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907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剪切方向上进行动作的致动器。致动器(15)包括:内部致动器(10),所述内部致动器(10)包括第一定子和与所述第一定子对置的第一动子,所述第一动子朝离开所述第一定子的方向进行动作;第二定子(70),所述第二定子(70)具有固定壁(73),所述固定壁(73)配置在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动子对置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动子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动子具有间隔,所述第二定子(70)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定子上;和第二动子(80),所述第二动子(80)具有按压壁(81),所述按压壁(81)插入在所述第一动子与所述固定壁(73)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致动器。
技术介绍
公开了一种致动器,其中的定子和动子具有以一定间隔交替出现的峰部和谷部,配置成一方的峰部和另一方的谷部相互面对,沿着峰部和谷部的排列方向在峰部和谷部之间放置了由形状记忆合金制造的金属线(专利文献1)。通过向金属线施加脉冲电压而使金属线因焦耳热发生收缩,定子和动子之间的间隔就会增加。由金属线产生的焦耳热通过金属线所接触的峰部迅速扩散,因此金属线的长度恢复到原来长度。由此,定子和动子之间的间隔迅速返回到原来位置。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2360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上述的致动器中,在对置的动子与定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方向上能够进行动作,但在与其相交的方向上,即所谓的剪切方向上不能进行动作。本专利技术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剪切方向上进行动作的致动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致动器包括:内部致动器,所述内部致动器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一动子,所述第一动子与所述第一定子对置,所述第一动子朝离开所述第一定子的方向进行动作;第二定子,所述第二定子具有固定壁,所述固定壁沿着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动子对置的方向在所述第一动子一侧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动子具有间隔,所述第二定子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定子上;以及第二动子,所述第二动子具有按压壁,所述按压壁插入在所述第一动子与所述固定壁之间。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效果在于:能够提供在剪切方向上进行动作的致动器。附图说明图1是致动器的立体图。图2是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内部致动器的立体图。图4是内部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第一定子的立体图。图6是第一动子的立体图。图7是夹具的立体图。图8是内部致动器的剖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致动器组装工序的说明图。图10是用于说明致动器组装工序的说明图。图11是用于说明致动器组装工序的说明图。图12是用于说明致动器组装工序的说明图。图13是用于说明致动器组装工序的说明图。图14是用于说明致动器组装工序的说明图。图15是致动器的剖视图。图16是用于说明内部致动器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17是用于对致动器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致动器的立体图。致动器15整体上大致是长方体形状,具有大致长方形箱形的第二定子70以及对第二定子70的开口部进行覆盖的第二动子80。致动器15上,连接了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12。通过经由FPC12将脉冲电压施加到致动器15,如图1中加粗箭头所示,第二动子80瞬间在面内方向上移动,并立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致动器15例如像后面说明的那样被组装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内部,通过动子的瞬间动作,使触摸着设备的用户感觉到点击感等触感。图2是致动器15的分解立体图。除了上述的第二动子80和第二定子70,致动器15还具有板弹簧90和内部致动器10。内部致动器10的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第二定子70具有一面开口的箱形收纳箱71和两个边框部79。收纳箱71具有大致为长方形的底面。固定壁73是图2中靠近观察者一侧的侧壁,固定壁73从底面的长边向上立起,在顶端部的中央具有大致长方形的缺口部732。固定壁73具有防脱落部731,防脱落部731从缺口部732的图2左侧边缘向右突出。收纳箱71具有从底面的短边向外延伸的两个安装部72。安装部72具有安装孔721。通过插入到安装孔721中的螺钉等,使致动器15被固定到其它设备上。收纳箱71通过压铸方法来制造,例如将铝等金属压入到模具中。收纳箱71也可以通过树脂注塑成型来制造。边框部79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引导板部791、从引导板部791的一个长边突出来的侧面板部792、从引导板部791的另一个长边的中央部以与侧面板部792相同方向突出来的挡板部793。引导板部791的长边与收纳箱71的底面的短边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侧面板部792在顶端具有夹具,夹具向与引导板部791相同的一侧突出。侧面板部792与挡板部793之间的间隔与收纳箱71的侧壁厚度大致相同。引导板部791在侧面板部792和挡板部793突出一侧的相反侧的面上,具有平行于长边延伸并大致为半圆柱形的垄状凸起794。另外,垄状凸起794也可以是大致三棱柱形状等任意的越往顶端越细的垄状。边框部79例如由聚四氟乙烯等滑动性好的树脂制造。如图1所示,以侧面板部792为外侧、挡板部793为内侧,收纳箱71的短边侧边缘嵌入边框部79,由此构成第二定子70。垄状凸起794沿着第二定子70的短边侧边缘而突出。回到图2继续说明。第二动子80具有盖部83和两个板状的按压壁81,盖部83是尺寸与收纳箱71的底面大致相同的长方形板状,两个板状的按压壁81从沿着盖部83的长边的周缘部大致垂直地突出来。两个按压壁81彼此在根部相连接,形成U形板形状。棱柱形的防脱凸起82从图2左侧的按压壁81的根部附近突出来。板弹簧90是比固定壁73小一圈的长方形板状,具有沿着长边方向排列且朝向同一方向的两个U形孔。每个孔的内侧部分在图2中朝纸面内弯曲,从而形成板弹簧状的施力部91。板弹簧90具有长方形的板弹簧锁止部92,板弹簧锁止部92由设置在板弹簧90的短边的边缘上的大致L形缺口形成,并且与施力部91朝相同方向弯曲。通过将切割成规定形状的不锈钢弹簧钢板或铍铜板等板弹簧用金属板进行折弯,由此来制造板弹簧90。板弹簧90也可以由树脂来制造。图3是内部致动器10的立体图。在图3中,示出图2中的内部致动器10以图2的左右方向为轴旋转了90度后的状态。内部致动器10是大致长方体形状。图4是内部致动器10的分解立体图。内部致动器10具有第一定子20、第一动子40和夹具50。夹具50具有将第一动子40推压到第一定子20的四个施力弹簧51。第一定子20、第一动子40和夹具5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图5是第一定子20的立体图。使用图4和图5,对第一定子20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一定子20具有定子框21、固定端子22和五个定子辊23。定子辊23是圆柱形。定子辊23具有从两个端面同轴突出的圆柱形定子轴部231。也就是说,定子辊23是带有阶梯的圆柱形状,在两端具有比中央部细的定子轴部231。定子辊23是由热导率高的材料制造的。定子辊23的材质例如是铝或铜等金属,或者是氮化铝或氮化硅等陶瓷。定子辊23也可以由树脂来制造。定子框21是大致长方形的框架,在长边侧的面的内表面具有五组辊支撑部25。辊支撑部25是大致U形的槽,其开口方向与定子框21的一个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同,一组一组地相互对置。辊支撑部25的开口部的宽度比定子轴部231的直径稍大一些。通过对置的一组辊支撑部25,一个定子辊23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大致长方体的夹具支撑部26从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动器,包括:/n内部致动器,所述内部致动器包括第一定子和与所述第一定子对置的第一动子,所述第一动子朝离开所述第一定子的方向进行动作;/n第二定子,所述第二定子具有固定壁,所述固定壁配置在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动子对置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动子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动子具有间隔,所述第二定子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定子上;和/n第二动子,所述第二动子具有按压壁,所述按压壁插入在所述第一动子与所述固定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22 JP 2018-0082321.一种致动器,包括:
内部致动器,所述内部致动器包括第一定子和与所述第一定子对置的第一动子,所述第一动子朝离开所述第一定子的方向进行动作;
第二定子,所述第二定子具有固定壁,所述固定壁配置在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动子对置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动子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动子具有间隔,所述第二定子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定子上;和
第二动子,所述第二动子具有按压壁,所述按压壁插入在所述第一动子与所述固定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
具有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对所述按压壁向所述第一动子一侧施力。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邉義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丸和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