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纪传森专利>正文

一种双体大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963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体大坝,属于水网改造技术领域,包括大坝本体,大坝本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保护墙,大坝本体的顶端安装有管道水渠,大坝本体的底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厂房,厂房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出水管道,厂房的旁边贯穿大坝本体开设有出入口,管道水渠与厂房之间安装有下降管道,下降管道的侧边连接设置有发电装置,发电装置周围设置有配合发电装置使用的动能装置,动能装置包括支撑外壳,支撑外壳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部安装有辊轮,辊轮的圆周线上均匀设置有叶轮片;通过水流流动带动动能装置转动,提供势能,在发电装置中转化为电能,使水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体大坝
本技术属于水网改造
,具体涉及一种双体大坝。
技术介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但是由于城市排污下水道泄漏和直接排河里,导致地下水源的严重污染,特别是农村耕地的输水渠,一般正常使用的输水渠使用十年左右就不能再使用了,在此背景之下和本技术人已申请的技术专利《钢筋混凝土预制矩形压力管》(专利公布号:CN107514513A)的基础之上,以黄河中上游的南北冒儿山中间的虎峡里建双体大坝为例,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体大坝,具有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体大坝,包括大坝本体,所述大坝本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保护墙,所述大坝本体的顶端安装有管道水渠,所述大坝本体的底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厂房,所述厂房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出水管道,所述厂房的旁边贯穿所述大坝本体开设有出入口,所述管道水渠与所述厂房之间安装有下降管道,所述下降管道与所述出入口相连通,所述下降管道的侧边连接设置有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周围设置有配合所述发电装置使用的动能装置,动能装置包括支撑外壳,所述支撑外壳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部安装有辊轮,所述辊轮的圆周线上均匀设置有叶轮片,所述支撑外壳的外部一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设置有弧形盖板,所述弧形盖板与所述支撑外壳相连通,所述支撑外壳的外部另一侧为镂空结构,所述叶轮片延伸至所述支撑外壳的外部,所述弧形盖板与所述支撑外壳连接处的外部均匀设置有吊耳,所述大坝本体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梯形水渠,所述梯形水渠贯穿所述保护墙与所述管道水渠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管道水渠的形状为U型结构。优选的,所述下降管道与所述管道水渠和所述厂房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保护墙的形状为丁字形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成,所述保护墙的中间位置填充有土石方。优选的,所述动能装置中叶轮片的转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互垂直,且叶轮片的最底端与所述支撑外壳的底端。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防水密封圈,所述转动轴采用固装法兰板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壳上。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上安装有动能装置,动能装置采用固装法兰板连接在所述出水管道上。优选的,所述保护墙的外面是墙体,所述保护墙的里面用钢混结构填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大坝结构里面用钢混结构填充,形状为丁字形结构,稳定性好,坚固,牢靠,对于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具有极高的抗性;2.通过水流流动带动动能装置中的叶轮片的转动,将势能变为动能,并传输到发电装置中转化为电能,使水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能够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并且能够改善周边环境,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公益性,且该大坝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中大坝本体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中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叶轮片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保护墙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梯形水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大坝本体;2、出水管道;3、保护墙;4、管道水渠;5、下降管道;6、梯形水渠;7、发电装置;8、厂房;9、出入口;10、转动轴;11、辊轮;12、弧形盖板;13、吊耳;14、支撑外壳;15、叶轮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体大坝,包括大坝本体1,大坝本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保护墙3,大坝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管道水渠4,大坝本体1的底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厂房8,厂房8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出水管道2,厂房8的旁边贯穿大坝本体1开设有出入口9,管道水渠4与厂房8之间安装有下降管道5,下降管道5与出入口9相连通,下降管道5的侧边连接设置有发电装置7,发电装置7周围设置有配合发电装置7使用的动能装置,动能装置包括支撑外壳14,支撑外壳14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外部安装有辊轮11,辊轮11的圆周线上均匀设置有叶轮片15,支撑外壳14的外部一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设置有弧形盖板12,弧形盖板12与支撑外壳14相连通,支撑外壳14的外部另一侧为镂空结构,叶轮片15延伸至支撑外壳14的外部,弧形盖板12与支撑外壳14连接处的外部均匀设置有吊耳13,大坝本体1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梯形水渠6,梯形水渠6贯穿保护墙3与管道水渠4相连通。具体的,大坝宽度不小于500米,大坝根据蓄水量进行加宽。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水流流动带动动能装置中的叶轮片15的转动,提供势能,将势能传输到发电装置7中转化为电能,使水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具体的,管道水渠4的形状为U型结构。具体的,下降管道5与管道水渠4和厂房8相互垂直。具体的,保护墙3的形状为丁字形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成,保护墙3的中间位置填充有土石方。具体的,动能装置中叶轮片15的转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互垂直,且叶轮片15的最底端与支撑外壳14的底端。具体的,转动轴10上安装有防水密封圈,转动轴10采用固装法兰板连接在支撑外壳14上,防水性能好,稳定性高。具体的,出水管道2上安装有动能装置,动能装置采用固装法兰板连接在出水管道2上,加强稳定性。具体的,保护墙3的外面是墙体,保护墙3的里面用钢混结构填充,其厚度为2m,保护墙3的形状为丁字形结构,稳定性好,坚固,牢靠,对于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具有极高的抗性。通过下降管道5将管道水渠4与出入口9连通,在下降管道5周围建楼房式的空间,用于动能发电装置7,动能装置根据需求均匀安装在下降管道5和出水管道2上。实施例2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体大坝,包括大坝本体1,大坝本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保护墙3,大坝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管道水渠4,大坝本体1的底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厂房8,厂房8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出水管道2,厂房8的旁边贯穿大坝本体1开设有出入口9,管道水渠4与厂房8之间安装有下降管道5,下降管道5与出入口9相连通,下降管道5的侧边连接设置有发电装置7,发电装置7周围设置有配合发电装置7使用的动能装置,动能装置包括支撑外壳14,支撑外壳14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外部安装有辊轮11,辊轮11的圆周线上均匀设置有叶轮片15,支撑外壳14的外部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体大坝,包括大坝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坝本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保护墙(3),所述大坝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管道水渠(4),所述大坝本体(1)的底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厂房(8),所述厂房(8)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出水管道(2),所述厂房(8)的旁边贯穿所述大坝本体(1)开设有出入口(9),所述管道水渠(4)与所述厂房(8)之间安装有下降管道(5),所述下降管道(5)与所述出入口(9)相连通,所述下降管道(5)的侧边连接设置有发电装置(7),所述发电装置(7)周围设置有配合所述发电装置(7)使用的动能装置,动能装置包括支撑外壳(14),所述支撑外壳(14)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外部安装有辊轮(11),所述辊轮(11)的圆周线上均匀设置有叶轮片(15),所述支撑外壳(14)的外部一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设置有弧形盖板(12),所述弧形盖板(12)与所述支撑外壳(14)相连通,所述支撑外壳(14)的外部另一侧为镂空结构,所述叶轮片(15)延伸至所述支撑外壳(14)的外部,所述弧形盖板(12)与所述支撑外壳(14)连接处的外部均匀设置有吊耳(13),所述大坝本体(1)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梯形水渠(6),所述梯形水渠(6)贯穿所述保护墙(3)与所述管道水渠(4)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5 CN 20181119570391.一种双体大坝,包括大坝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坝本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保护墙(3),所述大坝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管道水渠(4),所述大坝本体(1)的底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厂房(8),所述厂房(8)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出水管道(2),所述厂房(8)的旁边贯穿所述大坝本体(1)开设有出入口(9),所述管道水渠(4)与所述厂房(8)之间安装有下降管道(5),所述下降管道(5)与所述出入口(9)相连通,所述下降管道(5)的侧边连接设置有发电装置(7),所述发电装置(7)周围设置有配合所述发电装置(7)使用的动能装置,动能装置包括支撑外壳(14),所述支撑外壳(14)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外部安装有辊轮(11),所述辊轮(11)的圆周线上均匀设置有叶轮片(15),所述支撑外壳(14)的外部一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设置有弧形盖板(12),所述弧形盖板(12)与所述支撑外壳(14)相连通,所述支撑外壳(14)的外部另一侧为镂空结构,所述叶轮片(15)延伸至所述支撑外壳(14)的外部,所述弧形盖板(12)与所述支撑外壳(14)连接处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传森
申请(专利权)人:纪传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