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复眼光学结构及投影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447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复眼光学结构及投影设备。该双复眼光学结构包括第一复眼透镜、第二复眼透镜以及框架,框架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容腔,第一复眼透镜及第二复眼透镜分别设置在容腔的两端的开口处,且第一复眼透镜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和/或第二复眼透镜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与对应的开口的内壁间隔设置;双复眼光学结构还包括调节机构,设置于框架上,且与第一复眼透镜的侧边和/或第二复眼透镜的侧边抵接,以调节第一复眼透镜与第二复眼透镜的相对位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的双复眼光学结构能够实现对双复眼精密对位,且设计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学结构调节,具体涉及一种双复眼光学结构及投影设备


技术介绍

1、在投影设备中,常常会运用到双复眼光学结构,为了对光路进行匀光和整形,实现所需的投影效果。双复眼之间沿平面方向上对位精度不足时一般会比较明显削弱光路的光效,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投影对比度。

2、尤其对于复眼阵列中复眼单元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对于双复眼对位精度要求很高,单纯的结构限位精度很难满足其需求。因此,在该应用需求下,一种能够实现双复眼精密对位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结构方案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双复眼光学结构及投影设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复眼光学结构,该双复眼光学结构包括第一复眼透镜、第二复眼透镜以及框架,框架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容腔,第一复眼透镜及第二复眼透镜分别设置在容腔的两端的开口处,且第一复眼透镜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和/或第二复眼透镜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与对应的开口的内壁间隔设置;双复眼光学结构还包括调节机构,设置于框架上,且与第一复眼透镜的侧边和/或第二复眼透镜的侧边抵接,以调节第一复眼透镜与第二复眼透镜的相对位置。

3、其中,第一复眼透镜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与对应的开口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间隙,第一复眼透镜的沿第二方向的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与对应的开口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复眼透镜的沿第二方向的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与对应的开口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间隙,第二复眼透镜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与对应的开口的内壁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4、其中,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及第二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设置于框架上,与第一复眼透镜的第一侧边抵接,以沿第二方向调节第一复眼透镜与框架的相对位置;第二调节机构设置于框架上,与第二复眼透镜的第二侧边抵接,以沿第一方向调节第二复眼透镜与框架的相对位置。

5、其中,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及第二调节螺杆,与第一复眼透镜对应的开口的沿第一方向的一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通孔及第二螺纹通孔;第一调节螺杆及第二调节螺杆分别穿设第一螺纹通孔及第二螺纹通孔与第一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第一调节螺杆及第二调节螺杆进行配合旋动,以沿第二方向调节第一复眼透镜与框架的相对位置。

6、其中,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三调节螺杆及第四调节螺杆,与第二复眼透镜对应的开口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三螺纹通孔及第四螺纹通孔;第三调节螺杆及第四调节螺杆分别穿设第三螺纹通孔及第四螺纹通孔与第二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第三调节螺杆及第四调节螺杆进行配合旋动,以沿第一方向调节第二复眼透镜与框架的相对位置。

7、其中,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及第一弹垫,与第一复眼透镜对应的开口的第一方向的一组侧壁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螺纹通孔;第一弹垫设置于开口的第一方向的一组侧壁中的另一者与第一复眼透镜之间的第一间隙中,第一调节螺杆穿设第一螺纹通孔与第一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第一调节螺杆进行旋动,以沿第二方向调节第一复眼透镜与框架的相对位置。

8、其中,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螺杆及第二弹垫,与第二复眼透镜对应的开口的第二方向的一组侧壁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螺纹通孔;第二弹垫设置于开口的第二方向的一组侧壁中的另一者与第二复眼透镜之间的第二间隙中,第二调节螺杆穿设第二螺纹通孔与第二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第二调节螺杆进行旋动,以沿第一方向调节第二复眼透镜与框架的相对位置。

9、其中,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斜块及第一弹垫;与第一复眼透镜对应的开口的第二方向的一组侧壁中一者在与第一间隙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弹垫设置于另一第一间隙中,第一调节斜块穿设第一通孔进入第一间隙与第一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第一调节斜块进行推动,以沿第二方向调节第一复眼透镜与框架的相对位置。

10、其中,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斜块及第二弹垫;与第二复眼透镜对应的开口的第一方向的一组侧壁中一者在与第二间隙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弹垫设置于另一第二间隙中,第二调节斜块穿设第二通孔进入第二间隙与第二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第二调节斜块进行推动,以沿第一方向调节第二复眼透镜与框架的相对位置。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影设备,该投影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双复眼光学结构。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包括第一复眼透镜、第二复眼透镜以及框架,且框架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容腔,第一复眼透镜及第二复眼透镜分别设置在容腔的两端的开口处,第一复眼透镜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和/或第二复眼透镜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与对应的开口的内壁间隔设置;此外,本申请的双复眼光学结构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置于框架上,且与第一复眼透镜的侧边和/或第二复眼透镜的侧边抵接,以调节第一复眼透镜与第二复眼透镜的相对位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的双复眼光学结构能够通过调节机构对调节第一复眼透镜与第二复眼透镜与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提升双复眼光学结构的对位精度,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双复眼光学结构的结构更简单,调节操作也为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复眼透镜、第二复眼透镜以及框架,所述框架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容腔,所述第一复眼透镜及所述第二复眼透镜分别设置在所述容腔的两端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复眼透镜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和/或所述第二复眼透镜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与对应的所述开口的内壁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与对应的所述开口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复眼透镜的沿第二方向的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与对应的所述开口的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及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的所述第一侧边抵接,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调节所述第一复眼透镜与所述框架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及第二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对应的所述开口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通孔及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及所述第二调节螺杆分别穿设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及所述第二螺纹通孔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及所述第二调节螺杆进行配合旋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调节所述第一复眼透镜与所述框架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三调节螺杆及第四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二复眼透镜对应的所述开口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三螺纹通孔及第四螺纹通孔;所述第三调节螺杆及所述第四调节螺杆分别穿设所述第三螺纹通孔及所述第四螺纹通孔与所述第二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所述第三调节螺杆及所述第四调节螺杆进行配合旋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调节所述第二复眼透镜与所述框架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及第一弹垫,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对应的所述开口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组侧壁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弹垫设置于所述开口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组侧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穿设所述第一螺纹通孔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所述第一调节螺杆进行旋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调节所述第一复眼透镜与所述框架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螺杆及第二弹垫,与所述第二复眼透镜对应的所述开口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组侧壁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二弹垫设置于所述开口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组侧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复眼透镜之间的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穿设所述第二螺纹通孔与所述第二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所述第二调节螺杆进行旋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调节所述第二复眼透镜与所述框架的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斜块及第一弹垫;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对应的所述开口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组侧壁中一者在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弹垫设置于另一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第一调节斜块穿设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所述第一调节斜块进行推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调节所述第一复眼透镜与所述框架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斜块及第二弹垫;与所述第二复眼透镜对应的所述开口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组侧壁中一者在与所述第二间隙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弹垫设置于另一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二调节斜块穿设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二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所述第二调节斜块进行推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调节所述第二复眼透镜与所述框架的相对位置。

10.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复眼透镜、第二复眼透镜以及框架,所述框架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容腔,所述第一复眼透镜及所述第二复眼透镜分别设置在所述容腔的两端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复眼透镜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和/或所述第二复眼透镜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与对应的所述开口的内壁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与对应的所述开口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复眼透镜的沿第二方向的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与对应的所述开口的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及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的所述第一侧边抵接,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调节所述第一复眼透镜与所述框架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及第二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对应的所述开口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通孔及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及所述第二调节螺杆分别穿设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及所述第二螺纹通孔与所述第一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及所述第二调节螺杆进行配合旋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调节所述第一复眼透镜与所述框架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三调节螺杆及第四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二复眼透镜对应的所述开口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三螺纹通孔及第四螺纹通孔;所述第三调节螺杆及所述第四调节螺杆分别穿设所述第三螺纹通孔及所述第四螺纹通孔与所述第二复眼透镜抵接,通过对所述第三调节螺杆及所述第四调节螺杆进行配合旋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调节所述第二复眼透镜与所述框架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复眼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华刘宪李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