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方法、服务器、物联网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064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服务器、物联网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通信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之后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终端,终端接收生物请求指令之后将反馈生物信息,服务器根据生物信息进行验证确认验证通过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至物联网终端,此后物联网终端将会响应终端发送的指令。由于可以基于现有终端上的生物识别模块获取用户生物信息,从而可以不用在物联网终端上设置生物识别模块,进而减低现有物联网终端的成本;另一方面,基于终端上的生物识别模块获取用户生物信息可以避免生物信息泄露并提高用户体验;此外,将用户的生物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云端进行验证,可以基于云端算力而获得更高的识别速度和更好的识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方法、服务器、物联网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信方法、服务器、物联网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AI算法的快速发展,生物识别得到长足的发展,应用在物联网终端中的嵌入式的生物识别模组也在快速发展,而其不足也在逐渐显露,例如指纹模组、人脸识别模组,这样的生物识别模组会使得物联网终端的成本变高,同时,由于算法芯片的硬件性能局限造会成识别速度慢、识别效果差的问题。此外,对于指纹模组,指纹残留还会带来指纹造假的隐患,对于人脸识别模组,由于用户的身高各有不同所以会存在个别人群通过率较差、验证体验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服务器、物联网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物理网设备需要嵌入生物识别模组而具有的成本高、识别效果差以及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基于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生物信息请求指令用于终端接收后反馈生物信息;根据终端反馈的生物信息确认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通过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验证通过指令用于物联网终端接收后响应终端发送的指令。可选的,基于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包括:获取验证申请指令中物联网终端的标识码;基于物联网终端的标识码查询物联网终端验证所需的生物信息种类;根据物联网终端验证所需的生物信息种类确认待获取的生物信息种类;>向终端发送待获取的生物信息种类所对应的生物信息请求指令。可选的,根据物联网终端验证所需的生物信息种类确认待获取的生物信息种类包括:查询与物联网终端验证所需的生物信息种类关联的生物信息种类,从关联的生物信息种类中确认待获取的生物信息种类。或者,从物联网终端验证所需的生物信息种类中确认待获取的生物信息种类。可选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基于第一终端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至第二终端,生物信息请求指令用于第二终端接收后反馈生物信息;根据第二终端反馈的生物信息确认第一终端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通过,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验证通过指令用于物联网终端接收后响应第一终端发送的指令。可选的,接收第一终端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之后,通信方法还包括:基于验证申请指令对第一终端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生物信息请求指令用于第一终端接收后反馈第一终端的生物信息;对第一终端的生物信息进行验证,确认生物信息验证通过则继续通信方法中的步骤:基于第一终端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至第二终端;否则中断执行通信方法。可选的,发送验证通过指令之后,通信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确认响应指令并开启计时,当计时超过预设时间,则向物联网终端发送停止响应指令,停止响应指令用于物联网终端接收后终止响应第一终端的指令;或者,接收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停止响应指令后,向物联网终端发送停止响应指令。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介绍的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通信方法中的各个步骤。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系统,物联网系统包括第一终端、服务器以及物联网终端;第一终端发送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验证申请指令,基于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生物信息请求指令后反馈生物信息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反馈的生物信息确认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通过,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第一终端接收验证通过指令后发送指令至物联网终端,物理网设备接收验证通过指令后,响应第一终端发送的指令。进一步的,物联网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发送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验证申请指令,基于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生物信息请求指令后反馈生物信息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第二终端反馈的生物信息确认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通过,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第一终端接收验证通过指令后发送指令至物联网终端,物理网设备接收验证通过指令后,响应第一终端发送的指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服务器、物联网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由于可以基于现有终端上的生物识别模块获取用户生物信息,从而可以不用在物联网终端上设置生物识别模块,进而减低现有物联网终端的成本;另一方面,基于终端上的生物识别模块获取用户生物信息可以避免生物信息泄露并提高用户体验;此外,将用户的生物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云端进行验证,可以基于云端算力而获得更高的识别速度和更好的识别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物联网系统中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物联网系统中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系统,的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指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该物联网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服务器、物联网终端。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终端是指手机、平板、笔记本以及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等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物联网终端可以是家电控制类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来控制任何使用红外遥控器的设备,也可以是智能空气质量监测产品,用户可以即时监控室内温湿度、环境情况,并可联动家中其他用电设备改善室内环境,还可以是智能门锁,用户只需拿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输入密码即能实现自动开锁以及为家人或者访客远程开锁,此外,本文提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n接收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n基于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所述生物信息请求指令用于终端接收后反馈生物信息;/n根据所述终端反馈的生物信息确认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通过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所述验证通过指令用于所述物联网终端接收后响应终端发送的指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
基于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所述生物信息请求指令用于终端接收后反馈生物信息;
根据所述终端反馈的生物信息确认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通过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所述验证通过指令用于所述物联网终端接收后响应终端发送的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验证申请指令中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标识码;
基于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标识码查询所述物联网终端验证所需的生物信息种类;
根据所述物联网终端验证所需的生物信息种类确认待获取的生物信息种类;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待获取的生物信息种类所对应的生物信息请求指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联网终端验证所需的生物信息种类确认待获取的生物信息种类包括:
查询与所述物联网终端验证所需的生物信息种类关联的生物信息种类,从关联的生物信息种类中确认待获取的生物信息种类;
或者,从所述物联网终端验证所需的生物信息种类中确认待获取的生物信息种类。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至第二终端,所述生物信息请求指令用于第二终端接收后反馈生物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反馈的生物信息确认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通过,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所述验证通过指令用于所述物联网终端接收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指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终端对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之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至第一终端,所述生物信息请求指令用于第一终端接收后反馈生物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反馈的生物信息确认所述第一终端验证通过,则继续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验证申请指令发送生物信息请求指令至第二终端的步骤;否者,中断执行所述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


6.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通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迪安杰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