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行李舱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05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3
一种电动行李舱门,具有框架和舱门体,框架左右两侧上部近舱门体各固定有轴承座,两轴承座支承一转轴,转轴的两端各固定有呈弯曲状的摆臂,摆臂的端部动连接在舱门体的背面中部,框架顶部的左右两侧各动连接有舱门体电动撑杆和第一气弹簧,舱门体电动撑杆与第一气弹簧具有相同倾斜度且相平行,每侧的舱门体电动撑杆和第一气弹簧的端部均动连接在对应摆臂上部的顶面,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各动连接有第二气弹簧,第二气弹簧的端部动连接在对应摆臂上部的侧面;舱门体的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一把门锁,框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门锁拉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大大提高了行李舱的空间使用率,保证舱门体正常打开与关闭,具有良好开关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行李舱门
本技术涉及电动行李舱门。
技术介绍
传统大巴气动行李舱门体需气缸主驱动转轴,气弹簧为辅,从而带动摆臂运动,驱使行李舱门体的上升与关闭。控制箱在行李舱内部,占据空间。其次大巴气动行李舱门体在关闭之后,门锁的锁芯与锁扣的连接处于一级锁位置,再需要进一步拉紧舱门体,使门锁的锁芯与锁扣进入二级锁位置,即上了二级锁,这样才能保证门锁始终处于锁紧状态,由于拉紧机构采用气缸,气缸依然通过控制转轴依旧紧紧将舱门体向里拉,一直保持紧拉状态,长时间的紧拉,会造成舱门体周围密封条变形,甚至会造成舱门体变形,影响舱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良好开关性能的电动行李舱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框架和舱门体,舱门体处于框架的前侧,框架的左右两侧上部近舱门体各固定有轴承座,两轴承座支承一转轴,转轴的两端各固定有呈弯曲状的摆臂,摆臂的端部动连接在舱门体的背面中部,框架顶部的左右两侧各动连接有舱门体电动撑杆和第一气弹簧,舱门体电动撑杆与第一气弹簧具有相同倾斜度且相平行,每侧的舱门体电动撑杆和第一气弹簧的端部均动连接在同侧摆臂的顶面,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各动连接有第二气弹簧,第二气弹簧的端部动连接在同侧摆臂的侧面;舱门体的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一把门锁,框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门锁拉紧机构。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各动连接有呈弯曲状的支撑杆,支撑杆的端部动连接在舱门体背面的下部。所述舱门体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把所述门锁,与各门锁的锁芯相配合的第一锁扣安装在框架的对应部位上。所述两门锁拉紧机构各具有固定在框架上的固定架、中部铰接在固定架上的两根摆杆、铰接在摆杆后端的连杆以及门锁电动撑杆,此外还具有与摆杆一一对应的第二锁扣,第二锁扣安装在舱门体侧面的相应位置上,门锁电动撑杆一端连接在固定架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杆上。舱门体的腔内设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具有动连接在舱门体腔内上部的转盘,转盘上设有偏离中心的两根上横拉杆和一根竖拉杆,竖拉杆的下端与两个相啮合的齿轮中的其中一齿轮连接,两齿轮各连接一根下横拉杆,两根上横拉杆和两根下横拉杆分别与四个门锁连接。所述转盘由气缸带动旋转,气缸由电磁阀控制。本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本技术通过两根舱门体电动撑杆与四个气弹簧就可以完全控制舱门体的上升与关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据空间小,提高了行李舱的空间使用率;舱门体电动撑杆不受外界温度影响,保证舱门体正常打开与关闭,具有良好开关性能。2.本技术的拉紧机构在舱门锁上二级锁之后,门锁电动撑杆复位,不再对舱门体施力,保护了舱门体,有利进一步提高舱门体的开关性能。3.本技术控制舱门体利用了气弹簧,根据舱门体的重量设计气弹簧伸展的最大长度与力和在完全压缩状态下的最小长度与力,从而选择不同规格的气弹簧。本技术适用任何大小的舱门,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关闭状态下的立体图(背面)。图2是图1的Ⅰ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正面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面视图。图5是本技术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6是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拉紧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是拉紧机构复位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框架1,框架第一支架1-1,框架第二支架1-2,框架第三支架1-3,框架第四支架1-4,舱门体2,门体第一支架2-1,门体第二支架2-1,轴承座3,转轴4,摆臂5,顶面支架5-1,侧面支架5-2,连接夹5-3,舱门体电动撑杆6,第一气弹簧7,第二气弹簧8,支撑杆9,门锁10,第一锁扣10-1,锁芯10-2,解锁机构11,转盘11-1,上横拉杆11-2,竖拉杆11-3,齿轮11-4,下横拉杆11-5,气缸11-6,手动把手11-7,拉紧机构12,固定架12-1,摆杆12-2,连杆12-3,门锁电动撑杆12-4,第二锁扣12-5,保护壳12-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至图7,实施例1具有框架1、舱门体2、摆臂5、舱门体电动撑杆6、第一气弹簧7、第二气弹簧8、解锁机构11和拉紧机构12。舱门体2处于框架的前侧。框架1左右两侧上部近舱门体各固定有框架第一支架1-1,框架第一支架1-1上固定有轴承座3,两轴承座3各通过其内的滚动轴承支承一转轴4,转轴4的两端各通过连接夹5-3固定一呈弯曲状的所述摆臂5上,摆臂5的端部动连接在舱门体2中部的门体第一支架2-1上,每摆臂5上近转轴4的一侧固定有顶面支架5-1和侧面支架5-2。框架1顶部的左右两侧各固定有框架第二支架1-2,每个框架第二支架1-2上动连接有所述舱门体电动撑杆6和第一气弹簧7,舱门体电动撑杆6与第一气弹簧7具有相同倾斜度且相平行,每侧的舱门体电动撑杆6和第一气弹簧7的端部均动连接在同侧摆臂5的顶面支架5-1上。框架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各固定有框架第三支架1-3,两个框架第三支架1-3上各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气弹簧8,第二气弹簧8的端部动连接在同侧摆臂5的侧面支架5-2上。框架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各固定有框架第四支架1-4,框架第四支架1-4上动连接有呈弯曲状的支撑杆9,支撑杆9的端部动连接在舱门体2下部的门体第二支架2-2上。上述所有的动连接均为球型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气弹簧都是根据舱门体的重量来设计伸展的最大长度与力和在完全压缩状态下的最小长度与力,舱门体电动撑杆和气弹簧的连接位置是根据舱门体的大小、摆臂的旋转角度,舱门最高点的位置以及舱门体电动撑杆和气弹簧规格等参数经计算而决定。舱门体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一把门锁10,门锁的数量是由舱门体的大小决定的,本实施例具有两把门锁10。与各门锁10的锁芯10-2相配合的第一锁扣10-1安装在框架1的对应部位上。见图2、4、7和图8,所述门锁拉紧机构12为四连杆结构,在框架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所述门锁拉紧机构12。两门锁拉紧机构12各具有固定架12-1、连杆12-3、两根摆杆12-2以及门锁电动撑杆12-4,固定架12-1固定在框架1上,两根摆杆12-2的中部铰接在固定架12-1上,两摆杆12-2的后端与连杆12-3铰接,门锁电动撑杆12-4一端连接在固定架12-1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杆12-3上。此外还具有与摆杆12-2一一对应的第二锁扣12-5,第二锁扣12-5安装在舱门体侧面的相应位置上。门锁电动撑杆12-4一端连接在固定架12-1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杆12-3上,由门锁电动撑杆12-4带动连杆12-3运动。框架内且在门锁拉紧机构12的外部设有保护壳12-6。当门锁电动撑杆12-4收缩,摆杆12-2抵及第二锁扣12-5并向第二锁扣12-5施力,拉动舱门体关闭,门锁电动撑杆12-4复位时,摆杆12-2脱离第二锁扣12-5。见图1和图6,所述解锁机构11处于舱门体2的腔内,解锁机构11具有由轴动连接在舱门体腔内上部的转盘11-1,转盘11-1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行李舱门,具有框架(1)和舱门体(2),舱门体(2)处于框架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框架(1)的左右两侧上部近舱门体各固定有轴承座(3),两轴承座(3)支承一转轴(4),转轴(4)的两端各固定有呈弯曲状的摆臂(5),摆臂(5)的端部动连接在舱门体(2)的背面中部,框架(1)顶部的左右两侧各动连接有舱门体电动撑杆(6)和第一气弹簧(7),舱门体电动撑杆(6)与第一气弹簧(7)具有相同倾斜度且相平行,每侧的舱门体电动撑杆(6)和第一气弹簧(7)的端部均动连接在同侧摆臂(5)的顶面,框架(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各动连接有第二气弹簧(8),第二气弹簧(8)的端部动连接在同侧摆臂(5)的侧面;舱门体(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一把门锁(10),框架(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门锁拉紧机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行李舱门,具有框架(1)和舱门体(2),舱门体(2)处于框架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框架(1)的左右两侧上部近舱门体各固定有轴承座(3),两轴承座(3)支承一转轴(4),转轴(4)的两端各固定有呈弯曲状的摆臂(5),摆臂(5)的端部动连接在舱门体(2)的背面中部,框架(1)顶部的左右两侧各动连接有舱门体电动撑杆(6)和第一气弹簧(7),舱门体电动撑杆(6)与第一气弹簧(7)具有相同倾斜度且相平行,每侧的舱门体电动撑杆(6)和第一气弹簧(7)的端部均动连接在同侧摆臂(5)的顶面,框架(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各动连接有第二气弹簧(8),第二气弹簧(8)的端部动连接在同侧摆臂(5)的侧面;舱门体(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一把门锁(10),框架(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门锁拉紧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行李舱门,其特征在于:框架(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各动连接有呈弯曲状的支撑杆(9),支撑杆(9)的端部动连接在舱门体(2)背面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行李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体(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把所述门锁(10),与各门锁(10)的锁芯(10-2)相配合的第一锁扣(10-1)安装在框架(1)的对应部位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惠芬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九创车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