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灯支架及筒灯安装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321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灯支架及筒灯安装总成。筒灯支架包括:安装架;垫圈,所述垫圈包括相背设置的安装端和吊挂端,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端,所述吊挂端包括用于容纳筒灯的容纳腔,所述垫圈和所述安装架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筒灯的外径。筒灯安装总成包括安装在吊顶上的软膜、筒灯、以及筒灯支架,所述垫圈抵接在所述软膜的背面,所述筒灯包括发光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从所述软膜的正面穿设过所述软膜后固定在所述容纳腔,所述发光部贴合在所述软膜的正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筒灯支架及筒灯安装总成,避免了照灯安装在软膜吊顶上后存在影响的问题,提高了装修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灯支架及筒灯安装总成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尤其涉及一种筒灯支架及筒灯安装总成。
技术介绍
软膜造型因其材料绿色环保、质地柔软,色彩丰富,可以进行一定的拉伸,可以突破传统灯箱在造型、色彩和拼装方面的局限性,已成为室内装修的一种新的趋势。现有技术中,软膜吊顶安装在顶面上后,引起质地较为柔软,承载能力低,无法直接在软膜吊顶的面层上安装照灯,一般先将照灯支架安装在顶面上,在软膜上开孔,将照灯安装部件穿设过软膜上的开孔后安装在照灯支架。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软膜吊顶按照上述方法安装照灯后,从软膜上可以看出支架的阴影,影响装修质量。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筒灯支架及筒灯安装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避免照灯安装在软膜吊顶上后存在影响的问题,提高装修质量。本技术提供的筒灯支架,包括:安装架;垫圈,所述垫圈包括相背设置的安装端和吊挂端,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端,所述吊挂端包括用于容纳筒灯的容纳腔,所述垫圈和所述安装架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筒灯的外径。可选地,所述垫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环,所述吊挂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的内孔、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内孔、以及所述连接组件限定出所述容纳腔。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连接片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环的端面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筒灯的外径。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环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并均朝远离所述第二安装环的方向延伸。可选地,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定位板。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一滑移板和第二滑移板、以及调节螺柱和调节螺母,所述第一滑移板与所述定位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滑移板与所述第一安装环相连接,所述第一滑移板和所述第二滑移板上均开设有条形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环的端面,所述调节螺柱依次穿设过两个所述调节孔后通过所述调节螺母紧固。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三滑移板和第四滑移板、以及安装螺柱和安装螺母,所述第三滑移板与所述定位板相连接,所述第四滑移板与所述第一安装环相连接,所述第三滑移板和所述第四滑移板上均开设有条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环的端面,所述安装螺柱依次穿设过两个所述安装孔后通过所述安装螺母紧固。可选地,所述筒灯支架还包括均贴合在所述第一安装环上背向所述第二安装环一侧的第一贴合板和第二贴合板,所述第二滑移板通过所述第一贴合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环上,所述第四滑移板通过所述第二贴合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环上。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筒灯安装总成,包括安装在吊顶上的软膜、筒灯、以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筒灯支架,所述垫圈抵接在所述软膜的背面,所述筒灯包括发光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从所述软膜的正面穿设过所述软膜后固定在所述容纳腔,所述发光部贴合在所述软膜的正面。本技术提供的筒灯支架及筒灯安装总成,筒灯安装在具有软膜的顶面上时,安装架用于与顶面相连接,筒灯从软膜的下方穿设过软膜后与垫圈相连接,由于垫圈和安装架的内径均小于筒灯的外径,且垫圈和发光部均贴合在软膜上,筒灯可以遮挡安装架和垫圈在软膜上产生的阴影,提高装修的质量。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长度固定的筒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正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装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长度可调的筒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滑移板、定位板和第三滑移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左视图。图9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滑移板与第一贴合板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筒灯支架,包括安装架1和垫圈3。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10,所述垫圈3包括相背设置的安装端和吊挂端,所述安装架1安装在所述安装端,所述吊挂端包括用于容纳筒灯的容纳腔33,所述垫圈3和所述安装架1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筒灯的外径,可使在筒灯和垫圈分别抵接安装在软膜的两侧时,筒灯对垫圈3和安装架1在起到遮挡的作用,避免在软膜上产生可视的阴影,提高装修质量。本技术提供的筒灯支架,垫圈3安装在具有软膜的顶面上时,安装架1用于与顶面相连接,筒灯从软膜的下方穿设过软膜后与垫圈3相连接,由于垫圈3和安装架1的外径均小于筒灯的外径,筒灯可以遮挡安装架1和垫圈3在软膜上产生的阴影,提高装修的质量。可选地,所述垫圈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环31和第二安装环32,所述第一安装环31和所述第二安装环32通过连接组件4相连接,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环31,所述吊挂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环32,所述第一安装环31的内孔、所述第二安装环32的内孔、以及所述连接组件4限定出所述容纳腔33。第一安装环31和第二安装环32的双层结构可以增加垫圈3的结构稳定性,且有利于提高容纳腔33内径的深度,增加筒灯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3,所述第一连接板4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3通过连接片42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41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环31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板43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环32的端面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4有利于增加第一安装环31和第二安装环32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连接组件4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连接组件4绕着第一安装环31和第二安装环32的周向排列对第一安装环31和第二安装环32起到支撑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地增加垫圈3的结构稳定性。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环31和所述第二安装环32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筒灯的外径。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筒灯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安装环31、第二安装环32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以使筒灯有效地遮挡第一安装环31和第二安装环32,增加筒灯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架;/n垫圈,所述垫圈包括相背设置的安装端和吊挂端,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端,所述吊挂端包括用于容纳筒灯的容纳腔,所述垫圈和所述安装架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筒灯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
垫圈,所述垫圈包括相背设置的安装端和吊挂端,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端,所述吊挂端包括用于容纳筒灯的容纳腔,所述垫圈和所述安装架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筒灯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环,所述吊挂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的内孔、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内孔、以及所述连接组件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连接片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环的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筒灯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环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并均朝远离所述第二安装环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定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君周东珊步挺薛猛张烁培杨贺磊骆飞烨赵帆钱依玲王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