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937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提出一种配电线路线损分析装置,包括:输入模块,用于读入输入数据表;数据接口模块,用于与用电采集系统、电能量系统、PMS系统、配调操作票系统、国网同期线损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处理模块,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的步骤;输出模块,用于根据线损分析结果输出分析输出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节约了工时,又提高了准确率,大幅提高线损工作人员的分析和排查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尤其是一种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网对精益化电网和“三型两网”的建设要求,电网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发现线损异常线路、定位导致线损异常的公专变,分析线变关系和变表关系的准确性,但现在主要还是通过人工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用电采集系统、电能量系统和PMS系统匹配各个设备单元的ID以及所属上级设备的关系,并通过人工分析线路月损失电量、日损失电量和各公专变用户的线变关系和变表关系,线损异常点定位也主要通过人工分析判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能智能匹配各个设备单元的ID并分析各个公专变线变关系不对应、变表关系不对应等问题,由目前的“人工搜索整理”上升为“全自动智能比对和分析”,既节约了工时,又提高了准确率,大幅提高线损工作人员的分析和排查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读入输入数据表,读取需要分析的线路以及需要分析线路线损的时间段;步骤S2,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在用电采集系统和PMS系统找到该线路中双电源用户和台区相关信息以及同杆双回路信息;步骤S3,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的日线损率以及日供电量、供电计量点倍率;继续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中在电能量系统中该线路的日供电量,供电计量点倍率;以电能量系统中相关数据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电能量系统中该线路的日供电量和供电计量点倍率,如数据不一致,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供电量”,异常类型为“供电量与源端数据不匹配”,异常日期为比对两个系统中日供电量不一致的日期;步骤S4,如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电能量系统中日供电量和供电计量点倍率,数据一致,以线路名称为关键字和需要分析的线路线损时间段在配调操作票系统中搜索线路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信息,带供时间;如带供时间段内,需分析线路被其他线路带供,且线损率为负值,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线路运行方式变化”,异常类型为“线路被**线带供”,异常时间段为带供时间段;如带供时间段内,需分析线路带供其他线路,且线损率为正值,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线路运行方式变化”,异常类型为“线路带供**线”,异常时间段为带供时间段;步骤S5,如未能在配调操作票系统中搜索到线路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则以PMS系统公专变信息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PMS系统中公专变相关数据;步骤S6,如匹配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PMS系统中公专变相关数据一致,则以用电采集系统公专变售电量信息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公专变售电量信息是否发生异常;步骤S7,如匹配国网同期系统和用电采集系统中各公专变售电量数据一致,则采用一种或多种线损分析策略进行线损分析。进一步地,步骤S5具体包括: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下所有高压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名称,所有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一个高压用户对应一个或多个专变;继续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中在PMS系统中该线路下所有高压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名称,所有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以PMS系统中的网架结构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PMS系统中公专变相关数据,如数据不一致,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比对不一致的高压用户编号、用户名称和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异常类型为“网架结构和PMS系统不匹配”,异常日期为当前日期。进一步地,步骤S6具体包括: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下所有高压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计量点ID和用户日售电量,所有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台区总表计量点ID和台区总表日售电量;在用电采集系统中通过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计量点ID或者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台区总表计量点ID搜索该用户在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内日售电量或该台区总表日售电量;以用电采集系统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用电采集系统中售电量,如数据不一致,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比对不一致的高压用户编号、用户名称和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异常类型为“售电量与用电采集系统中数据不匹配”,异常日期为比对两个系统中售电量不一致的日期。进一步地,线损分析策略包括:第一线损分析策略采用时移法;对线损率正负反转时间点线路上公专变及售电量差异情况分析;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的日线损率、所有高压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计量点ID和用户日售电量,所有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台区总表计量点ID和台区总表日售电量;从时间上向前追溯日线损率从合格变成不合格的时间点,对比分析日线损率变化前后两天的用户数量、公变的台区数量、用户计量点、台区ID、用户日售电量情况、台区总表日售电量的变化情况;如变化超过允许范围,则输出相应的异常类型;第二线损分析策略采用堆积法;对线路上各公专变日售电量与日供电量进行曲线拟合;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的日供电量、所有高压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计量点ID和用户日售电量,所有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台区总表计量点ID和台区总表日售电量;在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进行该线路日供电量和日售电量之和的曲线拟合,并通过排除法逐一尝试去除某一个台区或用户对日供电量和日售电量总和的曲线拟合度的影响,如曲线拟合度的变化超过设定允许范围,则输出相应的异常类型;第三线损分析策略采用比较法;在日供电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分析线路上日售电量变化情况;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的日供电量、日线损率、所有高压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计量点ID和用户日售电量,所有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台区总表计量点ID和台区总表日售电量;在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及前后一个月内,找到日供电量相差小于设定百分比,日线损率相差超过设定阈值的两天,对比分析日线损率相差超过设定阈值的两天的用户数量、公变的台区数量、用户计量点、台区ID的变化情况;如有变化情况超过相应允许范围,则输出相应的异常类型;第四线损分析策略采用一种替代法;双电源用户计量点交换日售电量以核实主备供计量点变表关系正确性;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的日供电量、所有高压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计量点ID和用户日售电量,所有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台区总表计量点ID和台区总表日售电量;在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内计算日线损率(线损率=(供电量-售电量和)/供电量*100%),并通过对双电源用户逐一尝试用另一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通过读入输入数据表,读取需要分析的线路以及需要分析线路线损的时间段;/n步骤S2,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在用电采集系统和PMS系统找到该线路中双电源用户和台区相关信息以及同杆双回路信息;/n步骤S3,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的日线损率以及日供电量、供电计量点倍率;继续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中在电能量系统中该线路的日供电量,供电计量点倍率;以电能量系统中相关数据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电能量系统中该线路的日供电量和供电计量点倍率,如数据不一致,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供电量”,异常类型为“供电量与源端数据不匹配”,异常日期为比对两个系统中日供电量不一致的日期;/n步骤S4,如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电能量系统中日供电量和供电计量点倍率,数据一致,以线路名称为关键字和需要分析的线路线损时间段在配调操作票系统中搜索线路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信息,带供时间;如带供时间段内,需分析线路被其他线路带供,且线损率为负值,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线路运行方式变化”,异常类型为“线路被**线带供”,异常时间段为带供时间段;如带供时间段内,需分析线路带供其他线路,且线损率为正值,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线路运行方式变化”,异常类型为“线路带供**线”,异常时间段为带供时间段;/n步骤S5,如未能在配调操作票系统中搜索到线路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则以PMS系统公专变信息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PMS系统中公专变相关数据;/n步骤S6,如匹配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PMS系统中公专变相关数据一致,则以用电采集系统公专变售电量信息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公专变售电量信息是否发生异常;/n步骤S7,如匹配国网同期系统和用电采集系统中各公专变售电量数据一致,则采用一种或多种线损分析策略进行线损分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读入输入数据表,读取需要分析的线路以及需要分析线路线损的时间段;
步骤S2,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在用电采集系统和PMS系统找到该线路中双电源用户和台区相关信息以及同杆双回路信息;
步骤S3,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的日线损率以及日供电量、供电计量点倍率;继续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中在电能量系统中该线路的日供电量,供电计量点倍率;以电能量系统中相关数据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电能量系统中该线路的日供电量和供电计量点倍率,如数据不一致,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供电量”,异常类型为“供电量与源端数据不匹配”,异常日期为比对两个系统中日供电量不一致的日期;
步骤S4,如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电能量系统中日供电量和供电计量点倍率,数据一致,以线路名称为关键字和需要分析的线路线损时间段在配调操作票系统中搜索线路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信息,带供时间;如带供时间段内,需分析线路被其他线路带供,且线损率为负值,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线路运行方式变化”,异常类型为“线路被**线带供”,异常时间段为带供时间段;如带供时间段内,需分析线路带供其他线路,且线损率为正值,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线路运行方式变化”,异常类型为“线路带供**线”,异常时间段为带供时间段;
步骤S5,如未能在配调操作票系统中搜索到线路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则以PMS系统公专变信息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PMS系统中公专变相关数据;
步骤S6,如匹配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PMS系统中公专变相关数据一致,则以用电采集系统公专变售电量信息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公专变售电量信息是否发生异常;
步骤S7,如匹配国网同期系统和用电采集系统中各公专变售电量数据一致,则采用一种或多种线损分析策略进行线损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5具体包括: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下所有高压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名称,所有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一个高压用户对应一个或多个专变;继续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中在PMS系统中该线路下所有高压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名称,所有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以PMS系统中的网架结构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PMS系统中公专变相关数据,如数据不一致,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比对不一致的高压用户编号、用户名称和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异常类型为“网架结构和PMS系统不匹配”,异常日期为当前日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6具体包括: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下所有高压用户的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计量点ID和用户日售电量,所有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台区总表计量点ID和台区总表日售电量;在用电采集系统中通过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计量点ID或者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台区总表计量点ID搜索该用户在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内日售电量或该台区总表日售电量;以用电采集系统为源端数据,比对国网同期线损系统和用电采集系统中售电量,如数据不一致,则输出线损异常点为比对不一致的高压用户编号、用户名称和公变的台区名称、台区ID,异常类型为“售电量与用电采集系统中数据不匹配”,异常日期为比对两个系统中售电量不一致的日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线路线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线损分析策略包括:
第一线损分析策略采用时移法;对线损率正负反转时间点线路上公专变及售电量差异情况分析;通过线路名称和线路ID搜索需要分析线路线损时间段在国网同期线损系统中该线路的日线损率、所有高压用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江贺琪博赵健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