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36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其包括壳体、面板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热风出口和至少一个冷风进口;所述空腔内设有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区域,所述热风出口和冷风进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发热区域;所述发热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包括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和固定型材,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型材上;所述固定型材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安全、加热效率高且升温速度快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
本技术涉及取暖器
,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
技术介绍
现有取暖器的工作温度高,容易被小孩触碰造成烫伤及烧伤,加热不均匀,且现有墙暖使用的发热体主要是碳晶材料,发热速度慢,能耗高,且存在性能衰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辐射加热效果好的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其包括壳体、面板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热风出口和至少一个冷风进口,所述面板为玻璃面板;所述空腔内设有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区域,所述热风出口和冷风进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发热区域;所述发热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包括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和固定型材,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型材上;所述固定型材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设有至少2个;相邻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等间距且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平行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型材为U型铝型材;所述空腔的两端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等间距设有U型铝型材放置结构,所述U型铝型材卡接于所述U型铝型材放置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U型铝型材放置结构为槽结构。进一步地,固定支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所述中间支架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固定在限位结构处。进一步地,所述空腔还包括控制组件放置区域,所述发热区域与所述控制组件放置区域通过隔热板隔离。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放置区域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底部;所述冷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冷风进口包括底冷风进口和背部冷风进口;所述壳体背部设有若干背部冷风进口,所述背部进风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组件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组件的高度为所述空腔高度的1/3~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通电加热,产生的远红外线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应用在远红外取暖上不仅其能源消耗少,其取暖、烘干效果也十分突出;设有多个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取暖器的加热速率,缩短等待时间;设有冷风进口和热风出口,且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并排等间距设置,有效地降低发热组件及玻璃面板的温度,避免使用过程中玻璃面板吸收红外线而升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无面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无面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发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发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中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其包括壳体3、面板4和控制组件8,所述壳体3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热风出口5和至少一个冷风进口6,所述面板4为玻璃面板;所述空腔内设有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区域31,所述热风出口5和冷风进口6分别连通于所述发热区域31;所述发热区域31包括至少一个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71,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71包括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712和固定型材713,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712固定在所述固定型材713上;所述固定型材713固定在所述壳体3上;所述控制组件8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71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电源可以采用外接220V电源,所述电源为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提供电能;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712采用的是常规的石墨烯发热板,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因此,在此不做详细阐述;所述冷风进口和热风出口仅仅设置在加热区域。为了提高取暖器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效率,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设有至少2个;相邻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71等间距且平行设置,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平行于所述壳体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固定型材为U型铝型材;所述空腔的两端设有固定支架72,所述固定支架上等间距设有U型铝型材放置结构,所述U型铝型材卡接于所述U型铝型材放置结构上,所述U型铝型材放置结构为槽结构。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对称设置在所述U型铝型材的上下两端。为了确保相邻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之间的间隙一致,固定支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中间支架73;所述中间支架73固定在所述壳体3,所述中间支架设有限位结构731,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固定在限位结构处,所述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之间的间隙一致,从而确保高温加热状态下,能够保证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之间的间隙均匀一致,进而保证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与空气接触面积均衡,形成多条冷、热空气对流通到,极大增加了对流加热效果。当至少2个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构成发热模组7。为了延长控制组件的使用寿命,所述空腔还包括控制组件放置区域32,所述发热区域与所述控制组件放置区域通过隔热板33隔离。为了智能控制环境温度,所述控制组件放置区域设有温度传感器2,所述温度传感器2与所述控制组件8电连接。为了便于使用,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显示屏模块。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底部;所述冷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冷风进口包括底冷风进口62和背部冷风进口61;所述壳体背部设有若干背部冷风进口,所述背部进风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组件的高度。为了强化对流加热效果,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组件的高度为所述空腔高度的1/3~2/3。为了降低玻璃面板对远红外线的削弱,所述玻璃面板为凹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通电加热,产生的远红外线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应用在远红外取暖上不仅其能源消耗少,其取暖、烘干效果也十分突出;设有多个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取暖器的加热速率,缩短等待时间;设有冷风进口和热风出口,且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并排等间距设置,有效地降低发热组件及玻璃面板的温度,避免使用过程中玻璃面板吸收红外线而升温。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面板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热风出口和至少一个冷风进口;/n所述空腔内设有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区域,所述热风出口和冷风进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发热区域;/n所述发热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包括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和固定型材,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型材上;/n所述固定型材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面板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热风出口和至少一个冷风进口;
所述空腔内设有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区域,所述热风出口和冷风进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发热区域;
所述发热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包括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和固定型材,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型材上;
所述固定型材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设有至少2个;
相邻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组件等间距且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平行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型材为U型铝型材;
所述空腔的两端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等间距设有U型铝型材放置结构,所述U型铝型材卡接于所述U型铝型材放置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红明肖志军颜克兵陈金耀李伟田正薛镔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益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