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2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膨胀桩,包括桩体、承压板以及膨胀栓,其中:桩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结构,包括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第二桩体具有多个膨胀体,多个膨胀体沿第一桩体的周向分布,每一膨胀体可偏转地连接于第一桩体;承压板固定在第一桩体背离第二桩体的端部;膨胀栓为锥形结构,设置在第二桩体背离第一桩体的一侧、且沿平行于第二桩体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固定于承压板,膨胀栓在第二桩体上的投影覆盖第二桩体的空心区域;通过外力作用膨胀桩可以向着承压板移动,并且膨胀栓将顶着膨胀体在土壤内向外张开,以压缩承压板和膨胀体之间的土壤,形成“膨胀螺栓”的效果,进而产生较大的抗拔力;而且无需旋入安装,不会损伤膨胀桩,对土壤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膨胀桩
本技术涉及基础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膨胀桩。
技术介绍
在基础工程
,抗拔力是衡量各种结构基础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其中入土结构基础具有依靠自身重力来抵抗上拔力,能够通过控制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抗拔力的特点,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农业设施、光伏发电、电力和通讯铁塔、市政工程。目前,为了提高地面上各设备的稳定性,入土结构基础通过下述方式提升抗拔力,方式一,通过加大不同结构件用量以提升自身重量进而提升抗拔力,如具有第一混凝土的入土结构基础通过增加第一混凝土的用量提升抗拔力,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制备的入土结构基础的重量较大,在施工时需要采用重型设备才能将入土结构基础嵌入土壤中,安装不便;方式二,通过在入土结构基础的表面增加螺纹,通过螺纹与土壤之间的阻力提升抗拔力,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制备的入土结构基础需要大功率的机械设备才能完成旋入,成本较高,而且在旋入时入土结构基础表面的防腐层(镀锌、喷漆等)易被划伤,使得防腐效果较差,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破坏,不利于环境和土壤保护。因此,提供一种抗拔力较大并且对土壤影响较小的入土结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膨胀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承压板以及膨胀栓,其中:/n所述桩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结构,包括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所述第二桩体具有多个膨胀体,多个所述膨胀体沿所述第一桩体的周向分布,每一所述膨胀体可偏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桩体;/n所述承压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桩体背离所述第二桩体的端部;/n所述膨胀栓为锥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桩体背离所述第一桩体的一侧、且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桩体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承压板,所述膨胀栓在所述第二桩体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桩体的空心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膨胀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承压板以及膨胀栓,其中:
所述桩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结构,包括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所述第二桩体具有多个膨胀体,多个所述膨胀体沿所述第一桩体的周向分布,每一所述膨胀体可偏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桩体;
所述承压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桩体背离所述第二桩体的端部;
所述膨胀栓为锥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桩体背离所述第一桩体的一侧、且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桩体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承压板,所述膨胀栓在所述第二桩体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桩体的空心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包括第一无缝钢管,所述第一无缝钢管具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其中:
所述第一管体背离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固定有所述承压板,所述第一管体形成所述第一桩体;
所述第二管体背离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形成有多个破口,所述第二管体形成所述第二桩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破口之间的钢管单体形成所述膨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膨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体还包括:
第一方管,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钢管单体固定连接;
第一塑料保护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方管以及钢管单体的外部;
第一混凝土,灌注在所述第一塑料保护套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膨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缝钢管的外表面形成有喷塑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体包括塑料套管、多个钢筋以及第二混凝土,所述钢筋设置在所述塑料套管内、且露出所述塑料套管,所述第二混凝土灌注在所述塑料套管内,所述钢筋露出所述塑料套管的部分形成所述膨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膨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体还包括:
第二方管,套设在所述钢筋露出所述塑料套管的部分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德东孟令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立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