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238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设置于第一换热管内部;换热介质,换热介质设置于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之间;间隔件,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间断设置于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之间,间隔件设置成在换热装置径向定位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其中,燃料组件呈柱状,设置在第二换热管内部,在第二换热管与燃料组件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反应堆换热装置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获得如下有益效果的至少一个方面:换热装置结构稳定,换热均匀,改变换热介质的流动路径,增强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热交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反应堆的换热领域,尤其涉及反应堆燃料组件的冷却,现有的换热装置结构不稳定,导致燃料组件在换热时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热损坏,且换热介质在平稳流动路径工况换热时,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以解决换热装置结构不稳定,换热介质流动路径平稳的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内部;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间隔件,沿所述换热介质流动方向间断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所述间隔件设置成在所述换热装置径向定位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其中,燃料组件呈柱状,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内部,在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燃料组件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紧固于或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内壁。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紧固于或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换热管外壁。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与所述第二换热管外壁之间有间隙。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与所述第一换热管内壁之间有间隙。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同轴设置。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单个间隔件轴向长度相同。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等间距布置。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在所述换热装置周向以轴线为中心按预定角度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之间。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一间隔件,所述第一间隔件呈螺旋线形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间断布置。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二间隔件呈直柱状。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三间隔件,所述第三间隔件呈球缺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反应堆,所述反应堆包括上述提供的反应堆换热装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获得如下有益效果的至少一个方面:换热装置结构稳定,换热均匀,改变换热介质的流动路径,增强换热效果。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装配时定位准确,避免发生偏心,从而实现较好的对中效果。除了上面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的第一间隔件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的第二间隔件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的第三间隔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它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堆换热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反应堆换热装置100包括:第一换热管10;第二换热管20,设置于第一换热管10内部;换热介质,换热介质设置于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之间;间隔件30,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间断设置于第一换热管10和第二换热管20之间,间隔件30设置成在换热装置100径向定位第一换热管10和第二换热管20;其中,燃料组件40呈柱状,设置在第二换热管20内部,在第二换热管20与燃料组件40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堆内,反应堆换热装置100设置在柱状燃料组件40外,在柱状燃料组件40和换热装置100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将燃料组件40产生的热量传递导热到第二换热管20管壁。通过设置在换热装置100管间的换热介质,将第二换热管20管壁上的热量带走。通过设置导热介质,能够高效地将燃料组件40的热量传递到第二换热管20上。柱状燃料组件40与第二换热管20同轴设置,使得导热更加均匀。导热介质将燃料组件40的热量传递到第二换热管20上,在第二换热管20外设置有第一换热管10,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之间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管间流过,带走燃料组件40通过导热介质传递到第二换热管20管壁上的热量。其中,导热介质和换热介质可以为气体或者液体。在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装配及换热介质在管间流动换热过程中,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易发生相对位置的偏移,导致管间单侧流道变小或者两管管壁接触,温度升高,引发事故。因此,在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之间设置有间隔件30,间隔件30用于支撑定位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使两管能够保持预设的位置不发生偏移。间隔件30可以设置在第一换热管10内表面或第二换热管20外表面,通过间隔件30实现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装配后的准确定位,确保两管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偏移,满足两换热管间保持一定相对位置的要求。其中,间隔件30可以改变换热介质平稳的流动路径,增加流动时的扰流效果,从而提升换热效率,间隔件30间断设置相对于间隔件30连续设置,有利于减小换热介质之间的流动阻力,降低换热介质的动能损失,从而提高换热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隔件30紧固于或一体成型于第一换热管的内壁11,间隔件30可以整体成型于第一换热管的内壁11或者通过钎焊、胶粘、螺纹连接、销连接、铆接和紧固领域中的其他方法设置于第一换热管的内壁11上。其中,单个间隔件30可以为压槽、凸台或绕丝等任意形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隔件30紧固于或一体成型于第二换热管的外壁21,间隔件30可以整体成型于第二换热管的外壁21或者通过钎焊、胶粘、螺纹连接、销连接、铆接和紧固领域中的其他方法设置于第二换热管的外壁21上。其中,单个间隔件30可以为压槽、凸台或绕丝等任意形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隔件30紧固于或一体成型于第一换热管的内壁11;间隔件30与第二换热管的外壁21之间有间隙,从而实现在装配时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的间隙配合,便于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的配合安装,同时在第二换热管20受热膨胀时不会损坏间隔件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隔件30紧固于或一体成型于第二换热管的外壁21;间隔件30与第一换热管的内壁11之间有间隙,从而实现在装配时第一换热管10与第二换热管20的间隙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100),包括:/n第一换热管(10);/n第二换热管(2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管(10)内部;/n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管(10)与所述第二换热管(20)之间;/n间隔件(30),沿所述换热介质流动方向间断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管(10)和所述第二换热管(20)之间,所述间隔件(30)设置成在所述换热装置(100)径向定位所述第一换热管(10)和所述第二换热管(20);/n其中,燃料组件(40)呈柱状,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20)内部,在所述第二换热管(20)与所述燃料组件(40)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堆换热装置(100),包括:
第一换热管(10);
第二换热管(2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管(10)内部;
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管(10)与所述第二换热管(20)之间;
间隔件(30),沿所述换热介质流动方向间断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管(10)和所述第二换热管(20)之间,所述间隔件(30)设置成在所述换热装置(100)径向定位所述第一换热管(10)和所述第二换热管(20);
其中,燃料组件(40)呈柱状,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20)内部,在所述第二换热管(20)与所述燃料组件(40)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堆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30)紧固于或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内壁(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堆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30)紧固于或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外壁(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堆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30)与所述第二换热管外壁(21)之间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堆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30)与所述第一换热管内壁(11)之间有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守智冯嘉敏郭春秋尹皓周寅鹏邹佳讯韩丽青范月容石辰蕾刘金宏姚成志郭志家衣大勇彭朝晖刘天才李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