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板复合围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818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板复合围堤,包括设置在围堤内、外侧的竖直板桩和在内、外侧的所述板桩中间充填的淤泥固化土,所述板桩的下端插入围堤处地基下方的稳定深度,并且,在所述板桩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道第一拉杆,该第一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内、外侧的所述板桩的顶部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泥板复合围堤,设置竖直板桩和在板桩中间充填的淤泥固化土,有效防止失稳滑坡现象,处理效果明显,造价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软基处理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板复合围堤
本技术属于软土地基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泥板复合围堤。
技术介绍
中国沿海主要是软土地基,以淤泥质土或淤泥质黏土为主,其主要特征是:灰色,流塑状,高干强度,高韧性,土面光滑,夹粉土、粉砂团块,含云母、贝壳碎片及少量有机质,高压缩性。层厚一般为10-40m,全场分布,土质厚度不甚均匀。软土地基的含水率较高,由浅到深逐渐减小,其值范围为50%-80%,快剪的内摩擦角在3-10°,粘聚力10-20KPa,固结快剪的内摩擦角在5-15°,粘聚力5-20KPa。从岩土特性来看,软弱土层含水率较高,内摩擦及粘聚力均较小,内摩擦角和粘聚力较小将会使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含水率比较高也将直接影响土体的强度。在沿海的软土地基上建筑围堤施工过程中,其安全稳定问题主要是:随着堤身高度方向及堤后的加载,会使围堤地基产生竖向和侧向的应力,当应力达到抗剪强度极限值时,会沿圆弧滑动面产生抗剪破坏,造成滑坡现象。在软土地基上利用土工管袋充填粉细砂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围堤技术,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失稳滑坡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现有软土地基上围堤所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从而提供一种泥板复合围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泥板复合围堤,包括设置在围堤内、外侧的竖直板桩和在内、外侧的所述板桩中间充填的淤泥固化土,所述板桩的下端插入围堤处地基下方的稳定深度,并且,在所述板桩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道第一拉杆,该第一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内、外侧的所述板桩的顶部连接固定。根据本技术,所述板桩插入围堤处地基的稳定深度为2-8米。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泥板复合围堤还包括若干道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内、外两侧板桩的中上部,所述第二拉杆位于所述第一拉杆的下方、且与第一拉杆平行。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泥板复合围堤还包括若干道第三拉杆和若干道第四拉杆;所述第三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内、外两侧板桩的下半部分,所述第三拉杆与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平行;所述第四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内、外两侧板桩的中间部分,所述第四拉杆位于所述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的中间,且与所述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平行。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淤泥固化土被灌装入编织布袋中。优选的,所述编织布袋为长条形,灌装淤泥固化土的编织布袋以堆叠的形式设置于内、外两侧板桩的中间。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围堤处地基为原状淤泥。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淤泥固化土下方的围堤处地基中进一步打设若干根竖直的水泥搅拌桩,以提升承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泥板复合围堤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泥板复合围堤,设置竖直板桩和在板桩中间充填的淤泥固化土,有效防止失稳滑坡现象,处理效果明显,造价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软基处理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泥板复合围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泥板复合围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的泥板复合围堤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泥板复合围堤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泥板复合围堤,包括设置在围堤内、外侧的竖直板桩11和在内、外侧的所述板桩11中间充填的淤泥固化土12,所述板桩11的下端插入围堤处地基100下方的稳定深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的稳定深度为3米;所述淤泥固化土12为由淤泥和水泥混合搅拌制成的混合物,其中水泥的质量配比为5%。在所述板桩11的顶部设置若干道第一拉杆13,该第一拉杆13的两端分别与内、外侧板桩11的顶部连接固定,且各第一拉杆13之间的水平间距优选为2米。具体的,所述第一拉杆13的两端与板桩11的固定方式可以是例如将第一拉杆13的两端设置成外螺纹,在板桩11的顶部开设相应的固定孔,将第一拉杆13的末端穿过固定孔后再用螺栓固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其它现有技术已知的固定方式也是可行的,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特定固定方式。本实施例的泥板复合围堤,还包括若干道第二拉杆14,所述第二拉杆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内、外两侧板桩11的中上部,所述第二拉杆14位于所述第一拉杆13的下方、且与第一拉杆13平行,各第二拉杆14之间的水平间距优选为2米,固定方式与第一拉杆13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淤泥固化土12被灌装入编织布袋中;更优选地,所述编织布袋为长条形,灌装淤泥固化土12的编织布袋以堆叠的形式设置于内、外两侧板桩11的中间。在围堤所围的区域内充填回填淤泥101。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泥板复合围堤,包括设置在围堤内、外侧的竖直板桩21和在内、外侧的所述板桩21中间充填的淤泥固化土22,所述板桩21的下端插入围堤处地基200下方的稳定深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的稳定深度优选为6米;所述淤泥固化土22同样为由淤泥和水泥混合搅拌制成的混合物,其中水泥的质量配比为6%。在所述板桩21的顶部设置若干道第一拉杆23,各第一拉杆23之间的水平间距优选为1米。本实施例的泥板复合围堤,还包括若干道第二拉杆24,所述第二拉杆2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内、外两侧板桩21的中上部,所述第二拉杆24位于所述第一拉杆23的下方、且与第一拉杆23平行,各第二拉杆24之间的水平间距优选为1米。本实施例的泥板复合围堤,还包括若干道第三拉杆25和若干道第四拉杆26;所述第三拉杆2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内、外两侧板桩21的下半部分,所述第三拉杆25与所述第一拉杆23、第二拉杆24平行;所述第四拉杆2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内、外两侧板桩21的中间部分,所述第四拉杆26位于所述第二拉杆24、第三拉杆25的中间,且与所述第二拉杆24、第三拉杆25平行;所述第三拉杆25之间以及第四拉杆26之间的水平间距优选为1米。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杆23、第二拉杆24平行、第三拉杆25平行和第四拉杆26设置于板桩21的方式均与实施例1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淤泥固化土22被灌装入编织布袋中;更优选地,所述编织布袋为长条形,灌装淤泥固化土22的编织布袋以堆叠的形式设置于内、外两侧板桩21的中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围堤处地基200为原状淤泥。在围堤所围的区域内充填回填淤泥201。优选地,所述第四拉杆26与所述原状淤泥200与回填淤泥201的交界处齐平。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泥板复合围堤,包括设置在围堤内、外侧的竖直板桩31和在内、外侧的所述板桩31中间充填的淤泥固化土32,所述板桩31的下端插入围堤处地基300下方的稳定深度,本实施例中,插入的稳定深度优选为4.5米;所述淤泥固化土32同样为由淤泥和水泥混合搅拌制成的混合物,其中水泥占总的混合物的质量配比为60%。在所述板桩31的顶部设置若干道第一拉杆33,各第一拉杆33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板复合围堤,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围堤内、外侧的竖直板桩和在内、外侧的所述板桩中间充填的淤泥固化土,所述板桩的下端插入围堤处地基下方的稳定深度,并且,在所述板桩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道第一拉杆,该第一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内、外侧的所述板桩的顶部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8 CN 20182197557211.一种泥板复合围堤,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围堤内、外侧的竖直板桩和在内、外侧的所述板桩中间充填的淤泥固化土,所述板桩的下端插入围堤处地基下方的稳定深度,并且,在所述板桩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道第一拉杆,该第一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内、外侧的所述板桩的顶部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板复合围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桩插入围堤处地基的稳定深度为2-8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板复合围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道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内、外两侧板桩的中上部,所述第二拉杆位于所述第一拉杆的下方、且与第一拉杆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板复合围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道第三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晓芳朱亚娟李秀梅王胜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