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475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沉淀装置,包括池体、清水排出管道和沉淀物排出管道,所述池体中部底部设有倒圆锥台状沉淀槽,所述沉淀物排出管道一端连通至沉淀槽底部的沉淀物聚积处,所述清水排出管道一端连通至沉淀槽中上部。将污水通道改成螺旋状,让污水流自然形成旋流,不需要额外增加搅拌装置即可实现絮凝剂与污水的充分混合,节约能源;将絮凝剂加在挡板前,利用挡板阻隔让污水在此短暂停留,也保证絮凝剂不会被污水一次性冲走而可以聚积在挡板前与涌动的污水实现最先充分的混合,混合后的污水可经挡板上的通孔及时流出,流入到污水通道,通过阻挡作用来提升与絮凝剂的混合效果,成本低,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污水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絮凝沉淀的作用实现水中杂质与水分离的一种净化水质的设备,沉淀效果还受到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静置的时间影响。污水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广为使用,最初的污水沉淀池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或长时间静置的方式来实现污水处理,造成较大的空间或时间上的浪费。为了减少用地面积,提高沉淀效率,现有的污水沉淀池,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在其内部加入絮凝沉淀剂,但污水与絮凝沉淀剂接触不充分,反应较慢,导致沉淀效果差。后续人们虽然又作了进一步改进,在其内部添加了搅拌设备,但又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此外,现有的污水沉淀池的沉淀槽多半是平面,沉淀物分散在底部,清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沉淀装置,无需人为增加动力即可实现絮凝剂与污水的充分混合,既节约能源,沉淀效率高,又方便清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沉淀装置,包括池体、清水排出管道和沉淀物排出管道,所述池体中部底部设有倒圆锥台状沉淀槽,所述沉淀物排出管道一端连通至沉淀槽底部的沉淀物聚积处,所述清水排出管道一端连通至沉淀槽中上部;所述池体设有螺旋状隔墙,隔墙之间为污水通道,距离池体中心最远的污水通道的起始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污水通道的起始端之间为污水进入口。进一步地,所述池体底部向沉淀槽方向倾斜,且与沉淀槽上口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α为10°-30°。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状隔墙止于沉淀槽的上口边部。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通孔。优选地,所述污水通道起始端的两侧隔墙上设有插槽,所述挡板上端沿着插槽插入,所述挡板下端与池体底面相触,所述挡板与隔墙等高。进一步地,所述池体为混凝土结构。优选地,所述清水排出管道和沉淀物排出管道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清水排出管道另一端从池体引出后与清水泵连通,所述沉淀物排出管道另一端从池体引出后与排污泵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将污水通道改成螺旋状,让污水流自然形成旋流,不需要额外增加搅拌装置即可实现絮凝剂与污水的充分混合,节约能源;二、将絮凝剂加在挡板前,利用挡板阻隔让污水在此短暂停留,也保证絮凝剂不会被污水一次性冲走而可以聚积在挡板前与涌动的污水实现最先充分的混合,混合后的污水可经挡板上的通孔及时流出,流入到污水通道,通过阻挡作用来提升与絮凝剂的混合效果,成本低,实用性强;三、池体底部向沉淀槽方向倾斜,且与沉淀槽上口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α为20°-45°,这种设计使得污水可自动向低处的沉淀槽中聚积,减少污水在污水通道的滞留时间,提高沉淀效率;同时该角度的设置不能过大,过大会影响鱼絮凝剂的结合时间,影响絮凝效果;四、倒圆锥台状沉淀槽的设计,使沉淀物聚积沉淀,且方便清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挡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沉淀槽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淀槽;2、池体;3、清水排出管道;4、控制阀;5、污水进入口;6、污水通道;7、沉淀物排出管道;8、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提供如下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污水沉淀装置,包括由混凝土制成的池体2、清水排出管道3和沉淀物排出管道7,池体2中部底部设有倒圆锥台状沉淀槽1,且沉淀槽1的上口直径远大于沉淀槽的下口直径,如图4所示,具体设计时的原则下口径只要保证一个人能进入处理即可,沉淀物排出管道7一端连通至沉淀槽1底部的沉淀物聚积处,清水排出管道3一端连通至沉淀槽1中上部;池体2设有螺旋状隔墙,螺旋状隔墙止于沉淀槽1的上口边部,隔墙之间为污水通道6,距离池体2中心最远的污水通道6的起始端设有挡板8,挡板8上均匀设有多个通孔,挡板8与污水通道6的起始端之间为污水进入口5,池体2底部向沉淀槽1倾斜,且与沉淀槽1上口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α为15°,污水通道6起始端的两侧隔墙上设有插槽9,挡板8上端沿着插槽9插入,挡板8下端与池体2底面相触,挡板8与隔墙等高,清水排出管道3和沉淀物排出管道7上均设有控制阀4,清水排出管道3另一端从池体1引出后与清水泵连通,沉淀物排出管道7另一端从池体1引出后与排污泵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污水管道连接到所述污水进入口5,通过泵将污水打进污水进入口5内,在挡板8前添加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然后污水通过挡板8的通孔流入到污水通道6,在螺旋状的污水通道6的作用下形成旋流,使混合更充分,反应过后的污水流入到沉淀槽1的内部,当池体2中的污水积满时,静置一段时间后,沉淀物聚集到沉淀槽1底部,打开清水排出管道3上的控制阀4,利用清水泵将上层清水排出后,再在排污泵的作用下,通过沉淀物排出管道7排出沉淀槽1底部的沉淀物,如此循环即可。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2)、清水排出管道(3)和沉淀物排出管道(7),所述池体(2)中部底部设有倒圆锥台状的沉淀槽(1),所述沉淀物排出管道(7)一端连通至沉淀槽(1)底部的沉淀物聚积处,所述清水排出管道(3)一端连通至沉淀槽(1)中上部;所述池体(2)设有螺旋状隔墙,隔墙之间为污水通道(6),距离池体(2)中心最远的污水通道(6)的起始端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与污水通道(6)的起始端之间为污水进入口(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2)、清水排出管道(3)和沉淀物排出管道(7),所述池体(2)中部底部设有倒圆锥台状的沉淀槽(1),所述沉淀物排出管道(7)一端连通至沉淀槽(1)底部的沉淀物聚积处,所述清水排出管道(3)一端连通至沉淀槽(1)中上部;所述池体(2)设有螺旋状隔墙,隔墙之间为污水通道(6),距离池体(2)中心最远的污水通道(6)的起始端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与污水通道(6)的起始端之间为污水进入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2)底部向沉淀槽(1)方向倾斜,且与沉淀槽(1)上口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α为1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隔墙止于沉淀槽(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素丽蔡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莲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