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及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716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及墙体结构,其一体板包括与基层墙体连接的内层,还包括位于内层远离基层墙体一侧的外层;外层靠近内层的侧面上设有外保温层,内层的竖直两侧设有与内层和外层均连接的连接件;外保温层与内层之间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中设有与内层连接的立体防水透湿布。立体防水透湿布便于将湿气排放到一体板外界;一体板上下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构成等压防雨幕墙结构,由于一体板内部与外界等压,外界雨水不易因气压进入一体板内部,一体板会呼吸且防水效果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防水、便于排水、通风、能够呼吸、与外界等压、保温、便于快速安装和排放湿气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及墙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外墙建设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及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物的外墙上通常会进行保温和防水施工,用于提升建筑物的保温性和防水性。现有的外墙保温防水结构通常如图6所示,在建筑物的基层墙体101上铺设保温层102,保温层102与基层墙体101通过黏贴的方式连接,再在保温层102远离基层墙体101一侧的表面设置防水层21,最后在防水层21远离保温层102一侧的表面设置装饰层22。以达到提高建筑物外墙保温性和防水性的目的。当建筑物内部的湿度大于外界湿度时,建筑物内部的湿气受气压影响渗透到基层墙体中,并穿过基层墙体运动到外墙保温防水结构与基层墙体之间。由于外墙保温防水结构具有保温和防水的性能,因此外墙保温防水结构与基层墙体之间的潮湿水蒸气不易透过外墙保温防水结构运动到外界,导致外墙保温防水结构的排湿气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及墙体结构。专利技术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其具有较好的排放潮湿水蒸气、防水、排水及保温的效果;专利技术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墙体结构,其具有较好的排放潮湿水蒸气、防水、排水以及保温和快装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包括与基层墙体连接的内层,还包括位于内层远离基层墙体一侧的外层,所述外层靠近内层的侧面上设有外保温层,所述内层的竖直两侧设有与内层和外层均连接的连接件,所述外保温层与内层之间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将内层与外层进行连接,一方面保证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相对稳定性,使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易发生改变;另一方面,连接件提升了一体板的整体强度,延长一体板的使用寿命。排气通道与一体板的外界连通,当基层墙体中的潮湿水蒸气进入到一体板中后,会进入到排气通道中,由于排气通道与外界连通,因此潮湿水蒸气不易在一体板中存留,便于潮湿水蒸气的排放,提高了一体板排放湿气的效果。此外,外层具有防雨作用,使一体板外界的雨水不易进入到一体板内部;外保温层设为XPS保温板,外保温层除了具有保温作用,也提高了空腔中的温度,使一体板内部的湿气不易结露,此外也具有防水作用。一体板外界的雨水想要渗入到基层墙体与内层之间至少需要穿过外层和外保温层,双层防水结构提高一体板的防水效果。排气通道除了具有排放湿气的效果,因其与外界连通,因此也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进入到排气通道中的雨水因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此沿排气通道流动到一体板外界,雨水不易进入到基层墙体与内层之间,进一步提高一体板的防水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层靠近外保温层的侧面上设有立体防水透湿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体防水透湿布具有防水和透湿双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立体防水透湿布便于内层中的潮湿水蒸气进入到排气通道中,从而提高了将一体板中的潮湿水蒸气排到外界的效果。此外,位于排气通道中的水分也不易透过立体防水透湿布进入到内层或内层与基层墙体之间,提高了一体板的防水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层的下端设有与内层和外层均连接的下固定件,所述内层的上端设有与内层和外层均连接的上固定件;所述下固定件上设有若干与排气通道和外界均连通的下连通孔,所述上固定件上设有若干与排气通道和外界均连通的上连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固定件和上固定件均提高了内层和外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延长一体板的使用寿命。此外,下固定件上的下连通孔与排气通道和外界均连通,保证了排气通道中的潮湿水蒸气能够顺利排放到外界。上固定件上的上连通孔与排气通道和外界均连通,使排气通道中的潮湿水蒸气不仅能够通过下连通孔外放到外界,也能通过上连通孔排放到外界,一方面增加了排气通道中潮湿水蒸气的排放路径数量,且排气通道更容易从位于上方的连通孔中流动到外界,避免因排气通道上方与外界不连通,导致排气通道中的潮湿水蒸气不易排放充分;另一方面,排气通道中的潮湿水蒸气从排气通道的上端和下端均能流动到一体板的外界,提高了排放潮湿水蒸气的效率。一体板的上下两侧均有与外界连通的孔,使一体板形成呼吸结构,从而构成等压防雨幕墙。当遇到雨天时,排水通道中的压强与外界一致,使雨水不易倒灌到排水通道中,提高了一体板的防水效果。此外,一体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孔,提高了一体板内部的通风性,一体板通风较好。良好的通风性能更便于一体板内部换气,一体板能够自由呼吸,从而便于湿气的排放,也保证了立体防水透湿布和外保温层的干燥度。良好的通风透气性能也使排气通道中的潮湿水蒸气不易凝结成小水滴。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固定件远离内层的一侧设有与下固定件连接的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远离下固定件的一侧设有插接凸棱,所述上固定件远离内层的一侧设有与插接凸棱对应插接连接的插接凹槽;所述中间连接板与下固定件之间设有与下连通孔和外界均连通的下连通腔,所述上固定件远离外层的一侧设有若干用于与中间连接板抵接的凸块,相邻所述凸块之间设有与上连通孔和外界均连通的上连通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一体板上下连接时,中间连接板使位于上方的一体板中的水分不易进入到位于下方的一体板中,减少水分在一体板中的滞留时间,实现快速排水的效果。中间连接板也使位于下方的一体板中的潮水水蒸气不易进入到位于上方的一体板中,减少潮湿水蒸气在一体板中的滞留时间,方便了潮湿水蒸气和水分的排放,也提高了水分和潮湿水蒸气的排放效率。插接凸棱和插接凹槽插接配合,便于两块一体板的连接。凸块与中间连接板抵接,提高了两块一体板的连接稳定性。中间连接板使每个一体板独立排水、换气和通风,防止烟筒效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防火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固定件远离内层的一侧设有向下且向远离内层方向倾斜的倾斜板,所述倾斜板与中间连接板之间设有空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板与中间连接板之间的空隙便于排气通道、上连通腔和下连通腔中的水分或潮湿水蒸气排放到外界。倾斜板具有防水作用,降低外界雨水或其他液体进入到一体板中的几率。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中间连接板靠近下固定件的一侧向下且向靠近倾斜板方向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连接板靠近下固定件的侧面倾斜设置,便于使掉落到中间连接板上的雨水流到一体板外界,减少一体板中水分的存储量,也使一体板中不易存有液体。当潮湿水蒸气遇冷结露变成液态水后,保证液态水的充分排放,避免液态水再次因温度升高而变成潮湿水蒸气,从而方便了潮湿水蒸气的排放。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保温层靠近内层的侧面上设有稳固网,所述稳固网上设有若干与立体防水透湿布连接的连接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网和连接柱具有提高立体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包括与基层墙体连接的内层(1),还包括位于内层(1)远离基层墙体一侧的外层(2),所述外层(2)靠近内层(1)的侧面上设有外保温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的竖直两侧设有与内层(1)和外层(2)均连接的连接件(4),所述外保温层(3)与内层(1)之间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包括与基层墙体连接的内层(1),还包括位于内层(1)远离基层墙体一侧的外层(2),所述外层(2)靠近内层(1)的侧面上设有外保温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的竖直两侧设有与内层(1)和外层(2)均连接的连接件(4),所述外保温层(3)与内层(1)之间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靠近外保温层(3)的侧面上设有立体防水透湿布(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的下端设有与内层(1)和外层(2)均连接的下固定件(7),所述内层(1)的上端设有与内层(1)和外层(2)均连接的上固定件(8);所述下固定件(7)上设有若干与排气通道(5)和外界均连通的下连通孔(71),所述上固定件(8)上设有若干与排气通道(5)和外界均连通的上连通孔(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等压防雨幕墙和立体防水透湿布的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件(7)远离内层(1)的一侧设有与下固定件(7)连接的中间连接板(9),所述中间连接板(9)远离下固定件(7)的一侧设有插接凸棱(91),所述上固定件(8)远离内层(1)的一侧设有与插接凸棱(91)对应插接连接的插接凹槽(82);所述中间连接板(9)与下固定件(7)之间设有与下连通孔(71)和外界均连通的下连通腔(51),所述上固定件(8)远离外层(2)的一侧设有若干用于与中间连接板(9)抵接的凸块(83),相邻所述凸块(83)之间设有与上连通孔(81)和外界均连通的上连通腔(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周兹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兹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