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995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属于智能电网规划领域。将初始数据库和配电网检测数据进行融合,规划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融合模式,利用初始数据库对主动配电网中节点位置以及规模进行规划;将主动配电网的业务指标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网络拓扑数据,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对各种指标与电子地图进行融合,集成融合后的主动配电网数据;建立该融合后的模型,并进行求解;对已知数据进行调度和配置,建立数据分析库;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开展全面检测和异动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主动配电网与大数据相结合,采集健全的数据信息,并使信息处于处在同一纬度上;建立的有效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全面检测和异动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配电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配电网作为实现电能供应和消耗的最为直接和关键的环节,对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主动配电网作为配电网配电方式的一种,采用主动管理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和客户双向负荷的模式,具有灵活拓扑结构。配电网规划是解决配电网各类运行问题的关键,在大数据浪潮的引领下,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规划智能辅助决策平台,对于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智能配电网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海量数据价值、实现精益化、智能化配电网规划的管理。配电网中的数据由于配电网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特点,从结构上数据又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而在大量的数据中,只有极少片段的信息能够反映设备运行情况中的可用信息,此外配电网不是一成不变的稳定运行,由此产生的各项指标参数和设备以及网络拓扑等数据都在实时改变。现有的配电网规划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要求以及迅速增长的馈线规模,在对其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由于所需采集的数据庞大,电网系统内部的固定采集点对电网电压等级配置数据类别存在信息处理效果不佳,且在对电网配置数据的采集过程中,由于采集点尺度不同,导致电网信息的规划断面也各不相同,易造成采集数据信息的不健全,导致系统对配置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出现误差、误传和遗漏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初始数据库和配电网检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数据融合层次,对数据融合的方法进行分类对比,规划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融合模式;第二步:利用初始数据库对主动配电网中节点位置以及规模进行规划,主动配电网的规划分为项目储备模块和管理模块;第三步:将主动配电网的业务指标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网络拓扑数据,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对各种指标与电子地图进行融合,集成融合后的主动配电网数据;第四步:建立含有融合后的主动配电网数据的规划模型,并对该规划模型进行求解第五步:在主动配电网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对网络信号特征进行搜索和提取,录入数据库,并采用CIM算法对主动配电网的数据进行分类判断和储存,对已知数据进行调度和配置,建立数据分析库;第六步: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开展全面检测和异动检测。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对项目存储模块和管理模块进行评定、规划和建设,能够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对存储模块和管理模块的功能和运行效果进行评定、规划和建设,有利于主动配电网系统的高效运行。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主动配电网的网络拓扑数据客户可利用智能电表实现信息查询,并对主动配电网中的电压负荷数据进行储存,从而能够将数据信息传送至储备模块和管理模块,以便后期对主动配电网电压进行负荷预测。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6中以系统变电跟节点为起点,结合深度神经网络优化方法,沿主动配电网结构中固定线路对输电路径的起始端和终端信息进行搜索和检测,并通过支路路径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传送,能够对支路的路径节点的信息关系进行登记,便于随时进行调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6中通过主干线路路径将信息进行搜索和采集处理,直至完成主干路径节点信息的搜索和储存,能够对主干线路的路径节点的信息关系进行登记,便于随时进行调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的地理空间数据结合GIS系统对主动配电网规划系统进行优化,能够精准预测主动配电网中的负荷电压,解决传统配电网中停电频率高、电网设备薄弱的问题。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中的数据分析库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化为图形或者图像显示在数据的接收端,可以增强数据的呈现效果,便于用户更加直观的观察数据,发现数据中的隐藏信息。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6中的指标体系包括供电质量、电网结构、装备水平、供电能力、电网效率以及电网效益,能够严格按照主动配电网运行的相关规程和标准,便于实现主动配电网中用电的实际需求。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管理模块实现对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的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填充空置、去除异常数据的功能。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通过将不同场景下初始数据库和配电网检测数据的融合模式进行规划,能够采集健全的数据信息,采集的信息尺度相同,能使信息在同一维度上进行对比,从而使主动配电网规划在统一层面上,减少出现主动配电网信息规划断面不相同的现象;通过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将各种指标与电子地图进行融合,形成的主动配电网数据能够减少停电等问题,缓解电网设备薄弱的情况;通过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能够实现全面检测和异动检测,从而减少配置数据发生误差、误传和遗漏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指标体系的构成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通过将初始数据库融合配电网检测数据库,规划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融合模式,将主动配电网分为储备模块和管理模块,并采用CIM算法对主动配电网的数据进行分类判断和储存,得到的主动配电网数据根据建立的有效指标体系,开展全面检测和异动检测,从而能够对主动配电网内部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并使得采集的数据在同一维度上进行对比,减少由于信息规划断面不相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同时通过成熟的技术框架以及指标体系,能够有效的减少主动配电网停电、电网设备薄弱的问题,减少配置数据时发生误差、误传以及遗漏的现象,这些技术方案能够满足现有技术中主动配电网规划中不断增长的电力要求以及增长迅速的馈线规模,有效处理主动配电网内部固定点采集对主动配电网电压等级配置数据类别的储存,从而采集健全的数据信息,确保主动配电网稳定运行。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初始数据库和配电网检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数据融合层次,对数据融合的方法进行分类对比,规划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融合模式;第二步,利用初始数据库对主动配电网中节点位置以及规模进行规划,主动配电网的规划分为项目储备模块和管理模块,所述项目储备模块和所述管理模块进行评定、规划和建设;第三步,将主动配电网的业务指标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网络拓扑数据,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对各种指标与电子地图进行融合,集成融合后的主动配电网数据,所述网络拓扑数据在智能电表上显现,并对主动配电网的电压负荷数据进行储存,地理空间数据结合GIS系统对主动配电网系统进行优化;第四步,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是在于:/n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初始数据库和配电网检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数据融合层次,对数据融合的方法进行分类对比,规划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融合模式;/n步骤2、利用初始数据库对主动配电网中节点位置以及规模进行规划,主动配电网的规划分为项目储备模块和管理模块;/n步骤3、将主动配电网的业务指标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网络拓扑数据,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对各种指标与电子地图进行融合,集成融合后的主动配电网数据;/n步骤4、建立含有融合后的主动配电网数据的规划模型,并对该规划模型进行求解;/n步骤5、在主动配电网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对网络信号特征进行搜索和提取,录入数据库,并采用CIM算法对主动配电网的数据进行分类判断和储存,对已知数据进行调度和配置,建立数据分析库;/n步骤6、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开展全面检测和异动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是在于:
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初始数据库和配电网检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数据融合层次,对数据融合的方法进行分类对比,规划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融合模式;
步骤2、利用初始数据库对主动配电网中节点位置以及规模进行规划,主动配电网的规划分为项目储备模块和管理模块;
步骤3、将主动配电网的业务指标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网络拓扑数据,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对各种指标与电子地图进行融合,集成融合后的主动配电网数据;
步骤4、建立含有融合后的主动配电网数据的规划模型,并对该规划模型进行求解;
步骤5、在主动配电网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对网络信号特征进行搜索和提取,录入数据库,并采用CIM算法对主动配电网的数据进行分类判断和储存,对已知数据进行调度和配置,建立数据分析库;
步骤6、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开展全面检测和异动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项目储备模块和管理模块进行评定、规划和建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主动配电网的网络拓扑数据客户可利用智能电表实现信息查询,并对主动配电网中的电压负荷数据进行储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恺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