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道路出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61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道路出入口,包括地上道路、地下道路、出入口、斜坡,还包括供车辆行驶或出入地下道路的升降匝道;斜坡上设有与升降匝道相配合的凹槽;升降匝道的一端铰接于地上道路靠近斜坡的一端,升降匝道的底部设有用于使其升降的升降装置,升降匝道降落后升降匝道的顶部与斜坡坡面相配合,所述升降匝道升起后升降匝道的顶部与地上道路的路面相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占用地面资源、能缓解交通拥堵、地下道路出入可控、节省人工、安全性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自动控制地下道路出入口开闭、缓解地上地下交通压力时使用,适用作地下道路出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道路出入口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道路交通
,涉及一种匝道,特别是一种地下道路出入口。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爆炸式增长,城市道路交通堵塞的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大中城市都出现了“早晚高峰”,“早高峰”时大量的车流由生活区涌向工作区,“晚高峰”时人流车流由工作区涌向生活区,造成了道路的一个通行方向拥堵而相反方向畅通的不对称拥堵。许多城市为了解决交通堵塞,通常会通过建设高架桥去缓解,但是由于近年来城市土地资源严重短缺,而高架桥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于是,许多城市开始建设地下道路。由于地下道路的出入口匝道一般设在城市交通较为繁忙的集散点中心,“早晚高峰”道路拥堵时在地下道路出入口处容易出现“排长队”的现象,不仅会影响地上道路的通行,还会造成地下道路的拥堵,不易实现地下道路出入可控。由于现有的出入口主要是开放式出入口,这种出入口的设置会占据地面资源,降低地上道路的通行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地下道路出入口,以达到能缓解交通拥堵、地下道路出入可控、不占用地面资源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下道路出入口,包括地上道路、地下道路、出入口、用于连接地上道路与地下道路的斜坡,所述出入口设于地上道路上且贯穿地上道路,所述斜坡沿道路行驶方向设置,还包括供车辆行驶或出入地下道路的升降匝道;所述斜坡上设有与升降匝道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升降匝道的一端铰接于地上道路靠近斜坡的一端,所述升降匝道的底部设有用于使其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匝道降落后升降匝道的顶部与斜坡坡面相配合,所述升降匝道升起后升降匝道的顶部与地上道路路面相配合;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所述斜坡上设有用于拦截雨水的雨水拦截槽;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定:所述雨水拦截槽上设有格栅盖板;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限定:所述出入口的四周设有用于阻挡车辆、与升降匝道升降时配合使用的升降柱;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限定:所述地上道路上设有用于与升降匝道铰接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镶嵌于地上道路上;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地上道路上设有在升降匝道升起后用于将升降匝道锁止固定的锁止固定装置;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凹槽底部设有用于容纳升降装置的容纳槽;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缸,其动力输出端铰接于升降匝道的底部,另一端铰接于容纳槽底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限定:它还包括用于引导车辆行驶或停止的、与升降匝道配合使用的信号灯;作为对上述限定的进一步限定:它还包括根据路况信息对升降装置、升降柱、锁止固定装置、信号灯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设有升降匝道,当升降匝道升起时升降匝道的顶部与地上道路的路面相配合,使升降匝道形成地上道路的一部分,不占用地上道路的地面资源;当升降匝道降落时与斜坡上设置的凹槽相配合,进而使升降匝道的顶部与斜坡的坡面相配合,从而使车辆平稳的出入地下道路;升降匝道的底部设有使升降匝道升降的升降装置,节省人工,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可以根据实时的路况信息升起或降落升降匝道,从而实现地下道路出入可控,缓解交通拥堵;(2)本专利技术中斜坡上设有雨水拦截槽,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在坡道上流淌,进而可以避免车辆出入地下道路时轮胎水滑;本专利技术中雨水拦截槽上设有格栅盖板,可以避免杂物进入雨水拦截槽导致的雨水拦截槽堵塞,增加了可靠性;(3)本专利技术中出入口四周设有用于与升降匝道升降时配合使用的升降柱,还设有用于引导车辆行驶或停止的信号灯,能够保护车辆在升降匝道升降过程中和降落后不会掉入出入口内,避免车辆发生跌落的危险;本专利技术中地上道路上设有用于与升降匝道铰接的固定块,固定块镶嵌于地上道路上,增加了升降匝道与地上道路铰接的牢固度,提高了可靠性;(4)本专利技术中设有用于将升起后的升降匝道锁止固定的锁止固定装置,可以避免升降装置失效时升降匝道下落,导致行驶在升降匝道上的车辆跌落,造成人员伤亡;本专利技术中升降装置为液压缸,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本专利技术中还设有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实时的路况信息,对升降装置、升降柱、锁止固定装置、信号灯进行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不占用地面资源、能缓解交通拥堵、地下道路出入可控、节省人工、安全性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自动控制地下道路出入口开闭、缓解地上地下交通压力时使用,适用作地下道路出入口。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升降匝道升降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升降匝道升起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升降匝道降落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升降匝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坡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锁止固定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上道路,2-地下道路,3-出入口,4-斜坡,51-第一钢结构底座,52-第一沥青层,53-第一铰接头,6-第一液压缸,7-凹槽,8-雨水拦截槽,9-格栅盖板,10-升降柱,111-第二钢结构底座,112-第二沥青层,113-第二铰接头,121-壳体,122-开口,123-锁止固定块,124-第二液压缸,13-容纳槽,14-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地下道路出入口为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部”、“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地下道路出入口本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一种地下道路出入口,包括地上道路1、地下道路2、出入口3、用于连接地上道路1与地下道路2的斜坡4,所述出入口3设于地上道路1靠近中央分隔线或中央隔离带的一侧且贯穿地上道路1,所述斜坡4沿道路行驶方向设置(当本实施例用于地下道路2入口时,斜坡4沿道路行驶方向逐渐降低;当本实施例用于地下道路2出口时,斜坡4沿道路行驶方向逐渐升高)。本实施例为了实现地下道路2出入可控,从而避免出现地下道路2出入口3排长队现象,缓解交通压力,还包括供车辆行驶或出入地下道路2的升降匝道(车辆在升降匝道、斜坡4上的行驶方向与地下道路1、地上道路2的行驶方向相同);所述升降匝道包括第一钢结构底座51、第一沥青层52,所述第一沥青层52设于第一钢结构底座51顶部;所述升降匝道的一端铰接于地上道路1靠近斜坡4顶部的一端,所述升降匝道的底部设有用于使其升降的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道路出入口,包括地上道路、地下道路、出入口、用于连接地上道路与地下道路的斜坡,所述出入口设于地上道路上且贯穿地上道路,所述斜坡沿道路行驶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车辆行驶或出入地下道路的升降匝道;/n所述斜坡上设有与升降匝道相配合的凹槽;/n所述升降匝道的一端铰接于地上道路靠近斜坡的一端,所述升降匝道的底部设有用于使其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匝道降落后升降匝道的顶部与斜坡坡面相配合,所述升降匝道升起后升降匝道的顶部与地上道路路面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道路出入口,包括地上道路、地下道路、出入口、用于连接地上道路与地下道路的斜坡,所述出入口设于地上道路上且贯穿地上道路,所述斜坡沿道路行驶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车辆行驶或出入地下道路的升降匝道;
所述斜坡上设有与升降匝道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升降匝道的一端铰接于地上道路靠近斜坡的一端,所述升降匝道的底部设有用于使其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匝道降落后升降匝道的顶部与斜坡坡面相配合,所述升降匝道升起后升降匝道的顶部与地上道路路面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道路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上设有用于拦截雨水的雨水拦截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道路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拦截槽上设有格栅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道路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口的四周设有用于阻挡车辆、与升降匝道升降时配合使用的升降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苏培循肖丽杨红运孙鑫阳李佳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