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处理净化站的排泥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14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种给水处理净化站的排泥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排泥水排放到排泥池内,然后向排泥池内均匀加入混凝剂,排泥水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沉淀,排泥池内沉淀得到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S2、将排泥池内沉淀的污泥通过潜污泵输送到浓缩池内,污泥经过浓缩池浓缩后,污泥的体积减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排泥池对排泥水进行初步沉淀,而回用池内的上清液输送到沉淀池内进行再次沉淀,然后上清液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排放的供水系统中,沉淀产生的污泥排放到排泥池中,进行再一次的排泥水处理,从而保证排泥水处理后的上清液能够满足供水系统的需要,使得排泥水得到回收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处理净化站的排泥水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给水处理净化站的排泥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城市净水厂在生产饮用水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污水也就是排泥水,这些排泥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会污染水体,阻塞河道。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建起了排泥水处理工程,排泥水在处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淤泥进行处理的同时,还会对泥水中过滤出的滤液进一步的进行回收处理,在回收处理排泥水滤液时需要对排泥水进行曝气、混合、反应、分离与滤液回收等多道工艺,其中排泥水的分离对于回收滤液的后续处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排泥水处理工艺无法很好的将泥水中的污泥分离开,分离后的上清液无法满足回收利用的条件,为了保证生活饮用水的质量,经过现有排泥水处理工艺产生的上清液影响饮用水的水质,无法循环利用,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水处理净化站的排泥水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给水处理净化站的排泥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排泥水排放到排泥池内,然后向排泥池内均匀加入混凝剂,排泥水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沉淀,排泥池内沉淀得到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S2、将排泥池内沉淀的污泥通过潜污泵输送到浓缩池内,污泥经过浓缩池浓缩后,污泥的体积减小,污泥的含水率降低,然后污泥浓缩产生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S3、污泥浓缩后污泥输送到储泥池内,然后通过污泥泵将浓缩后的污泥输送给脱水机,然后经过脱水机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并将脱水产生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外运填埋;S4、将回用池内的上清液排放到沉淀池内,然后向沉淀池内均匀加入混凝剂,上清液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沉淀,然后上清液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排放的供水系统中,沉淀产生的污泥排放到排泥池中,进行再一次的排泥水处理。其中,在步骤S1中和步骤S4中,所述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所述混凝剂的用量为140mg/L。其中,所述排泥池和回用池采用一个水池,并且使用隔墙将该水池分隔成排泥池和回用池,并且在隔墙中部和顶部均开设贯穿孔,在贯穿孔内安装闸门。其中,在步骤S2中,所述浓缩池采用辐流式浓缩池,所述浓缩池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传动浓缩机。其中,在步骤S3中,所述污泥泵采用污泥螺杆泵,所述污泥泵输入端设置有污泥切割机,所述污泥切割机配合所述污泥泵工作。其中,在步骤S3中,所述脱水机采用离心式脱水机。其中,在步骤S2中,所述浓缩池的排料口处设置有反冲洗压力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排泥池对排泥水进行初步沉淀,并将初步沉淀的上清液输送到回用池内,然后通过潜污泵将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浓缩池内,通过传动浓缩机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处理,然后脱水产生的上清液输送到回用池内,并通过污泥泵将浓缩后的污泥输送给脱水机,通过脱水机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并将脱水产生的上清液输送到回用池内,然后脱水产生的污泥外运填埋,而回用池内的上清液输送到沉淀池内进行再次沉淀,然后上清液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排放的供水系统中,沉淀产生的污泥排放到排泥池中,进行再一次的排泥水处理,从而保证排泥水处理后的上清液能够满足供水系统的需要,使得排泥水得到回收利用,节约了水资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给水处理净化站的排泥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排泥水排放到排泥池内,然后向排泥池内均匀加入混凝剂,排泥水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沉淀,排泥池内沉淀得到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S2、将排泥池内沉淀的污泥通过潜污泵输送到浓缩池内,污泥经过浓缩池浓缩后,污泥的体积减小,污泥的含水率降低,然后污泥浓缩产生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S3、污泥浓缩后污泥输送到储泥池内,然后通过污泥泵将浓缩后的污泥输送给脱水机,然后经过脱水机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并将脱水产生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外运填埋;S4、将回用池内的上清液排放到沉淀池内,然后向沉淀池内均匀加入混凝剂,上清液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沉淀,然后上清液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排放的供水系统中,沉淀产生的污泥排放到排泥池中,进行再一次的排泥水处理。其中,在步骤S1中和步骤S4中,所述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所述混凝剂的用量为140mg/L。其中,在排泥水中添加混凝剂,然后排泥水中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沉淀,从而使得排泥水中的污泥与上清液初步分离。其中,在回用池中添加混凝剂,然后回用池内的上清液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沉淀,从而使得上清液中的杂质与上清液再次分离,得到能够回收利用的水,节约了资源。其中,排泥池和回用池采用一个水池,并且使用隔墙将该水池分隔成排泥池和回用池,并且在隔墙中部和顶部均开设贯穿孔,在贯穿孔内安装闸门。其中,待排泥池内的排泥水沉淀完成后,先将隔墙顶部的闸门打开,然后排泥池内的上清液流入到回用池内,当排泥池内的上清液的深度大于隔墙中部闸门的高度时,然后将隔墙中部闸门打开,然后将排泥池内的上清液依次排放到回用池内。其中,在步骤S2中,浓缩池采用辐流式浓缩池,浓缩池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传动浓缩机。其中,通过浓缩池内部的传动浓缩机对沉淀后的污泥进行浓缩处理,从而降低污泥的体积,并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其中,浓缩池产生的上清液浊度小于10NTU时直接排放至供水系统的储水池回收利用,浓缩池产生的上清液浊度10NTU时直接排放至回收池内再次进行处理。其中,在步骤S3中,污泥泵采用污泥螺杆泵,污泥泵输入端设置有污泥切割机,污泥切割机配合所述污泥泵工作。其中,在步骤S3中,脱水机采用离心式脱水机。其中,在步骤S2中,为防止浓缩池的排料管口出现堵塞,浓缩池的排料口处设置有反冲洗压力管道。综上所述:通过排泥池对排泥水进行初步沉淀,并将初步沉淀的上清液输送到回用池内,然后通过潜污泵将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浓缩池内,通过传动浓缩机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处理,然后脱水产生的上清液输送到回用池内,并通过污泥泵将浓缩后的污泥输送给脱水机,通过脱水机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并将脱水产生的上清液输送到回用池内,然后脱水产生的污泥外运填埋,而回用池内的上清液输送到沉淀池内进行再次沉淀,然后上清液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排放的供水系统中,沉淀产生的污泥排放到排泥池中,进行再一次的排泥水处理,从而保证排泥水处理后的上清液能够满足供水系统的需要,使得排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处理净化站的排泥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排泥水排放到排泥池内,然后向排泥池内均匀加入混凝剂,排泥水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沉淀,排泥池内沉淀得到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nS2、将排泥池内沉淀的污泥通过潜污泵输送到浓缩池内,污泥经过浓缩池浓缩后,污泥的体积减小,污泥的含水率降低,然后污泥浓缩产生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nS3、污泥浓缩后污泥输送到储泥池内,然后通过污泥泵将浓缩后的污泥输送给脱水机,然后经过脱水机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并将脱水产生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外运填埋;/nS4、将回用池内的上清液排放到沉淀池内,然后向沉淀池内均匀加入混凝剂,上清液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沉淀,然后上清液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排放的供水系统中,沉淀产生的污泥排放到排泥池中,进行再一次的排泥水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处理净化站的排泥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排泥水排放到排泥池内,然后向排泥池内均匀加入混凝剂,排泥水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沉淀,排泥池内沉淀得到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
S2、将排泥池内沉淀的污泥通过潜污泵输送到浓缩池内,污泥经过浓缩池浓缩后,污泥的体积减小,污泥的含水率降低,然后污泥浓缩产生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
S3、污泥浓缩后污泥输送到储泥池内,然后通过污泥泵将浓缩后的污泥输送给脱水机,然后经过脱水机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并将脱水产生的上清液排放到回用池内,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外运填埋;
S4、将回用池内的上清液排放到沉淀池内,然后向沉淀池内均匀加入混凝剂,上清液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沉淀,然后上清液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排放的供水系统中,沉淀产生的污泥排放到排泥池中,进行再一次的排泥水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净化站的排泥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和步骤S4中,所述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齐兵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