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梁纵移架设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862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箱梁纵移架设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箱梁纵移架设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墩柱的两侧对称设置两承轨梁,在地面上设置承轨梁纵移动力源,在承轨梁上纵向排列架设两驮梁门架;步骤S2:架桥机喂梁;步骤S3:固定驮梁门架和箱梁;步骤S4:纵移箱梁;步骤S5:抬高驮梁门架;步骤S6:纵移承轨梁;步骤S7:下移驮梁门架;步骤S8:重复步骤S4‑S7,完成单个箱梁的纵移架设施工;步骤S9:将承轨梁和驮梁门架复位至步骤S1结束时的位置;步骤S10:重复步骤S2‑S9,当指定的所有箱梁均纵移架设完成后,停止重复。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在限高区域实现箱梁纵移架设的方便施工,且无需拆除造成限高的电力线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梁纵移架设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箱梁架设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箱梁纵移架设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桥梁建设通常包括墩柱浇筑和箱梁架设两个过程,相邻两墩柱之间的区间被称为一跨。墩柱浇筑是指在地面上浇筑设置多个混凝土桥墩,箱梁架设是指在相邻的墩柱之间架设混凝土预制箱梁。现有的箱梁架设是通过架桥机实现的,架桥机提吊箱梁,纵移箱梁至指定墩柱区间的正上方后,由高至低,缓慢地将箱梁释放至与墩柱顶部抵接,从而实现单个箱梁的架设过程。架桥机顺次纵移后,重复单个箱梁的架设过程,从而实现箱梁架设。为了提吊和纵移箱梁,架桥机的底部与已架设好的箱梁固定,墩柱上方必须预留有大量的供架桥机和箱梁位移的空间。当桥梁建设区域与电力线路的区域相交时,电力线路横跨墩柱上方区域,电力线路使得桥梁建设区域限高。如果依旧采用架桥机进行箱梁架设,则电力线路会与施工用的架桥机干涉,必须拆除电力线路,待箱梁架设完毕后,重新设置并复位电力线路。这种施工方法的工期长,施工难度高,施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梁纵移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在墩柱(1)的两侧对称设置两承轨梁(5),在地面上设置承轨梁(5)纵移动力源,在承轨梁(5)上纵向排列架设两驮梁门架(3);/n步骤S2:通过架桥机喂梁实现箱梁(2)放置在两驮梁门架(3)上;/n步骤S3:固定驮梁门架(3)和箱梁(2);/n步骤S4:通过驮梁门架(3)带动箱梁(2)沿承轨梁(5)纵移一跨;/n步骤S5:抬高驮梁门架(3)和箱梁(2)至驮梁门架(3)与承轨梁(5)分离;/n步骤S6:通过承轨梁(5)纵移动力源,驱动承轨梁(5)纵移一跨;/n步骤S7:下移驮梁门架(3)和箱梁(2)至驮梁门架(3)与承轨梁(5)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梁纵移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墩柱(1)的两侧对称设置两承轨梁(5),在地面上设置承轨梁(5)纵移动力源,在承轨梁(5)上纵向排列架设两驮梁门架(3);
步骤S2:通过架桥机喂梁实现箱梁(2)放置在两驮梁门架(3)上;
步骤S3:固定驮梁门架(3)和箱梁(2);
步骤S4:通过驮梁门架(3)带动箱梁(2)沿承轨梁(5)纵移一跨;
步骤S5:抬高驮梁门架(3)和箱梁(2)至驮梁门架(3)与承轨梁(5)分离;
步骤S6:通过承轨梁(5)纵移动力源,驱动承轨梁(5)纵移一跨;
步骤S7:下移驮梁门架(3)和箱梁(2)至驮梁门架(3)与承轨梁(5)抵接;
步骤S8:重复步骤S4-S7,当箱梁(2)纵移至指定两墩柱(1)之间时,停止重复,抬高箱梁(2)和驮梁门架(3),移走承轨梁(5),将驮梁门架(3)从箱梁(2)底部拆离,完成单个箱梁(2)的纵移架设施工;
步骤S9:将承轨梁(5)和驮梁门架(3)复位至步骤S1结束时的位置,完成下一个箱梁(2)纵移架设的准备;
步骤S10:重复步骤S2-S9,当指定的所有箱梁(2)均纵移架设完成后,停止重复,完成箱梁(2)纵移架设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纵移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固定驮梁门架(3)和箱梁(2)后,观测驮梁门架(3)变形程度,并通过对主要钢结构连接构件的查验确认结构连接牢靠度,若驮梁门架(3)或主要钢结构连接构件变形过大则停止施工并就地拆分检修,检修完毕后再次检验结构连接牢靠度;若结构连接牢靠度合格,则进入步骤S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纵移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驮梁门架(3)纵移时的走行速度不超过2m/min,且两驮梁门架(3)同步纵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纵移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抬高驮梁门架(3)后,驮梁门架(3)与承轨梁(5)之间的脱离高度为2cm-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军贾广林何建林田万俊魏永平余朋李勇高天翔张庆征王李寿陈宇超王景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北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