,盖板上还设置有压线板盖板,盖设于压线板上,压线板盖板为金属材质。其中,风扇与偏振转换模组之间设置有遮光片,遮光片与盖板固定连接,遮光片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传输风扇吹出的风。其中,遮光片与偏振转换之间的距离为:4mm-7mm,风扇与盖板之间的距离为8mm-12mm。其中,散热翅片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或者底板一体设置。其中,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翅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影机,该投影机包括光源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偏振转换系统,光源用于发出照明光束,偏振转换系统用于对照明光束进行偏振转换。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偏振转换系统,通过将偏振转换模组设置于外壳形成的密封的容置空间内,能够提高对偏振转换模组的防尘效果;并在外壳上设置散热翅片,能够增强系统的散热性能,从而可以提高偏振转换模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偏振转换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面图;图3是本申请投影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现有的偏振转换系统的防尘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投影机的整体性能及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兼顾密封防尘和散热性能的偏振转换系统。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偏振转换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偏振转换系统包括:外壳1和偏振转换模组2。具体地,外壳1形成有一密封的容置空间,偏振转换模组2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偏振转换模组2的散热需求,将容置空间设置不同的密封等级。具体地,散热需求越小,密封等级可以设置的越高。容置空间的密封等级越高,防尘效果就越好,同时能够降低噪声污染,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外壳1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为了方便放置,本实施例的外壳1的形状为方形。外壳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以增加偏振转换系统的散热性能。当偏振转换模组2产生的热量较多时,也可将容置空间设置成较高的密封等级,此种情况下可以增加其他部件来配合散热。比如可在外壳1上设置散热翅片17,以提高散热性能。其中,散热翅片17可以设置在外壳1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的外侧,还可以同时设置在外壳1的内侧和外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底板15、与所述底板15相对设置的盖板16、位于底板15和盖板16之间的侧板,底板15、侧板及盖板16形成上述的容置空间。侧板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透明侧板13及第四透明侧板14,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及底板15中至少一个设置有散热翅片17。其中,散热翅片17的长度方向与散热风道的流向保持平行。优选地,散热翅片17与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或底板15一体设置。此种方式可以简化制作工艺,且可增加外壳1的稳定性。具体地,可以在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及底板15中任意一个上设置散热翅片17,或者可以在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及底板15中任意两个之上设置散热翅片17,优选地,可在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及底板15上都设置散热翅片17,以提高其散热性能。第三透明侧板13与第四透明侧板14相对设置,用于透射偏振转换模组2的进出光线。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透明侧板13和第四透明侧板14的材质为玻璃。进一步地,偏振转换系统还包括风扇3,风扇3位于盖板16与偏振转换模组2之间,风扇3安装在盖板16上。风扇3用于吹出冷风对偏振转换模组2进行散热。本实施例的外壳1为密封结构,内部散热采用内循环风道设计。如图2所示,图中的虚线箭头为风道的路线示意图,风扇3出来的冷风吹向偏振转换模组2,带走偏振转换模组2上的热量,经偏振转换模组2出来的热风通过散热翅片17的设计或者金属外壳1变为冷风,被风扇3吸入后又吹向偏振转换模组2。如此循环以对偏振转换模组2进行散热。优选地,还可以在风扇3与偏振转换模组2之间设置遮光片4,遮光片4与盖板16固定连接,遮光片4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传输风扇3吹出的风。即遮光片4只遮挡风扇3的外框,避免影响风扇3吹出的冷风的传输。遮光片4可以遮挡容置空间内的杂光对风扇3的光老化,提升风扇3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遮光片4与偏振转换模组2之间的距离为:4mm-7mm,优选5mmm,这样可以获得较低噪音,避免因为距离太小,而产生高频的啸叫声。风扇3与盖板16之间的距离为8mm-12mm,优选10mm,以利于通风。由于风扇3会有电源线(图中未标示),为了方便电源线的收纳,盖板16上设置有过线孔(图中未标示),用于引出风扇3的电源线。盖板1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振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转换系统包括:/n外壳,形成有一密封的容置空间,其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翅片;/n偏振转换模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振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转换系统包括:
外壳,形成有一密封的容置空间,其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翅片;
偏振转换模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盖板;及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盖板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透明侧板、第四透明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底板中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散热翅片;所述第三透明侧板与所述第四透明侧板相对设置,用于透射所述偏振转换模组的进出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转换系统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偏振转换模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过线孔,用于引出所述风扇的电源线,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密封硅胶垫圈和压线板,依次贴合于所述过线孔上,用于对所述风扇的电源线进行贴合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高飞周建华余新李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