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39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道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风道部件,包括:出风框,出风框包括第一出风框和第二出风框,第一出风框和第二出风框连接以限定出第一风道,第一出风框上设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风道出口,第二出风框上设有第一风道进口和第二风道进口,第一风道进口与第一风道连通;静叶组件,静叶组件设在第一风道内,静叶组件限定第二风道,第二风道与风道出口和第二风道进口连通,静叶组件和第二出风框为一体件;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设在第二风道内以驱动气流由第二风道进口朝向风道出口流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道部件,可以减少风道部件零部件的数量,减少总装工序,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减少装配误差,提高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风道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结构复杂,零部件众多,装配工序多,装配效率低,且装配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装配效率高。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风道部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部件,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包括第一出风框和第二出风框,所述第一出风框和所述第二出风框连接以限定出第一风道,所述第一出风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风道出口,所述第二出风框上设有第一风道进口和第二风道进口,所述第一风道进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静叶组件,所述静叶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静叶组件限定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风道出口和所述第二风道进口连通,所述静叶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框为一体件;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第二风道进口朝向所述风道出口流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部件,通过使得静叶组件和第二出风框为一体件,可以减少风道部件零部件的数量,可以使得静叶组件和第二出风框作为一个组件来进行装配,减少了总装工序,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静叶组件和第二出风框一体成型,可以减少静叶组件和第二出风框之间的装配误差,提高结构强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静叶组件包括:风道圈,所述风道圈限定出所述第二风道,所述风道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进口连接,所述风道圈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道出口连通;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在所述风道圈内且与所述风道圈间隔开;多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的外周壁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道圈的内周壁连接,多个所述连接臂沿所述固定板的周向方向间隔开;多个静叶片,多个所述静叶片设在所述固定板、所述风道圈和所述连接臂限定的空间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风轮,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电机盖,所述电机盖位于所述风道圈内,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电机盖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游,所述电机盖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以限定出电机安装腔,所述第一电机设在所述电机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风轮设在所述风道圈内,且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风轮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上游。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臂的迎风侧设有沿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走线槽,所述风道圈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槽的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风框的内壁上还设有第三走线槽,所述第三走线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走线槽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走线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出风框的边缘。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走线槽盖,所述走线槽盖封盖所述第一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和所述第三走线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走线槽盖包括第一走线槽盖和第二走线槽盖,所述第一走线槽盖封盖所述第一走线槽和所述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盖封盖所述第三走线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槽盖与所述连接臂相对的部分与所述连接臂的迎风侧表面平齐,所述第一走线槽盖与所述风道圈内壁相对的部分与所述风道圈的内周壁平齐。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槽盖与所述连接臂卡接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槽盖与所述固定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框的内壁上设有两个间隔开的条形筋,两个所述条形筋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三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盖与所述条形筋连接以封盖所述第三走线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走线槽盖靠近所述第二走线槽的一端的至少部分压在所述第一走线槽盖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走线槽盖与所述条形筋卡接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用于支撑导风组件的压板,所述压板设在所述风道出口处,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出风框为一体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包括: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与所述风道出口的内壁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环形圈内且与所述环形圈间隔开;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外周壁连接,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圈的内周壁连接,所述支撑臂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臂沿所述环形圈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风道部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使得静叶组件和第二出风框为一体件,可以减少风道部件零部件的数量,可以使得静叶组件和第二出风框作为一个组件来进行装配,减少了总装工序,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静叶组件和第二出风框一体成型,可以减少静叶组件和第二出风框之间的装配误差,提高结构强度。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的第二出风框、静叶组件和第一风机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的第二出风框、静叶组件和第一风机组件的主视图;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的第二出风框、静叶组件和第一风机组件的爆炸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的第二出风框、静叶组件和第一风机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的第一出风框和导风组件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的第一出风框和导风组件的爆炸图。附图标记:风道部件100,出风框1,第一风道111,风道出口12,第一风道口121,第二风道口122,第一出风框13,第二出风框14,第一风道进口141,第二风道进口142,条形筋143,第三走线槽144,导风组件2,第一百叶21,第一转动轴211,第二转动轴212,第二百叶22,第三转动轴221,避让缺口222,第一连杆23,第一驱动电机24,第二连杆25,压板3,环形圈31,第一安装部311,支撑板32,第二安装部321,第三安装部322,支撑臂33,静叶组件4,风道圈41,第二风道411,第二走线槽412,静叶片42,固定板43,第一电机槽431,连接臂44,第一走线槽441,第一风机组件5,第一电机51,第一风轮52,电机盖6,电机安装腔61,第二电机槽62,走线槽盖7,第一走线槽盖71,第二走线槽盖72,发光件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包括第一出风框和第二出风框,所述第一出风框和所述第二出风框连接以限定出第一风道,所述第一出风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风道出口,所述第二出风框上设有第一风道进口和第二风道进口,所述第一风道进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n静叶组件,所述静叶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静叶组件限定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风道出口和所述第二风道进口连通,所述静叶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框为一体件;/n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第二风道进口朝向所述风道出口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包括第一出风框和第二出风框,所述第一出风框和所述第二出风框连接以限定出第一风道,所述第一出风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风道出口,所述第二出风框上设有第一风道进口和第二风道进口,所述第一风道进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静叶组件,所述静叶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静叶组件限定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风道出口和所述第二风道进口连通,所述静叶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框为一体件;
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第二风道进口朝向所述风道出口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组件包括:
风道圈,所述风道圈限定出所述第二风道,所述风道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进口连接,所述风道圈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道出口连通;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在所述风道圈内且与所述风道圈间隔开;
多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的外周壁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道圈的内周壁连接,多个所述连接臂沿所述固定板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多个静叶片,多个所述静叶片设在所述固定板、所述风道圈和所述连接臂限定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风轮,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
电机盖,所述电机盖位于所述风道圈内,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电机盖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游,所述电机盖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以限定出电机安装腔,所述第一电机设在所述电机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风轮设在所述风道圈内,且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风轮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臂的迎风侧设有沿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走线槽,所述风道圈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槽的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风框的内壁上还设有第三走线槽,所述第三走线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走线槽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走线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出风框的边缘。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杰林钟志尧陈新程超王武中宫笋白建雄李凯龙周何杰汤展跃田俊乔德山吴君魏留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