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27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支撑架,具有容置空间;本体;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架形成平板状结构,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本体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之外,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支撑架能够支撑本体,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部分电子设备为板状结构。然而,为了便于使用,板状结构的电子设备需要另外配置支撑装置或用户用手支撑电子设备,使用不便,用户体验差。技术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支撑架,具有容置空间;本体;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架形成平板状结构,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本体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之外,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移动至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移动至所述柔性组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柔性组件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柔性组件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以及所述支撑架与承载面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其中,所述承载面为承载所述电子设备的面;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柔性组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及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承载面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模式;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柔性组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及所述本体与所述承载面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使用模式。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显示装置,所述柔性组件包括第一输入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模式的状态下,基于所述第一输入装置能够操控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或,所述本体包括第二输入装置,所述柔性组件包括第二显示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使用模式的状态下,基于所述第二输入装置能够操控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组件包括:转动件,设置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壁体内,相对于所述第一壁体能够转动;柔性件,绕设于所述转动件之外;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滑道,设置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壁体内;其中,所述第二壁体与所述第一壁体连接;第二滑道,设置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三壁体内;其中,所述第三壁体与所述第一壁体连接,与所述第二壁体相对;所述柔性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道内,所述固定件的中部与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连接;所述固定件能够带动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通过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移动至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以及所述固定件能够带动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通过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移动至所述柔性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弹性件,分别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第一壁体连接;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的状态下,所述固定件隐藏于所述第一壁体内;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柔性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状态下,所述固定件的中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弹性件变形,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能够通过所述弹性件的恢复力移动至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制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壁体上,能够移动至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柔性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状态下,所述柔性件的第一边部位于所述第二壁体内;所述柔性件的第二边部位于所述第三壁体内;所述制动件移动至第三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柔性件的第一边部夹持于所述制动件和所述第二壁体之间,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维持相对于所述第一壁体的位置;所述制动件移动至第四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制动件与所述柔性件的第一边部分开,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能够通过所述弹性件的恢复力移动至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能够与所述承载面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架;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本体与承载面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五使用模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扩展功能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与所述本体电连接;所述扩展功能组件包括:投影装置、音响装置和储电器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壁体;第二壁体;所述第二壁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壁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壁体与所述第一壁体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三壁体;所述第三壁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壁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壁体与所述第一壁体形成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壁体与所述第二壁体相对;所述第一壁体、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第三壁体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一壁体、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第三壁体围设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壁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壁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扩展功能组件包括投影装置时,所述投影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壁体上,所述投影装置用于投影所述本体的第一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包括:锁定凹槽,设置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上;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锁定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与所述锁定凹槽的位置对应,相对于所述本体能够移动至锁定件的第一部分凸出所述本体的侧面和缩回所述本体的侧面;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锁定件的第一部分凸出所述本体的侧面的状态下,所述锁定件卡设于所述锁定凹槽内而维持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能够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或分开;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阻尼机构;所述本体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的状态下,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能够转动,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阻尼机构能够维持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本体与所述支撑架分开的状态下,所述本体形成独立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支撑架、本体和连接装置;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架形成平板状结构,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便于携带;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本体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之外,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通过支撑架能够支撑本体,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n支撑架,具有容置空间;/n本体;/n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n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架形成平板状结构,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n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本体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之外,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支撑架,具有容置空间;
本体;
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架形成平板状结构,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
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本体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之外,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柔性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移动至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移动至所述柔性组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柔性组件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
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柔性组件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以及所述支撑架与承载面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其中,所述承载面为承载所述电子设备的面;
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柔性组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及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承载面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模式;
所述本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柔性组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及所述本体与所述承载面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使用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显示装置,所述柔性组件包括第一输入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模式的状态下,基于所述第一输入装置能够操控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或,
所述本体包括第二输入装置,所述柔性组件包括第二显示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使用模式的状态下,基于所述第二输入装置能够操控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组件包括:
转动件,设置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壁体内,相对于所述第一壁体能够转动;
柔性件,绕设于所述转动件之外;
所述支撑架包括:
第一滑道,设置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壁体内;其中,所述第二壁体与所述第一壁体连接;
第二滑道,设置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三壁体内;其中,所述第三壁体与所述第一壁体连接,与所述第二壁体相对;
所述柔性组件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道内,所述固定件的中部与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连接;
所述固定件能够带动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通过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移动至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以及所述固定件能够带动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通过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移动至所述柔性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弹性件,分别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第一壁体连接;
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柔性件的自由端隐藏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体内的状态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茂江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