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855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包括地基层、设于地基层上的垫层、沿竖直方向设于垫层上的永久性保护墙以及设于垫层上的底板;隔离层,隔离层设于永久性保护墙顶端;临时砌块,临时砌块设于隔离层上侧;卷材防水层,卷材防水层呈L型,其包括立段与横段;卷材防水层的立段位于底板与永久性保护墙之间卷材防水层,且卷材防水层的立段顶端高度与临时砌块顶端高度相同;卷材防水层的横段位于底板与垫层之间;螺栓连接件,螺栓连接件设于卷材防水层顶端且朝向底板的一侧,多个螺栓连接件于同一水平线等间距排列,适于固定卷材防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减少对甩槎结构的污染和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
本技术属于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物的底板与侧墙施工中间存在施工间隔期,因而当底板防水层以及底板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底板进行防水甩槎处理,以便后期与侧墙防水层进行搭接成一个连续的防水层。目前,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底板防水卷材甩槎做法为将底板卷材上翻至永久保护墙顶面后,再用砌块进行压覆;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748452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底板和侧墙交角处防水甩槎构造,包括底板和侧墙,底板下依次为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干粘反应粘高分子层防水卷材、空铺反应粘高分子防水卷材、混凝土垫层和素土夯实层,侧墙外设有永久性保护墙,两侧防水卷材分别在永久性保护墙上做甩槎处理,甩槎处理上方采用临时压顶保护。但上述做法中,砌块对于卷材的保护不够完整,侧墙结构施工时,混凝土浆液及其他杂物极易将卷材污染,而且卷材易被钢筋、脚手架等施工现场的材料破坏,进而导致侧墙防水层与底板甩槎卷材搭接时搭接质量无法达到技术要求,甚至无法完成搭接工作。鉴于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减少甩槎施工污染的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甩槎施工污染、减少机械损伤的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本技术的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包括地基层、设于所述地基层上的垫层、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垫层上的永久性保护墙以及设于所述垫层上的底板;所述底板具有沿所述垫层表面方向延伸的水平板与沿所述永久性保护墙表面方向延伸的竖直板,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顶端;临时砌块,所述临时砌块设于所述隔离层上侧;卷材防水层,所述卷材防水层呈L型,其包括立段与横段;所述卷材防水层的立段位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板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之间,且所述卷材防水层的立段顶端高度与所述临时砌块顶端高度相同;所述卷材防水层的横段位于所述底板的水平板与所述垫层之间;螺栓连接件,所述螺栓连接件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顶端且位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板与所述临时砌块之间,多个所述螺栓连接件于同一水平线等间距排列,适于固定所述卷材防水层。进一步的,所述螺栓连接件包括螺钉和垫片,所述垫片设于所述螺钉端部与所述卷材防水层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卷材防水层的厚度为1-3mm,且多个所述螺钉间的水平间距为1000mm。进一步的,所述卷材防水层厚度大于3mm,且多个所述螺钉间的水平间距为500mm。进一步的,所述卷材防水层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之间、所述卷材防水层与所述垫层之间设有卷材附加层。进一步的,所述卷材附加层呈L型,其包括一体连接的立段与横段,所述卷材附加层的立段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之间,所述卷材附加层的横段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与所述垫层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卷材附加层的立段与横段面积相同,且所述卷材附加层的立段高度小于所述卷材防水层的立段高度,所述卷材附加层的横段长度小于所述卷材防水层的横段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永久性保护墙与所述垫层的连接处设有垫角,所述垫角适于使所述卷材附加层的立段与横段的连接处呈弧形。进一步的,所述临时砌块为蒸压灰砂砖或加气混凝土块。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层为聚乙烯隔离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卷材防水层,所述卷材防水层呈L型,其包括立段与横段;所述卷材防水层的立段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之间所述卷材防水层,且所述卷材防水层的立段顶端高度与所述临时砌块顶端高度相同;所述卷材防水层的横段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垫层之间;所述螺栓连接件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顶端且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多个所述螺栓连接件于同一水平线等间距排列;将卷材防水层隐藏于临时砌块以及底板与永久性墙体之间,避免钢筋绑扎及模板支护过程中对卷材防水层端部造成不可逆的机械损伤,并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对卷材防水层造成污损。(2)本技术通过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顶端;所述临时砌块设于所述隔离层上侧;方便对临时砌块的剔除与清理,可减少永久性保护墙墙体表面的垃圾残留,且方便对临时砌块的回收再利用。(3)本技术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件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顶端且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多个所述螺栓连接件于同一水平线等间距排列,方便对卷材防水层的施工,且螺栓连接件对卷材的机械损伤较少,并且等间距排列的螺钉能进一步增加卷材防水层安装后的紧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地基层;2、垫层;3、卷材附加层;4、永久性保护墙;5、卷材防水层;6、隔离层;7、临时砌块;8、螺栓连接件;9、底板;10、垫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的防水卷材在底板9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地基层1、设于所述地基层1上的垫层2、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垫层2上的永久性保护墙4以及设于所述垫层2上的底板9;所述底板9具有沿所述垫层2表面方向延伸的水平板与沿所述永久性保护墙4表面方向延伸的竖直板,还包括:隔离层6,所述隔离层6设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4顶端;临时砌块7,所述临时砌块7设于所述隔离层6上侧;卷材防水层5,所述卷材防水层5呈L型,其包括立段与横段;所述卷材防水层5的立段位于所述底板9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4之间所述卷材防水层5,且所述卷材防水层5的立段顶端高度与所述临时砌块7顶端高度相同;所述卷材防水层5的横段位于所述底板9与所述垫层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水卷材在底板9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能将卷材防水层5隐藏于临时砌块7以及底板9与永久性墙体之间,避免钢筋绑扎及模板支护过程中对卷材防水层5端部造成不可逆的机械损伤,并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对卷材防水层5造成污损。为了增加减少对卷材防水层5的机械损伤,本实施例还包括螺栓连接件8,所述螺栓连接件8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5顶端且朝向所述底板9的一侧,多个所述螺栓连接件8于同一水平线等间距排列,适于固定所述卷材防水层5;相应的,临时砌块7上钻有适于螺栓连接件8进行安装的螺纹孔;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螺栓连接件8包括螺钉和垫片,其中,垫片减少了螺钉安装后对卷材防水层5的挤压应力损伤。在本实施例中,卷材防水层5的厚度为3mm,为了增加螺栓连接件8于卷材防水层5之间的安装效果以及减少卷材防水层5的脱落情况,螺钉之间的水平间距设为1000mm。为了进一步增加本实施例的施工效果以及对卷材防水层5的施工保护,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包括地基层、设于所述地基层上的垫层、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垫层上的永久性保护墙以及设于所述垫层上的底板;所述底板具有沿所述垫层表面方向延伸的水平板与沿所述永久性保护墙表面方向延伸的竖直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顶端;/n临时砌块,所述临时砌块设于所述隔离层上侧;/n卷材防水层,所述卷材防水层呈L型,其包括立段与横段;所述卷材防水层的立段位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板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之间,且所述卷材防水层的立段顶端高度与所述临时砌块顶端高度相同;所述卷材防水层的横段位于所述底板的水平板与所述垫层之间;/n螺栓连接件,所述螺栓连接件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顶端且位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板与所述临时砌块之间,多个所述螺栓连接件于同一水平线等间距排列,适于固定所述卷材防水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包括地基层、设于所述地基层上的垫层、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垫层上的永久性保护墙以及设于所述垫层上的底板;所述底板具有沿所述垫层表面方向延伸的水平板与沿所述永久性保护墙表面方向延伸的竖直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顶端;
临时砌块,所述临时砌块设于所述隔离层上侧;
卷材防水层,所述卷材防水层呈L型,其包括立段与横段;所述卷材防水层的立段位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板与所述永久性保护墙之间,且所述卷材防水层的立段顶端高度与所述临时砌块顶端高度相同;所述卷材防水层的横段位于所述底板的水平板与所述垫层之间;
螺栓连接件,所述螺栓连接件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顶端且位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板与所述临时砌块之间,多个所述螺栓连接件于同一水平线等间距排列,适于固定所述卷材防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连接件包括螺钉和垫片,所述垫片设于所述螺钉端部与所述卷材防水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材防水层的厚度为1-3mm,且多个所述螺钉间的水平间距为1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的甩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材防水层厚度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曹雨璠潘琦葛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