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由调节高度的滑动支座底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24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由调节高度的滑动支座底板结构,属于管道支吊架技术范畴。现有滑动支座一旦制作安装完成,其工作高度则不方便进行调节,目前一般采用加塞垫板或切割底座的方式增加或减小滑动支座高度,调整施工较为复杂,且无法进行精确调节,调整处理后的滑动接触面往往不够平整,不利于管道的自由热膨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栓调节滑动支座上顶板的高度,管道载荷由上顶板经螺栓传递到下底板上进行承载,并在上顶板与下底板上分别焊接钢管,通过两钢管间的套入式结构控制上顶板的侧向滑移,可以实现滑动支座工作高度的精确调节,且保证滑动底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具有调整操作简单、无需备品备件、无需切割焊接作业的显著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由调节高度的滑动支座底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自由调节高度的滑动支座底板结构,属于管道支吊架技术范畴,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等管道系统及相关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滑动支座是广泛应用于汽水、石化管道的一种承重支撑结构,起到支掌管道重量、限制(或引导)位移、控件振(晃)动、减少推力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承载力大、适应性强、使用寿命长、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在实际布置、安装滑动支座时,基本是根据管道设计标高及安装基础高度确定滑动支座的设计高度,滑动支座一旦制作安装完成,其工作高度则不方便进行调节。而由于管道安装偏差、地基沉降、管道不均匀热膨胀等原因,经常导致在役管道滑动支座脱空或上顶故障,这在长距离供热管道中出现的较为普遍。为保证管道的均匀受力,在检修过程中需要通过调整滑动支座高度至结构正常承载状态,目前一般采用加塞垫板或切割底座的方式增加或减小滑动支座高度,这类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施工较为复杂,需要另外备料,且需要切割焊接作业,野外现场作业不变;2)无法进行精确调节,调整处理后往往还有几毫米的间隙;3)调整处理后的滑动接触面往往不够平整,导致滑动支座摩擦系数大为提高,不利于管道的自由热膨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可自由调节高度的滑动支座底板结构,该结构通过螺栓精确调节滑动支座的工作高度,且保证滑动底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由调节高度的滑动支座底板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管夹、滑动板、上顶板、钢管一、钢管二、下底板、安装基础、螺栓和螺母;所述滑动板固定于上顶板的上表面,所述钢管一焊接于上顶板的下表面中央,所述钢管二焊接于下底板的上表面中央,所述钢管二与钢管一相互套装布置,两者可以沿轴向产生位移;所述下底板固定在安装基础上,所述下底板的四角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从下往上穿过螺纹孔,并在螺纹孔的上侧与螺母配合,所述螺栓的顶端抵在上顶板的下表面,通过调节螺栓的旋进长度可以调整上顶板的安装高度,所述管夹布置在上顶板的上方,且管夹的下表面与滑动板无间隙接触,两者之间可以自由滑动,所述管夹上焊接连接有管道。进一步的,所述钢管一的内径与钢管二的外径一致,或者钢管一的外径与钢管二的内径一致,从而保证两者可以插入式同轴布置,且只能产生相互间轴向位移、无水平向位移。进一步的,所述钢管一与钢管二的高度相同,且等于上顶板的可调节高度。进一步的,所述螺栓、螺母以及螺纹孔的螺纹规格一致。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的螺纹长度大于2倍的上顶板可调节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基础采用混凝土支墩、水平钢梁、钢结构柱中的一种,适用范围广泛。进一步的,所述管夹采用焊接管夹、抱箍式管夹中的一种,适用范围广泛。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通过螺栓调节滑动支座上顶板的高度,管道载荷由上顶板经螺栓传递到下底板上进行承载,并在上顶板与下底板上分别焊接钢管,通过两钢管间的套入式结构控制上顶板的侧向滑移,可以实现滑动支座工作高度的精确调节,且保证滑动底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更加有利于管道的均衡受力,具有调整操作简单、无需备品备件、无需切割焊接作业的显著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要部件的安装分解示意图。图中:管夹1、滑动板2、上顶板3、钢管一4、钢管二5、下底板6、安装基础7、螺栓8、螺母9、管道10、螺纹孔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的可自由调节高度的滑动支座底板结构,包括管夹1、滑动板2、上顶板3、钢管一4、钢管二5、下底板6、安装基础7、螺栓8和螺母9。滑动板2固定于上顶板3的上表面,钢管一4焊接于上顶板3的下表面中央,钢管二5焊接于下底板6的上表面中央,钢管二5与钢管一4相互套装布置,两者可以沿轴向产生位移;下底板6固定在安装基础7上,下底板6的四角均开设有螺纹孔11,螺栓8从下往上穿过螺纹孔11,并在螺纹孔11的上侧与螺母9配合,螺栓8的顶端抵在上顶板3的下表面,通过调节螺栓8的旋进长度可以调整上顶板3的安装高度,管夹1布置在上顶板3的上方,且管夹1的下表面与滑动板2无间隙接触,两者之间可以自由滑动,管夹1上焊接连接有管道10。本实施例中,钢管一4的内径与钢管二5的外径一致,或者钢管一4的外径与钢管二5的内径一致,从而保证两者可以插入式同轴布置,且只能产生相互间轴向位移、无水平向位移。本实施例中,钢管一4与钢管二5的高度相同,且等于上顶板3的可调节高度。本实施例中,螺栓8、螺母9以及螺纹孔11的螺纹规格一致。本实施例中,螺栓8的螺纹长度大于2倍的上顶板3可调节高度。使用前,首先将钢管一4焊接于上顶板3的下表面中央,然后将滑动板2铆接于上顶板3的上表面,同时将钢管二5焊接于下底板6的上表面中央。滑动支座安装:将焊接后的钢管二5与下底板6组合件以水平面向下的姿态焊接固定于安装基础7上;依次将四根螺栓8从下往上分别旋入四组螺纹孔11中,调整四根螺栓8的高度至设计安装高度,并保证四根螺栓8的顶面平齐;将四组螺母9分别旋在四根螺栓8上;将钢管一4与上顶板3焊接组合件放在前述结构的正上方,保证钢管一4垂直套在钢管二5的外侧,上顶板3水平支撑在四根螺栓8的顶端;最后对螺栓8的高度进行微调,确保上顶板3的表面完全水平,并将四组螺母9锁紧至下底板6的表面。在后续的管道安装过程中,首先将管夹1至于上述支座的上方(考虑偏装位移),保证管夹1的下表面与滑动板2之间滑动状态良好,然后吊装管道10,在管道10与管夹1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固定。滑动支座高度调整:在后续运行、检修过程中如需调整滑动支座的高度,首先向上旋出螺母9,然后通过旋拧螺栓8带动上顶板3进行上升或下降,注意在调整后确保上顶板3的表面完全水平,最后将螺母9锁紧至下底板6的表面。通过上述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包括在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由调节高度的滑动支座底板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管夹(1)、滑动板(2)、上顶板(3)、钢管一(4)、钢管二(5)、下底板(6)、安装基础(7)、螺栓(8)和螺母(9);所述滑动板(2)固定于上顶板(3)的上表面,所述钢管一(4)焊接于上顶板(3)的下表面中央,所述钢管二(5)焊接于下底板(6)的上表面中央,所述钢管二(5)与钢管一(4)相互套装布置;所述下底板(6)固定在安装基础(7)上,所述下底板(6)的四角均开设有螺纹孔(11),所述螺栓(8)从下往上穿过螺纹孔(11),并在螺纹孔(11)的上侧与螺母(9)配合,所述螺栓(8)的顶端抵在上顶板(3)的下表面,所述管夹(1)布置在上顶板(3)的上方,且管夹(1)的下表面与滑动板(2)无间隙接触,所述管夹(1)上焊接连接有管道(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由调节高度的滑动支座底板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管夹(1)、滑动板(2)、上顶板(3)、钢管一(4)、钢管二(5)、下底板(6)、安装基础(7)、螺栓(8)和螺母(9);所述滑动板(2)固定于上顶板(3)的上表面,所述钢管一(4)焊接于上顶板(3)的下表面中央,所述钢管二(5)焊接于下底板(6)的上表面中央,所述钢管二(5)与钢管一(4)相互套装布置;所述下底板(6)固定在安装基础(7)上,所述下底板(6)的四角均开设有螺纹孔(11),所述螺栓(8)从下往上穿过螺纹孔(11),并在螺纹孔(11)的上侧与螺母(9)配合,所述螺栓(8)的顶端抵在上顶板(3)的下表面,所述管夹(1)布置在上顶板(3)的上方,且管夹(1)的下表面与滑动板(2)无间隙接触,所述管夹(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熊震黄海康旭东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