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834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包括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下部设置有桩尖,且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和桩尖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涂有防腐蚀层,且内腔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第一桩节和第二桩节,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第一桩节、第二桩节和桩尖的外壁都涂有防水沥青,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固定在淤泥层内,所述桩尖固定在粘土层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水沥青、第一桩节、第二桩节、防腐蚀层、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解决了环境保护桩固定效果不佳承载力低和防腐蚀效果不佳长时间使用易腐蚀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桩
,具体是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扩大规模和满足人们的需求,通常都会在水的区域建造工程,比如大桥、公园和风景区等,都需要通过桩来支撑,深水区域的桩由于长时间在水下,为了防止腐蚀,出现了环境保护桩。但是现有的技术有以下不足:1、传统的环境保护桩固定效果不佳,承载力低,给建筑的基础埋下了隐患;2、传统的环境保护桩防腐蚀效果不佳,长时间使用易腐蚀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包括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下部设置有桩尖,且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和桩尖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涂有防腐蚀层,且内腔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第一桩节和第二桩节,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第一桩节、第二桩节和桩尖的外壁都涂有防水沥青。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上端抵接有盖板。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左右端对称位置固定有桩挡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桩节之间和第二桩节之间都以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为中心轴互相对称。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固定在淤泥层内,所述桩尖固定在粘土层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桩节、第二桩节、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解决了环境保护桩固定效果不佳承载力低的问题,利用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第一桩节和第二桩节,第一桩节和第二桩节都固定在淤泥层内,第一桩节和第二桩节能增大淤泥层与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摩擦力的原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能增加摩擦力,使得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能牢牢地固定在淤泥层内,再利用内腔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然后可向内腔灌入适量的混凝土,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会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入粘土层,一段时间后混凝土凝固,能牢牢地将桩尖固定在粘土层内,固定效果俱佳、承载力高。(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沥青和防腐蚀层,解决了环境保护桩防腐蚀效果不佳长时间使用易腐蚀污染环境的问题,利用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第一桩节、第二桩节和桩尖的外壁都涂有防水沥青,防水沥青涂在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第一桩节、第二桩节和桩尖的外壁,能很好地起到防水防腐蚀的效果,避免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钢筋受到地下水腐蚀,再利用内腔的内壁涂有防腐蚀层,防腐蚀层涂在内腔的内壁,起到防腐蚀的效果,有效地避免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的内外壁被腐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的正视示意图。图中:1、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2、内腔;3、防水沥青;4、桩挡块;5、第一桩节;6、第二桩节;7、桩尖;8、盖板;9、防腐蚀层;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淤泥层;13、粘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包括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的上端抵接有盖板8,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的左右端对称位置固定有桩挡块4,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的下部设置有桩尖7,且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和桩尖7的内部设置有内腔2,内腔2的内壁涂有防腐蚀层9,防腐蚀层9涂在内腔2的内壁,起到防腐蚀的效果,且内腔2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第一桩节5和第二桩节6,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第一桩节5、第二桩节6和桩尖7的外壁都涂有防水沥青3,防水沥青3涂在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第一桩节5、第二桩节6和桩尖7的外壁,能很好地起到防水防腐蚀的效果,避免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的钢筋受到地下水腐蚀,第一桩节5之间和第二桩节6之间都以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为中心轴互相对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固定在淤泥层12内,桩尖7固定在粘土层13内,第一桩节5和第二桩节6都固定在淤泥层12内,第一桩节5和第二桩节6能增大淤泥层12与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摩擦力的原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能增加摩擦力,使得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能牢牢地固定在淤泥层12内,然后可向内腔2灌入适量的混凝土,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会从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流入粘土层13,一段时间后混凝土凝固,能牢牢地将桩尖7固定在粘土层13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第一桩节5和第二桩节6都固定在淤泥层12内,第一桩节5和第二桩节6能增大淤泥层12与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摩擦力的原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能增加摩擦力,使得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能牢牢地固定在淤泥层12内,然后可向内腔2灌入适量的混凝土,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会从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流入粘土层13,一段时间后混凝土凝固,能牢牢地将桩尖7固定在粘土层13内,而防水沥青3涂在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第一桩节5、第二桩节6和桩尖7的外壁,能很好地起到防水防腐蚀的效果,避免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的钢筋受到地下水腐蚀,且防腐蚀层9涂在内腔2的内壁,起到防腐蚀的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沥青3、第一桩节5、第二桩节6、防腐蚀层9、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解决了环境保护桩固定效果不佳承载力低和防腐蚀效果不佳长时间使用易腐蚀污染环境的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包括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的下部设置有桩尖(7),且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和桩尖(7)的内部设置有内腔(2),所述内腔(2)的内壁涂有防腐蚀层(9),且内腔(2)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第一桩节(5)和第二桩节(6),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第一桩节(5)、第二桩节(6)和桩尖(7)的外壁都涂有防水沥青(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包括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的下部设置有桩尖(7),且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和桩尖(7)的内部设置有内腔(2),所述内腔(2)的内壁涂有防腐蚀层(9),且内腔(2)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第一桩节(5)和第二桩节(6),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形桩身(1)、第一桩节(5)、第二桩节(6)和桩尖(7)的外壁都涂有防水沥青(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水区域用环境保护桩,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强范田华张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