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6307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6
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结构,所述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结构左右两侧的第一弹性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第二弹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地面沉降量较大时对管道起到缓冲作用,使得桥涵上的燃气管道随之向下沉降,从而可以保证燃气管道的安全,防止其弯曲,安全性高,缓冲减震效果好,并且具有双重缓冲结构,结构稳固,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支架。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其中10为桥涵,20为燃气管道,30为管道支架,40为地面,当燃气管道遇到河流、水沟时需要沿道路桥涵铺设,并且在桥涵上设置刚性管道支架,然后将燃气管道架设在支架上。然而,由于桥涵与道路地面的基础做法和处理方式不同,使得桥涵与其他道路地面之间存在不均匀的沉降,如图2所示,在地面沉降量大于桥涵上管道支架沉降量时就会导致管道弯曲,当长期受此影响时,燃气管道会损坏,严重影响管道的寿命及燃气运输的安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燃气管道防沉降支架。为达到本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支架,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结构,其所述燃气管道防沉降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结构左右两侧的第一弹性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第二弹性结构。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框体、定位框,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上端凸出所述框体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连接框、位于所述连接框左右两侧的定位架。优选地,所述连接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优选地,所述定位架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的下端顶靠在所述定位框的侧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定位架贯穿所述框体的上表面且伸入到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定位架与所述框体滑动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的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杆下端的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下方的定位杆、设置于所述定位框上的限定框、设置于所述定位杆端部的第一弹簧。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定位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位于其上端的第一凹槽及位于其下端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连接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连接杆枢轴连接。优选地,所述限定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一端收容于所述限定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包括活塞、位于所述活塞下方的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下方的第二弹簧。优选地,所述活塞收容于所述连接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燃气管道防沉降支架能够在地面沉降量较大时对管道起到缓冲作用,使得桥涵上的燃气管道随之向下沉降,从而可以保证燃气管道的安全,防止其弯曲,安全性高,缓冲减震效果好,并且具有双重缓冲结构,结构稳固,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燃气管道铺设在桥涵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燃气管道发生沉降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燃气管道防沉降支架的正视图;图4为图3所示本技术燃气管道防沉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燃气管道防沉降支架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燃气管道防沉降支架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结构2、位于所述支撑结构2左右两侧的第一弹性结构3、设置于所述底板1与支撑结构2之间的第二弹性结构4。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框体11、定位框12。所述框体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1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12呈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定位框1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12的上端凸出所述框体11的上表面。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支撑板21、位于所述支撑板21下方的连接框22、位于所述连接框22左右两侧的定位架23。所述支撑板21呈长方体,燃气管道放置在所述支撑板21上。所述连接框22呈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连接框22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22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框12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连接框22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定位架2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框22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架23呈弯折状,所述定位架23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框2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23的下端顶靠在所述定位框12的侧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定位架23贯穿所述框体11的上表面且伸入到所述框体11的内部,所述定位架23与所述框体11滑动接触。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弹性结构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框1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性结构3包括第一连接块3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31上的连接杆32、位于所述连接杆32下端的第二连接块33、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33下方的定位杆34、设置于所述定位框12上的限定框35、设置于所述定位杆34端部的第一弹簧36。所述第一连接块31与所述定位架2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2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32上设有位于其上端的第一凹槽及位于其下端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块31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连接杆3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杆32可以围绕所述第一连接块31旋转。所述第二连接块3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块33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连接杆3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块32可以围绕所述连接块33旋转,枢轴连接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限定框35呈空心的长方体且左右表面相通,所述限定框35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框1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34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34的一端收容于所述限定框35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定位杆34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二连接块33与所述定位杆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6的一端与所述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6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34的端部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定位杆34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二弹性结构4包括活塞41、位于所述活塞41下方的固定板42、位于所述固定板42下方的第二弹簧43。所述活塞41呈圆柱体,所述活塞41收容于所述连接框22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活塞41可以在所述连接框22内上下移动,并且活塞41上方与连接框22及支撑板21形成封闭空间,并且该封闭空间内具有一定气压,从而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所述固定板42呈圆柱体,所述固定板42与所述活塞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3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板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3与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结构左右两侧的第一弹性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第二弹性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结构左右两侧的第一弹性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第二弹性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框体、定位框,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上端凸出所述框体的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连接框、位于所述连接框左右两侧的定位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的下端顶靠在所述定位框的侧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定位架贯穿所述框体的上表面且伸入到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定位架与所述框体滑动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管道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块、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灿威冯健玲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