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905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及其装置,①首先、采用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流动至引流管内进行软化;②其次、经过过滤、软化后的雨水流动至蓄热组件进行加热、保温;③再次、在对雨水进行加热、保温过程中由PLC控制器及漏电保护器全程监测避免出现电路元件损坏。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所存在的耗能大、加热元器件易损坏的问题,更进一步解决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蓄热介质易产生水垢对管道造成堵塞、缩短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蓄热
,具体涉及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已逐渐走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为社会的供暖系统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然而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随着实践使用的不断增多,逐渐呈现出了一些使用弊端,且该使用弊端的产生已造成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使用需求,例如,一方面,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的内部加热元器件极易出现短路损坏的现象,且该损坏情况的出现不易被操作人员所发现,则直接造成损坏的加热元器件依然处于整体装置的工作运行之中,若如此则极大限度的缩短了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且另一方面传统的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采用溴化锂为蓄热介质,然而溴化锂在蓄热过程中极易在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内部管道内产生水垢,将直接造成水垢堵塞管道,另外,溴化锂具有腐蚀性,容易对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内部器件造成腐蚀性损坏,更进一步的,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耗能较大,与国家所提倡的节能环保相背离。上述问题在本领域中,至今未有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因此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及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及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传统的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具有耗能大、加热元器件易损坏的问题,更进一步解决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蓄热介质易产生水垢对管道造成堵塞、缩短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使用寿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之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水蓄热三联供系统,①首先、采用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流动至引流管内进行软化;②其次、经过过滤、软化后的雨水流动至蓄热组件进行加热、保温;③再次、在对雨水进行加热、保温过程中由PLC控制器及漏电保护器全程监测避免出现电路元件损坏;④再次、针对蓄热组件初次加热完毕后的雨水可导向抽流至备用组件进行储存,由此则可利用蓄热组件对新一轮过滤、软化后的雨水进行加热,以提高热水储存量;⑤然后、导向抽流储存中的蓄热水至制冷机处通过加热组件以转换生活热水或导向抽流储存中的蓄热水至风机盘管处进行热风供应,且制冷机降温后的冷水可导向抽流至风机盘管处进行冷风供应。本专利技术之二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水蓄热三联供系统的水蓄热三联供装置,包括用于蓄热的蓄热组件、防止加热元件损坏的防护组件和用于引入蓄热介质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流水蓄热介质进行软化的软化组件,所述软化组件包括与水进行软化反应的反应件和设置于引流管内部用于收纳反应件的通孔网壳,所述引流管引入软化水作为蓄热介质可避免在蓄热过程中产生水垢;所述蓄热组件包括蓄热壳体、设置于蓄热壳体内部至少用于对软化水进行加热的两根加热丝和设置于蓄热壳体内壁用于对加热后蓄水进行保温的保温隔层,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至少与两个加热丝进行电性串联连接的漏电保护器和PLC控制器,且漏电保护器与PLC控制器均设置于蓄热壳体的顶部,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刷涂于加热丝外表面的金属锆,所述蓄热壳体的一侧贯穿连通设置有与引流管相连通的防爆管;所述蓄热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泵,且第一水泵的输入端通过防爆管贯穿延伸至蓄热壳体的内部和蓄热壳体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制冷机,所述制冷机与蓄热壳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与风机盘管相连通的防爆管,所述风机盘管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排水管,所述蓄热壳体加热后软化水经由防爆管流动至风机盘管发出热量,所述蓄热壳体加热后软化水经由第一水泵流动至制冷机降温,降温后软化水流动至风机盘管输出冷量;还包括用于节能加热生活热水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壳体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呈漏斗式,所述导流管大口径一侧与制冷机出风口相连通设置,所述导流管小口径一侧与加热壳体相连通设置,所述加热壳体的一侧连通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加热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导流管、进水管、出水管和所述防爆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所述保温隔层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进一步,所述加热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泵,且第二水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贯穿加热壳体并延伸至加热壳体的内部。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对蓄热壳体内部水温进行实时监测的监测组件。进一步,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设置于蓄热壳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蓄热壳体顶部的显示屏,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屏通过连接线进行信号传输。进一步,还包括备用储存加热后软化水的备用组件。进一步,所述备用组件包括设置于蓄热壳体另一侧的第三水泵和备用壳体,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入端通过防爆管贯穿蓄热壳体并延伸至蓄热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出端贯穿备用壳体并延伸至备用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三水泵输入端的防爆管上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所述备用壳体的内壁设置有膨胀珍珠岩保温层。进一步,所述备用壳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与蓄热壳体底部防爆管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及其装置,通过引流管、反应件和通孔网壳的配合使用,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反应件与流水进行软化反应,利用软化水作为蓄热介质,相比较传统的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采用溴化锂作为蓄热介质,则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直接避免传统蓄热介质容易产生水垢堵塞管道的问题,此外,进一步避免传统的溴化锂蓄热介质容易对三联供中央空调造成腐蚀性破坏的问题。2.该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及其装置,通过PLC控制器与漏电保护器的配合使用,使整体装置的运行都在PLC严密监控下运行,当某个加热丝电气元件出现损坏时,PLC发出指示命令,立刻通过漏电保护器对整体装置进行断电保护,本申请技术方案相比较传统的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则有效解决了电气元件损坏时,装置依然处于工作状态,而减少装置使用寿命的问题。3.该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及其装置,进一步通过在加热丝表面刷涂金属锆,从而极大限度的延长加热丝的使用寿命,加热丝的有效寿命已达到6年不坏的真实水平,相比较传统的蓄热装置,本申请技术方案则有效的解决了蓄热器件易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的技术问题。4.该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及其装置,通过制冷机、导流管和加热壳体的配合使用,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制冷机对加热后的软化水进行冷却降温,从而有助于制冷机排出较大热量的气体,此时最大限度的对制冷机外排气体的富余热量进行利用,将热气通过导流管注入加热壳体内部用于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使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相比较传统的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系统,则有效降低了能耗使用,摆脱使用其他热能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起到了节能环保的实际意义。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所存在的耗能大、加热元器件易损坏的问题,更进一步解决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蓄热介质易产生水垢对管道造成堵塞、缩短传统蓄热式三联供中央空调使用寿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n①首先、采用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流动至引流管内进行软化;/n②其次、经过过滤、软化后的雨水流动至蓄热组件进行加热、保温;/n③再次、在对雨水进行加热、保温过程中由PLC控制器及漏电保护器全程监测避免出现电路元件损坏;/n④再次、针对蓄热组件初次加热完毕后的雨水可导向抽流至备用组件进行储存,由此则可利用蓄热组件对新一轮过滤、软化后的雨水进行加热,以提高热水储存量;/n⑤然后、导向抽流储存中的蓄热水至制冷机处通过加热组件以转换生活热水或导向抽流储存中的蓄热水至风机盘管处进行热风供应,且制冷机降温后的冷水可导向抽流至风机盘管处进行冷风供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蓄热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①首先、采用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流动至引流管内进行软化;
②其次、经过过滤、软化后的雨水流动至蓄热组件进行加热、保温;
③再次、在对雨水进行加热、保温过程中由PLC控制器及漏电保护器全程监测避免出现电路元件损坏;
④再次、针对蓄热组件初次加热完毕后的雨水可导向抽流至备用组件进行储存,由此则可利用蓄热组件对新一轮过滤、软化后的雨水进行加热,以提高热水储存量;
⑤然后、导向抽流储存中的蓄热水至制冷机处通过加热组件以转换生活热水或导向抽流储存中的蓄热水至风机盘管处进行热风供应,且制冷机降温后的冷水可导向抽流至风机盘管处进行冷风供应。


2.一种应用水蓄热三联供系统的水蓄热三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蓄热的蓄热组件、防止加热元件损坏的防护组件和用于引入蓄热介质的引流管;
所述引流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流水蓄热介质进行软化的软化组件,所述软化组件包括与水进行软化反应的反应件和设置于引流管内部用于收纳反应件的通孔网壳,所述引流管引入软化水作为蓄热介质可避免在蓄热过程中产生水垢;
所述蓄热组件包括蓄热壳体、设置于蓄热壳体内部至少用于对软化水进行加热的两根加热丝和设置于蓄热壳体内壁用于对加热后蓄水进行保温的保温隔层,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至少与两个加热丝进行电性串联连接的漏电保护器和PLC控制器,且漏电保护器与PLC控制器均设置于蓄热壳体的顶部,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刷涂于加热丝外表面的金属锆,所述蓄热壳体的一侧贯穿连通设置有与引流管相连通的防爆管;
所述蓄热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泵,且第一水泵的输入端通过防爆管贯穿延伸至蓄热壳体的内部和蓄热壳体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制冷机,所述制冷机与蓄热壳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与风机盘管相连通的防爆管,所述风机盘管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排水管,所述蓄热壳体加热后软化水经由防爆管流动至风机盘管发出热量,所述蓄热壳体加热后软化水经由第一水泵流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协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如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