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228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包括底座、置于底座上的移动座以及驱动移动座前后移动的电动缸,移动座上具有一摆臂以及带动摆臂作摆动的伺服电机,摆臂包括依次连接的承件板、连接臂以及承重盘,承件板垂直于连接臂且水平方向向前延伸,承件板的端面上嵌有电磁铁,承件板的前侧端面具有向内凹陷的U型槽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现机械化精确翻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
:本技术属于金刚石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锯片是一种切割工具,广泛应用于石材、混凝土、预制板、陶瓷、新马路等硬脆材料的加工,锯片主要由基体与金刚石刀头两部分组成,基体是粘结刀头的主要支撑部分,而金刚石刀头则是在使用过程中切割的部分。现有金刚石锯片的制作工艺:先将基体部分进行双面磨削、去毛刺,再进行焊齿、喷砂等处理,对基体进行双面磨削时,需要将基体固定住,通过磨削机的磨头在基体的端面进行转动磨削,当基体的一侧面磨削完毕后,需要人工进行取件翻转另一侧面,通过磨削机的磨头进行磨削,需要人工不断上料、翻转工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人工翻转至磨削工位时会一定偏差度,对操作人员而言也产生一定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实现机械化精确翻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包括底座、置于底座上的移动座以及驱动移动座前后移动的电动缸,移动座上具有一摆臂以及带动摆臂作摆动的伺服电机,摆臂包括依次连接的承件板、连接臂以及承重盘,承件板垂直于连接臂且水平方向向前延伸,承件板的端面上嵌有电磁铁,承件板的前侧端面具有向内凹陷的U型槽口。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承重盘为圆盘状结构,承重盘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承重盘的直径大于连接臂的高度。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套设有齿轮B,摆臂的连接臂的侧端面具有齿轮C,齿轮B与齿轮C之间具有齿轮D,齿轮D设置在伺服电机的外侧壁上,齿轮D的直径大于齿轮B的直径且齿轮D与齿轮B相互啮合,齿轮C的直径大于齿轮D的直径且齿轮C与齿轮D相互啮合。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齿轮C设置在摆臂的中心位置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伺服电机来驱动摆臂的180°正反转,通过摆臂实现对基体的翻转,无需人工翻转,提高翻转精确度,提高工作效率。2、承件板的端面上嵌有电磁铁,翻转前电磁铁通电,对基体产生吸力,翻转完成后,电磁铁断电,便于摆臂下料。3、承件板需要支托基体,因此承件板需要垂直于连接臂的延伸方向设置,而在承件板180°正反转摆动过程中,承件板对两侧的磨削工位会产生较大的转动惯性力,会影响基体表面质量,本技术的摆臂在连接臂的另一侧设置承重盘,摆臂转动时绕着摆臂的中心进行正反转,故而承重盘起到平衡承件板的作用,在转动过程中削弱该转动惯性力,在正反转两端处更加平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的伺服电机驱动摆臂的连接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磨削工位;41-移动座、42-电动缸、43-摆臂、44-伺服电机、45-齿轮B、46-齿轮C、47-齿轮D;431-承件板、432-连接臂、433-承重盘、434-U型槽口、435-电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如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连接”“设有”“具有”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说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基本含义。如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底座1、置于底座1上的移动座41以及驱动移动座41前后移动的电动缸42,移动座41上具有一摆臂43以及带动摆臂43作摆动的伺服电机44,摆臂43包括依次连接的承件板431、连接臂432以及承重盘433,承件板431垂直于连接臂432且水平方向向前延伸,承件板431的端面上嵌有电磁铁435,承件板431的前侧端面具有向内凹陷的U型槽口434。工作原理:底座1上的一侧磨削工位2上的基体上端面磨削完毕后,承件板431在电动缸42的驱动下向基体靠近,此时电磁铁435通电,将基体吸在承件板431的下端面上,承件板431在伺服电机44的摆动下实现180°正反转,将承件板431上的基体翻转至另一侧的磨削工位2上,在实使用过程中,磨削工位2的中心处具有限位凸起,而基体的中心处具有通孔,因此当基体在承件431翻转至磨削工位2上后,基体的通孔与磨削工位2上的限位凸起配合,此时承件板431上的电磁铁断电,对基体的吸力消失,通过电动缸42前后方向的位移实现抽离基体,再次复位,对上一磨削工位2上的基体进行翻转准备。本技术通过伺服电机44来驱动摆臂43的180°正反转,通过摆臂43实现对基体的翻转,无需人工翻转,提高翻转精确度,提高工作效率。承件板431的端面上嵌有电磁铁435,翻转前电磁铁435通电,对基体产生吸力,翻转完成后,电磁铁435断电,便于摆臂43抽离基体。此处关于伺服电机44、电动缸42以及电磁铁435均采用市售产品,翻转机构上集成PLC系统,操作人员对伺服电机44、电动缸42以及电磁铁435的启停以及工作顺序进行编程,故对伺服电机44、电动缸42以及电磁铁435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及附图说明。重要的是,承件板431需要支托基体,因此承件板431需要垂直于连接臂432的延伸方向设置,而在承件板431进行180°正反转摆动过程中,承件板431对两侧的磨削工位2会产生较大的转动惯性力,会影响基体表面质量,本技术的摆臂43在连接臂432的另一侧设置承重盘433,摆臂43转动时绕着摆臂43的中心进行正反转,故而承重盘433起到平衡承件板431的作用,在转动过程中削弱该转动惯性力,在正反转两端处更加平缓。其次,承重盘433为圆盘状结构,承重盘43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432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承重盘433的直径大于连接臂432的高度,承重盘433起到平衡承件板431的作用,在摆动过程中相对削弱了承件板431对基体的转动惯性力,如果将承重盘433的延伸方向与承件板431的延伸方向一致,其承重盘433在转动时对承件板431的阻力与该转动惯性力保持一致甚至大于承件板431的转动惯性力,在同等伺服电机44的驱动力下,承件板431在转动至两侧位置时速度逐步递减,对于吸住基体再摆动至另一磨削工位是不顺畅的,因此本技术对承重盘433的设计,既相对削弱承件板431的转动惯性力起到平衡的作用,又保证了摆臂43的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置于底座(1)上的移动座(41)以及驱动移动座(41)前后移动的电动缸(42),所述移动座(41)上具有一摆臂(43)以及带动摆臂(43)作摆动的伺服电机(44),所述摆臂(43)包括依次连接的承件板(431)、连接臂(432)以及承重盘(433),所述承件板(431)垂直于连接臂(432)且水平方向向前延伸,所述承件板(431)的端面上嵌有电磁铁(435),所述承件板(431)的前侧端面具有向内凹陷的U型槽口(4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置于底座(1)上的移动座(41)以及驱动移动座(41)前后移动的电动缸(42),所述移动座(41)上具有一摆臂(43)以及带动摆臂(43)作摆动的伺服电机(44),所述摆臂(43)包括依次连接的承件板(431)、连接臂(432)以及承重盘(433),所述承件板(431)垂直于连接臂(432)且水平方向向前延伸,所述承件板(431)的端面上嵌有电磁铁(435),所述承件板(431)的前侧端面具有向内凹陷的U型槽口(4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金刚石锯片双面磨削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盘(433)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承重盘(43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432)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陆氏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