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93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包括左右两侧两杆状车梁下端经由一连接轴连接,上端经由一铰接轴连接形成一方形框架,所述车梁上端固接有一推手、一上滚轮,所述车梁中间位置分别铰接接有一伸缩杆、一支撑杆,所述伸缩杆末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支撑杆下端安装有一支撑轮,方形框架内部设有一与铰接轴铰接的车架,所述车架底部背面铰接有两个支杆,两所述支杆下端分别铰接有一套装在所述连接轴上的导套,所述导套与所述车梁之间的所述连接轴上套装有一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爬楼小车利用减震弹簧减少上楼时的颠簸,对运载物品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爬楼稳定性高,且可减小爬楼冲击,起到机械助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
本技术属于爬楼小车
,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农村移居到城市中,城镇中的老旧小区由于没有升降电梯,因此在搬运物品时往往采用爬楼小车进行运输物品。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类型的爬楼小车,但是这些爬楼小车在运输物品爬楼时,车身整体及运送物品会在爬越台阶时,受到振动和冲击,运送的物品容易受到冲击的损坏,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有时爬楼小车容易脱离手的把持,造成爬楼小车坠落,且由于在爬楼小车跨越更高的台阶时,滚轮与直角处的台阶为线接触,摩擦力小,爬楼稳定性差。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爬楼小车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一种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包括推手、上滚轮、伸缩杆、支撑杆、支撑轮、三脚架、脚轮、支杆、车架、车梁、减震弹簧、连接轴、导套、棘轮、卡槽、弹簧、推杆、卡销、棘爪、固定杆和直角卡槽;左右两侧两杆状车梁下端经由一连接轴连接,上端经由一铰接轴连接形成一方形框架,所述车梁上端固接有一推手、一上滚轮,所述车梁中间位置分别铰接接有一伸缩杆、一支撑杆,所述伸缩杆末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支撑杆下端安装有一支撑轮,方形框架内部设有一与铰接轴铰接的车架,所述车架底部背面铰接有两个支杆,两所述支杆下端分别铰接有一套装在所述连接轴上的导套,所述导套与所述车梁之间的所述连接轴上套装有一减震弹簧,所述连接轴两侧分别伸入所述车梁,且两侧末端分别安装有一可转动的三脚架,所述三脚架上端沿所述连接轴轴线均布有三个脚轮,所述三脚架内侧面固接有一棘轮,所述连接轴两侧分别固接有一固定杆,两所述固定杆上分别铰接有一与对应位置的所述棘轮配合的棘爪,弹簧一端连接所述棘爪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两所述棘爪上端分别设有一卡槽,两所述车梁外侧分别铰接有一推杆,所述推杆上端固接有一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销。优选地,所述脚轮外圆周均布有若干直角卡槽。优选地,所述直角卡槽边缘处设有过渡圆角。优选地,两所述支杆沿所述车架竖直轴线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卡销与所述卡槽配合时,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脱离。优选地,空载时,所述车架与所述车梁之间的夹角为0-45°。优选地,所述上滚轮、支撑轮具体均采用聚氨酯滚轮。优选地,所述车架呈L形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脚轮外圆周均布有直角卡槽,直角卡槽能够卡在爬楼台阶面上,增大摩擦力,大大提高了爬楼的稳定性。2、本技术爬楼小车在爬楼过程中能够经由导套挤压减震弹簧,利用减震弹簧减少上楼时的颠簸,对运载物品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避免运载重物在爬楼过程中受到损坏。3、本技术爬楼小车在跨越台阶后,减震弹簧自然伸长,弹力会抵消一部分车架及其承载重物重力,起到机械助力的目的。4、本技术在发生坠落时,棘轮棘爪机构会阻止三脚架转动,L型结构的车架能够与台阶接触避免爬楼小车继续坠落,使用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左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的A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的棘轮棘爪配合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2中的连接轴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图3中的脚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推手、2-上滚轮、3-伸缩杆、4-支撑杆、5-支撑轮、6-三脚架、7-脚轮、8-支杆、9-车架、10-车梁、11-减震弹簧、12-连接轴、13-导套、14-棘轮、15-卡槽、16-弹簧、17-推杆、18-卡销、19-棘爪、20-固定杆、21-直角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包括推手1、上滚轮2、伸缩杆3、支撑杆4、支撑轮5、三脚架6、脚轮7、支杆8、车架9、车梁10、减震弹簧11、连接轴12、导套13、棘轮14、卡槽15、弹簧16、推杆17、卡销18、棘爪19、固定杆20和直角卡槽21;左右两侧两杆状车梁10下端经由一连接轴12连接,上端经由一铰接轴连接形成一方形框架,车梁10上端固接有一推手1、一上滚轮2,车梁10中间位置分别铰接接有一伸缩杆3、一支撑杆4,伸缩杆3末端与支撑杆4铰接,支撑杆4下端安装有一支撑轮5,方形框架内部设有一与铰接轴铰接的车架9,车架9底部背面铰接有两个支杆8,两支杆8下端分别铰接有一套装在连接轴12上的导套13,导套13与车梁10之间的连接轴12上套装有一减震弹簧11,连接轴12两侧分别伸入车梁10,且两侧末端分别安装有一可转动的三脚架6,三脚架6上端沿连接轴12轴线均布有三个脚轮7,三脚架6内侧面固接有一棘轮14,连接轴12两侧分别固接有一固定杆20,两固定杆20上分别铰接有一与对应位置的棘轮14配合的棘爪19,弹簧16一端连接棘爪19另一端与固定杆20连接,两棘爪19上端分别设有一卡槽15,两车梁10外侧分别铰接有一推杆17,推杆17上端固接有一与卡槽15配合的卡销18,脚轮7外圆周均布有若干直角卡槽21,直角卡槽21边缘处设有过渡圆角,两支杆8沿车架9竖直轴线对称分布,卡销18与卡槽15配合时,棘爪19与棘轮14脱离,空载时,车架9与车梁10之间的夹角为0-45°,上滚轮2、支撑轮5具体均采用聚氨酯滚轮。本技术使用时,脚轮7外圆周均布有若干直角卡槽21,直角卡槽21能够卡在爬楼台阶面上,增大摩擦力,大大提高了爬楼的稳定性,用于载重的L形状的车架9下端的两个支杆8在承载时,能够经由导套13挤压减震弹簧11,利用减震弹簧11减少上楼时的颠簸,对运载物品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避免运载重物在爬楼过程中受到损坏,当爬楼小车爬楼跨越楼梯台阶时,车架9因为冲击会经由导套13对挤压减震弹簧11,使得减震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两减震弹簧11弹力之和大于车架10及其承载重物重力之和,在攀爬下一个楼梯台阶时,减震弹簧11会伸长复位使得两减震弹簧11弹力之和等于车架10及其承载重物重力之和,在此过程中减震弹簧11伸长弹力会抵消一部分车架10及其承载重物重力,起到机械助力的目的,当爬楼小车在运载过程中因意外出现坠落时,三脚架6背面的棘轮14与棘爪19处于配合状态,连接轴12固定不动会阻止三脚架6继续转动,因此在坠楼时三脚架6不会发生转动,车架9承载后,车架9与车梁10之间的夹角为0-45°,且车架9呈L型结构,在坠落过程中车架9后端会卡在台阶面上,避免爬楼小车继续坠落,防坠落能力强,无需使用棘轮棘爪机构防坠落时,继续旋转推杆17,使得卡销18卡入卡槽15内部,在卡入的过程中推动棘爪19向上转动,使得棘爪19与棘轮14脱离配合,本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工作可靠,具有工作安全,运载能力大,对运载和货物起到缓冲减震保护的目的,减小爬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其特征在于,该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包括推手(1)、上滚轮(2)、伸缩杆(3)、支撑杆(4)、支撑轮(5)、三脚架(6)、脚轮(7)、支杆(8)、车架(9)、车梁(10)、减震弹簧(11)、连接轴(12)、导套(13)、棘轮(14)、卡槽(15)、弹簧(16)、推杆(17)、卡销(18)、棘爪(19)、固定杆(20)和直角卡槽(21);左右两侧两杆状车梁(10)下端经由一连接轴(12)连接,上端经由一铰接轴连接形成一方形框架,所述车梁(10)上端固接有一推手(1)、一上滚轮(2),所述车梁(10)中间位置分别铰接接有一伸缩杆(3)、一支撑杆(4),所述伸缩杆(3)末端与所述支撑杆(4)铰接,所述支撑杆(4)下端安装有一支撑轮(5),方形框架内部设有一与铰接轴铰接的车架(9),所述车架(9)底部背面铰接有两个支杆(8),两所述支杆(8)下端分别铰接有一套装在所述连接轴(12)上的导套(13),所述导套(13)与所述车梁(10)之间的所述连接轴(12)上套装有一减震弹簧(11),所述连接轴(12)两侧分别伸入所述车梁(10),且两侧末端分别安装有一可转动的三脚架(6),所述三脚架(6)上端沿所述连接轴(12)轴线均布有三个脚轮(7),所述三脚架(6)内侧面固接有一棘轮(14),所述连接轴(12)两侧分别固接有一固定杆(20),两所述固定杆(20)上分别铰接有一与对应位置的所述棘轮(14)配合的棘爪(19),弹簧(16)一端连接所述棘爪(19)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20)连接,两所述棘爪(19)上端分别设有一卡槽(15),两所述车梁(10)外侧分别铰接有一推杆(17),所述推杆(17)上端固接有一与所述卡槽(15)配合的卡销(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其特征在于,该自适应机械助力爬楼小车包括推手(1)、上滚轮(2)、伸缩杆(3)、支撑杆(4)、支撑轮(5)、三脚架(6)、脚轮(7)、支杆(8)、车架(9)、车梁(10)、减震弹簧(11)、连接轴(12)、导套(13)、棘轮(14)、卡槽(15)、弹簧(16)、推杆(17)、卡销(18)、棘爪(19)、固定杆(20)和直角卡槽(21);左右两侧两杆状车梁(10)下端经由一连接轴(12)连接,上端经由一铰接轴连接形成一方形框架,所述车梁(10)上端固接有一推手(1)、一上滚轮(2),所述车梁(10)中间位置分别铰接接有一伸缩杆(3)、一支撑杆(4),所述伸缩杆(3)末端与所述支撑杆(4)铰接,所述支撑杆(4)下端安装有一支撑轮(5),方形框架内部设有一与铰接轴铰接的车架(9),所述车架(9)底部背面铰接有两个支杆(8),两所述支杆(8)下端分别铰接有一套装在所述连接轴(12)上的导套(13),所述导套(13)与所述车梁(10)之间的所述连接轴(12)上套装有一减震弹簧(11),所述连接轴(12)两侧分别伸入所述车梁(10),且两侧末端分别安装有一可转动的三脚架(6),所述三脚架(6)上端沿所述连接轴(12)轴线均布有三个脚轮(7),所述三脚架(6)内侧面固接有一棘轮(14),所述连接轴(12)两侧分别固接有一固定杆(20),两所述固定杆(20)上分别铰接有一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臣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德邦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