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59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包括:外壳体、电加热管、冷却管;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且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套接;所述放料口设置在外壳体底端的中间位置,且放料口与外壳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电加热管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且电加热管与外壳体及内壳体之间套接;所述冷却管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且冷却管与外壳体及内壳体之间套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加热冷却结构设计合理,加热冷却均匀,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以及减少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主要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并且需要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但是目前常见的反应釜还存在加热冷却结构的设计还尚不合理,导致加热冷却效果不均匀,影响工作质量,造成实用价值较低等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反应釜还存在加热冷却结构的设计还尚不合理,导致加热冷却效果不均匀,影响工作质量,造成实用价值较低等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包括:外壳体、内壳体、放料口、电加热管、冷却管、进液口、出液口、上盖、机架、减速电机、搅拌器、进料口;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且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套接;所述放料口设置在外壳体底端的中间位置,且放料口与外壳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电加热管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且电加热管与外壳体及内壳体之间套接;所述冷却管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且冷却管与外壳体及内壳体之间套接;所述进液口设置在冷却管顶端,且进液口与冷却管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液口设置在冷却管的底端,且出液口与冷却管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盖设置在外壳体的顶端,且上盖与外壳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机架设置在上盖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机架与上盖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机架的顶端,且减速电机与机架用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搅拌器设置在减速电机的底端,且搅拌器与减速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进料口设置在上盖上部的一侧,且进料口与上盖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均为圆形桶状结构,且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套接电加热管与冷却管的夹层。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所述电加热管为不锈钢电加热管盘绕呈螺旋状结构,且电加热管与冷却管呈交错排列方式缠绕在内壳体的外壁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所述冷却管为不锈钢水管盘绕呈螺旋状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上均安装有球阀开关。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通过将电加热管与冷却管呈螺旋状交错排列缠绕在内壳体的外壁上,从而可以对其内部的加热或冷却时更加均匀,大大提高其工作质量,并且通过交错缠绕的排列方式还充分减小了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夹层空间,大大降低其生产成本。2、本技术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通过在进液口与出液口处安装球阀开关,从而可以使冷却管内存留的冷却水通过电加热管加热受温后更好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加热效果,继而大大提高其加热工作效率。3、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加热冷却结构设计合理,加热冷却均匀,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以及减少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壳体1、内壳体2、放料口3、电加热管4、冷却管5、进液口6、出液口7、上盖8、机架9、减速电机10、搅拌器11、进料口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放料口3、电加热管4、冷却管5、进液口6、出液口7、上盖8、机架9、减速电机10、搅拌器11、进料口12;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2,且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套接;放料口3设置在外壳体1底端的中间位置,且放料口3与外壳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电加热管4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且电加热管4与外壳体1及内壳体2之间套接;冷却管5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且冷却管5与外壳体1及内壳体2之间套接;进液口6设置在冷却管5顶端,且进液口6与冷却管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出液口7设置在冷却管5的底端,且出液口7与冷却管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上盖8设置在外壳体1的顶端,且上盖8与外壳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机架9设置在上盖8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机架9与上盖8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减速电机10设置在机架9的顶端,且减速电机10与机架9用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搅拌器11设置在减速电机10的底端,且搅拌器11与减速电机10通过联轴器相连接;进料口12设置在上盖8上部的一侧,且进料口12与上盖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具体的,外壳体1与内壳体2均为圆形桶状结构,且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设有用于套接电加热管4与冷却管5的夹层。具体的,电加热管4为不锈钢电加热管盘绕呈螺旋状结构,且电加热管4与冷却管5呈交错排列方式缠绕在内壳体2的外壁上。具体的,冷却管5为不锈钢水管盘绕呈螺旋状结构。具体的,进液口6与出液口7上均安装有球阀开关。具体实施步骤:首先由进料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放料口(3)、电加热管(4)、冷却管(5)、进液口(6)、出液口(7)、上盖(8)、机架(9)、减速电机(10)、搅拌器(11)、进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2),且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套接;所述放料口(3)设置在外壳体(1)底端的中间位置,且放料口(3)与外壳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电加热管(4)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且电加热管(4)与外壳体(1)及内壳体(2)之间套接;所述冷却管(5)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且冷却管(5)与外壳体(1)及内壳体(2)之间套接;所述进液口(6)设置在冷却管(5)顶端,且进液口(6)与冷却管(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液口(7)设置在冷却管(5)的底端,且出液口(7)与冷却管(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盖(8)设置在外壳体(1)的顶端,且上盖(8)与外壳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机架(9)设置在上盖(8)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机架(9)与上盖(8)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减速电机(10)设置在机架(9)的顶端,且减速电机(10)与机架(9)用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搅拌器(11)设置在减速电机(10)的底端,且搅拌器(11)与减速电机(10)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进料口(12)设置在上盖(8)上部的一侧,且进料口(12)与上盖(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冷却隔套的新型反应釜,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放料口(3)、电加热管(4)、冷却管(5)、进液口(6)、出液口(7)、上盖(8)、机架(9)、减速电机(10)、搅拌器(11)、进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2),且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套接;所述放料口(3)设置在外壳体(1)底端的中间位置,且放料口(3)与外壳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电加热管(4)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且电加热管(4)与外壳体(1)及内壳体(2)之间套接;所述冷却管(5)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且冷却管(5)与外壳体(1)及内壳体(2)之间套接;所述进液口(6)设置在冷却管(5)顶端,且进液口(6)与冷却管(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液口(7)设置在冷却管(5)的底端,且出液口(7)与冷却管(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盖(8)设置在外壳体(1)的顶端,且上盖(8)与外壳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机架(9)设置在上盖(8)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机架(9)与上盖(8)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减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妙珍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成石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