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935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其结构包括操控端、显示端、衔接线、测流头、延伸杆、接头端,显示端与操控端为一体化结构,衔接线连接于操控端与接头端之间,其测流头将会通过水的流速进行测量,其延伸杆延伸开,在中导体持续冲力时,其抵边一端面的抵面将会承受外抵触力,内部面比外侧的大,引导外层抵力的方向,中端的抵面受力时,内部的中囊将会支撑开缓冲力,能够在设备受水流冲击时,对其冲击的力进行释放缓冲,从而将其抵住,推回原位,在中导体受力时,最先承受外力的是匀分开的隔体与匀力角,单面受力时,将往另一侧进行释放,能够在水流力还不大时,内部对其进行防护缓冲,不会抵触到外层起到大反抗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流测量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
技术介绍
水位会流经的地方不仅有开放的位置,也有地表下面的流道,暴露于外侧的水位测量流速较为简单,当需要对地表下的水位进行测量流速是,需要钻出设备能够放入的孔径,在通过设备的置入对水流进行测量。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其地表下的水流距离地表面是有一定的深度,在设备测量头延伸至流动的水位内时,自身的稳定度已经降低,在测量流动的液体时,会有所被冲击,撞击在有限的孔径内受到损伤。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其地表下的水流距离地表面是有一定的深度,在设备测量头延伸至流动的水位内时,自身的稳定度已经降低,在测量流动的液体时,会有所被冲击,撞击在有限的孔径内受到损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操控端、显示端、衔接线、测流头、延伸杆、接头端。所述显示端与操控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线连接于操控端与接头端之间,所述接头端内部嵌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远离接头端的一端与测流头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杆包括抵边、中导体、抵球、壳隔角,所述壳隔角与抵边相贴合,所述抵球安装于中导体外表面,所述抵边呈垂直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抵球为半球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边包括中囊、撑向角、延角、抵面、软层,所述中囊嵌入于软层内部,所述软层外表面贴合有抵面,所述延角与撑向角相连接,所述延角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抵面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向角包括单摆角、延层、展口,所述单摆角嵌入于延层内部,所述展口安装两个单摆角之间,所述单摆角设有两个,所述展口呈前后堆叠的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摆角包括倾向弧、缓口、隔弧,所述倾向弧贴合于隔弧外表面,所述缓口与隔弧相连接,所述倾向弧为扇形结构,所述缓口呈一端弧形,另一端为尖角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球包括隔体、匀力角、凹口,所述匀力角与隔体贴合间隔分布,所述凹口与隔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匀力角设有六个,所述凹口为半球型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匀力角包括延体、顶头、缓球,所述顶头与延体相贴合,所述缓球嵌入于延体内部,所述顶头为三角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球包括外软环、开撑芯、压弧条,所述开撑芯嵌入于外软环内部,所述外软环与压弧条相连接,所述外软环呈圆环形结构,所述压弧条为弧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其测流头将会通过水的流速进行测量,其延伸杆延伸开,在中导体持续冲力时,其抵边一端面的抵面将会承受外抵触力,内部面比外侧的大,形成受力面并且聚集分散的作用,在延层对单摆角施力时,其隔弧与倾向弧将会引导力往外凹扯,引导外层抵力的方向,中端的抵面受力时,内部的中囊将会支撑开缓冲力,能够在设备受水流冲击时,对其冲击的力进行释放缓冲,从而将其抵住,推回原位。2.在中导体受力时,最先承受外力的是匀分开的隔体与匀力角,单面受力时,将往另一侧进行释放,让延体往顶头上施展缓冲力,在超过支撑力时,开撑芯与压弧条的配合来缓冲顶头的硬力,能够在水流力还不大时,内部对其进行防护缓冲,不会抵触到外层起到大反抗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延伸杆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抵边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撑向角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单摆角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抵球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匀力角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缓球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操控端-1、显示端-2、衔接线-3、测流头-4、延伸杆-5、接头端-6、抵边-w1、中导体-w2、抵球-w3、壳隔角-w4、中囊-s01、撑向角-s02、延角-s03、抵面-s04、软层-s05、单摆角-001、延层-002、展口-003、倾向弧-e11、缓口-e22、隔弧-e33、隔体-x01、匀力角-x02、凹口-x03、延体-g1、顶头-g2、缓球-g3、外软环-m01、开撑芯-m02、压弧条-m0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其结构包括操控端1、显示端2、衔接线3、测流头4、延伸杆5、接头端6。所述显示端2与操控端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线3连接于操控端1与接头端6之间,所述接头端6内部嵌入有延伸杆5,所述延伸杆5远离接头端6的一端与测流头4相连接。其中,所述延伸杆5包括抵边w1、中导体w2、抵球w3、壳隔角w4,所述壳隔角w4与抵边w1相贴合,所述抵球w3安装于中导体w2外表面,所述抵边w1呈垂直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抵球w3为半球形结构,所述抵球w3支撑在内部与外层的中端,起到支撑开一定间隙的作用,抵边w1内部面比外侧的大,形成受力面并且聚集分散的作用。其中,所述抵边w1包括中囊s01、撑向角s02、延角s03、抵面s04、软层s05,所述中囊s01嵌入于软层s05内部,所述软层s05外表面贴合有抵面s04,所述延角s03与撑向角s02相连接,所述延角s03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抵面s04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中囊s01支撑开外层的面积,在受力时将会产生形变,延角s03延伸内衔接部位的受力面,撑向角s02在承受外扩力时,起到一定反力的作用。其中,所述撑向角s02包括单摆角001、延层002、展口003,所述单摆角001嵌入于延层002内部,所述展口003安装两个单摆角001之间,所述单摆角001设有两个,所述展口003呈前后堆叠的状态,所述展口003让两侧衔接部位承受硬力时,能够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单摆角001让衔接部位不会过分的活动,延层002延伸整体的面积。其中,所述单摆角001包括倾向弧e11、缓口e22、隔弧e33,所述倾向弧e11贴合于隔弧e33外表面,所述缓口e22与隔弧e33相连接,所述倾向弧e11为扇形结构,所述缓口e22呈一端弧形,另一端为尖角状,所述缓口e22固定了整体的弯曲角,倾向弧e11引导外层抵力的方向,隔弧e33巩固导向的面积。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当接头端6衔接的延伸杆5通过钻孔置入地下水内时,其测流头4将会通过水的流速进行测量,其延伸杆5延伸开,测流头4受到水流的冲力有所推动延伸杆5时,其中导体w2内部的抵球w3将会把中导体w2与抵边w1分隔开,在中导体w2持续冲力时,其抵边w1一端面的抵面s04将会承受外抵触力,让延角s03一并后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其结构包括操控端(1)、显示端(2)、衔接线(3)、测流头(4)、延伸杆(5)、接头端(6),其特征在于:/n所述显示端(2)与操控端(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线(3)连接于操控端(1)与接头端(6)之间,所述接头端(6)内部嵌入有延伸杆(5),所述延伸杆(5)远离接头端(6)的一端与测流头(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其结构包括操控端(1)、显示端(2)、衔接线(3)、测流头(4)、延伸杆(5)、接头端(6),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端(2)与操控端(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线(3)连接于操控端(1)与接头端(6)之间,所述接头端(6)内部嵌入有延伸杆(5),所述延伸杆(5)远离接头端(6)的一端与测流头(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杆(5)包括抵边(w1)、中导体(w2)、抵球(w3)、壳隔角(w4),所述壳隔角(w4)与抵边(w1)相贴合,所述抵球(w3)安装于中导体(w2)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边(w1)包括中囊(s01)、撑向角(s02)、延角(s03)、抵面(s04)、软层(s05),所述中囊(s01)嵌入于软层(s05)内部,所述软层(s05)外表面贴合有抵面(s04),所述延角(s03)与撑向角(s0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钻孔测量地下水流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向角(s02)包括单摆角(001)、延层(002)、展口(00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小林李强冉宇进吴岚尹陈郭映张科忠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四地质大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