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44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8
本申请提供一种杠杆工具,所述杠杆工具包括:主体和调节杆,所述主体包括:致动部,操作部和通孔。所述致动部自所述主体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所述操作部设置在与所述致动部相对的另一侧;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致动部和所述操作部之间并贯穿所述主体;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形成接触部,所述调节杆能够插入所述主体的所述通孔并沿着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通孔中,使得所述接触部能够穿过所述主体的通孔以形成所述杠杆工具的支点;其中,所述杠杆工具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调节杆的移动来调节在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致动部到所述支点的距离。本申请提供的杠杆工具能适用于多种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杠杆工具
本申请涉及一种杠杆工具,尤其是能适应不同使用环境的杠杆工具。
技术介绍
在工程中,有时需用到杠杆工具。例如在一些结构中,第一工件通过轴可活动地连接在第二工件的上方或一侧,从而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接触或者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之间的间距较小。有时需要使第一工件离开第二工件,从而在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形成一定操作空间,以供操作人员操作或测量。这时将杠杆工具的一端与抵靠在第一工件的内侧,操作者向杠杆工具的另一端施力,使杠杆工具绕着支点转动,从而将第一工件撬起离开第二工件的上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涉及一种杠杆工具,所述杠杆工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致动部,所述致动部自所述主体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在与所述致动部相对的另一侧;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致动部和所述操作部之间并贯穿所述主体;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形成接触部,所述调节杆能够插入所述主体的所述通孔并沿着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通孔中,使得所述接触部能够穿过所述主体的通孔以形成所述杠杆工具的支点;其中,所述杠杆工具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调节杆的移动来调节在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致动部到所述支点的距离。如上所述的杠杆工具,所述调节杆的接触部包括球形接触面。如上所述的杠杆工具,所述通孔的内侧具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杆的外侧具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杆与所述主体通过螺纹配合而在所述主体中上下移动。如上所述的杠杆工具,所述调节杆还包括螺杆和限位头部,所述限位头部设置在所述螺杆的一端,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如上所述的杠杆工具,所述杠杆工具还包括力矩扳手,所述力矩扳手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如上所述的杠杆工具,所述致动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力矩扳手形成夹角。如上所述的杠杆工具,所述主体的下表面呈弧形。如上所述的杠杆工具,所述力矩扳手为示值式力矩扳手或预置式力矩扳手。如上所述的杠杆工具,所述致动部自所述主体的一侧的下部向外凸出形成,所述致动部的上表面形成接触面,用于和工件接触,其中所述致动部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的厚度。如上所述杠杆工具,所述通孔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在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接触面到所述下开口的距离不大于0.2cm。本申请提供的杠杆工具用于插入两个工件之间的间距,从而撬动其中一个工件,使两个工件之间形成一定距离,用于操作和测量。本申请中的杠杆工具具有调节杆,从而能够适应两个工件之间不同的间距。并且,本申请中的杠杆工具具有连接有力矩扳手,从而能够设置施加在工件上的最大力矩,以保护工件不被过大的力矩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中的杠杆工具的立体图;图2A是图1中的杠杆工具的工作部的立体图;图2B是图1中的杠杆工具的工作部的分解图;图3A是图2A中的工作部的主体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中的主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为图2A中的调节杆的立体图;图5是图1中的力矩扳手的侧视图;图6A是调节杆处于主体中的最高位置的示意图;图6B是调节杆处于主体中最低位置的示意图;图7A是杠杆工具与待撬动的工件接触的示意图;图7B是杠杆工具将工件撬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图1是本申请中的杠杆工具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杠杆工具100用于撬动工件。杠杆工具100包括力矩扳手101以及工作部102。力矩扳手101与工作部102连接,工作部102用于和工件接触,力矩扳手101可以设定所所需的力矩,以控制操作者施力在工件上的力矩。图2A是图1中的杠杆工具的工作部102的立体图,图2B是图1中的杠杆工具的工作部102的分解图,用于示出工作部102的结构。如图2A所示,工作部102包括主体201和调节杆202。其中主体201具有通孔205,调节杆202能够插入通孔205中,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201沿着通孔205的轴向方向移动。调节杆202的下端形成杠杆工具100的支点。图3A是图2A中的工作部102的主体201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中的主体20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用于示出主体201的结构。如图3A和图3B所示,主体201具有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主体201包括调节块304、致动部305和操作部306。致动部305和操作部306分别与调节块304在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块304、致动部305和操作部306一体成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块304、致动部305和操作部306可以通过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连接。调节块304具有调节块上表面321和调节块下表面322,调节块上表面321和调节块下表面32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例如1cm-4cm),从而使得调节块具有一定的厚度。致动部305自主体201的前侧向外凸出延伸形成,也就是说致动部305凸出于调节块304的前侧表面341。在主体201的宽度方向W上,致动部305的宽度与调节块304的宽度相同。致动部305与调节块304的下部连接。致动部305的下表面313与调节块304的下表面322形成连续过渡的面,致动部305的上表面314低于调节块上表面321,也说是说,致动部305的厚度小于调节块304的厚度。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致动部305的厚度不大于0.2mm。在其它实施例中,致动部305的厚度不大于0.5mm,或不大于1cm。操作部306凸出于调节块304的后侧表面342,从而操作部306能够插入力矩扳手101的相应部位,并通过焊接或铆钉固定连接在力矩扳手上。在其它实施例中,操作部306可以根据相应的待接连接力矩扳手的相应部位的形状设计,只要能将主体201固定连接在力矩扳手上即可。通孔205贯穿主体201的上表面321和下表面322,从而在上表面321上形成上开口318,在下表面322上形成下开口319。通孔205位于致动部305和操作部306之间。通孔205的内侧壁上具有内螺纹,用于和调节杆上的螺纹配合。图4为图2A中的调节杆的立体图,示出了调节杆202的结构。如图4所示,调节杆202包括限位头部412,螺杆411和接触部402,其中螺杆411大致为圆柱形,限位头部412和接触部402分别与螺杆411的两端连接。在本申请中,调节杆202为一体成型制成,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头部412,螺杆411和接触部402可以通过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连接。螺杆411的外侧具有外螺纹,用于和通孔205的内螺配合。调节杆202自上开口318装入通孔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杠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工具包括:/n主体(201),所述主体(201)包括:/n致动部(305),所述致动部(305)自所述主体(201)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n操作部(306),所述操作部设置在与所述致动部(305)相对的另一侧;/n通孔(205),所述通孔(205)设置在所述致动部(305)和所述操作部(306)之间并贯穿所述主体(201);/n调节杆(202),所述调节杆(202)的一端形成接触部(402),所述调节杆(202)能够插入所述主体(201)的所述通孔(205)并沿着所述通孔(205)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通孔(205)中,使得所述接触部(402)能够穿过所述主体(201)的通孔(205)以形成所述杠杆工具的支点;/n其中,所述杠杆工具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调节杆(202)的移动来调节在所述通孔(205)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致动部(305)到所述支点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杠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工具包括:
主体(201),所述主体(201)包括:
致动部(305),所述致动部(305)自所述主体(201)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
操作部(306),所述操作部设置在与所述致动部(305)相对的另一侧;
通孔(205),所述通孔(205)设置在所述致动部(305)和所述操作部(306)之间并贯穿所述主体(201);
调节杆(202),所述调节杆(202)的一端形成接触部(402),所述调节杆(202)能够插入所述主体(201)的所述通孔(205)并沿着所述通孔(205)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通孔(205)中,使得所述接触部(402)能够穿过所述主体(201)的通孔(205)以形成所述杠杆工具的支点;
其中,所述杠杆工具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调节杆(202)的移动来调节在所述通孔(205)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致动部(305)到所述支点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杆(202)的接触部包括球形接触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205)的内侧具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杆(202)的外侧具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杆(202)与所述主体(201)通过螺纹配合而在所述主体(201)中上下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沈厚宁朱忠一潘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森自控空调冷冻设备无锡有限公司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