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529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药装置,内设液体流路和电控元件,所述配药装置还包括底座(50)和顶壳(60),底座包括适于安装所述液体流路的中空底腔(A);顶壳包括适于安装所述电控元件且底开口的中空顶壳腔(B);所述顶壳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中空顶壳腔和所述中空底腔形成为彼此密封隔离的独立分隔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配药装置采用了底座和顶壳的分体组装结构,底座和顶壳的加工成本低,结构简单实用,通过间隔设置出彼此密封隔离的独立分隔腔室,即底座的中空底腔和顶壳的中空顶壳腔,可分别适于安装液体流路和电控元件,从而在同一产品装置内实现水电分离安装,可大大提升产品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和客户使用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药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植保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多发,且随着人力成本攀升和规模农业的不断兴起,农用无人机更多地用于实现高效且低成本的对农作物喷药。但目前的植保无人机几乎都采用人工配置药水,配药效率低,而且容易使药水搅拌不均匀,导致药水质量不高,而且会直接接触有毒药物,影响人们健康。因此亟需开发适用于农用无人机的配药装置,以替代人工配药方式。而这其中,配药装置的可靠性使用是关键因素,特别需要防止液电接触导致的各种电故障,严重时甚至引发火灾,烧毁无人机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药装置,其产品使用的安全可靠性高、简单实用且成本低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药装置,内设液体流路和电控元件,配药装置还包括:底座,包括适于安装液体流路的中空底腔;和顶壳,包括适于安装电控元件且底开口的中空顶壳腔;其中,顶壳安装于底座上,中空顶壳腔和中空底腔形成为彼此密封隔离的独立分隔腔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药装置还包括安装于底座的底部的漏空底板,漏空底板封盖中空底腔的底开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设有周向封闭的顶沿连接部,顶壳设有相应的底沿连接部,顶壳的底沿连接部与底座的顶沿连接部匹配安装并形成周向密封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的顶壁封闭中空顶壳腔的底开口,底座的顶壁上贯穿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控元件与液体流路的第一底座安装孔,第一底座安装孔中设有隔离中空底腔与中空顶壳腔的安装孔防水密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体流路包括位于中空底腔的泵体,电控元件包括安装在中空顶壳腔的泵送电机,泵送电机穿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安装孔中并通过泵体传动机构与所述泵体相连。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药装置还包括药液控制模块,药液控制模块设置在顶壳的顶面上并电连接泵送电机。进一步地,中空底腔的侧边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底座安装孔,液体流路包括管接头组件,管接头组件包括对应穿设在第二底座安装孔中的多个管接头。更进一步地,液体流路包括具有中空筒腔的搅拌筒体和设置在中空筒腔中的旋转搅拌件,搅拌筒体上设有沿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搅拌进液口和搅拌出液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管接头组件包括多个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液体流路包括药液输出流路和并联设置的多个配液输入流路,配液输入流路连接于输入管接头与对应的搅拌进液口之间,药液输出流路连接于搅拌出液口与输出管接头之间,药液输出流路和每个配液输入流路中均设有泵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空底腔形成为台阶腔,底座的顶壁包括位于泵体上方的第一台阶顶壁和位于搅拌筒体上方的第二台阶顶壁,第一底座安装孔设置在第一台阶顶壁上,第二台阶顶壁高于第一台阶顶壁并向上伸入中空顶壳腔中。本技术的配药装置采用了底座和顶壳的分体组装结构,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通过间隔设置出彼此密封隔离的独立分隔腔室,即底座的中空底腔和顶壳的中空顶壳腔,以分别适于安装液体流路和电控元件,从而实现同一产品装置内的水电分离,从而提升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有关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图2分别为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配药装置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视图;图3为图1、图2中的配药装置在卸除了漏空底板后的立体图,清楚展示了安装在中空底腔内的液体流路及其流体部件;图4a、图4b为构成图1、图2中的配药装置的底座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视图;图5为图4a、图4b所示的底座在安装泵送组件后的立体视图;图6为构成图1、图2中的配药装置的顶壳的立体视图;图7为构成图1、图2中的配药装置的药液混合机构的立体视图;以及图8为图7的轴截面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搅拌筒体2端部堵头3旋转轴4旋叶5搅拌进液口6搅拌出液口10药液混合机构11端部密封环12旋转把手20泵送组件21输入泵22输出泵23泵体24泵送电机25泵体传动机构30管接头组件31输入管接头32输出管接头40药液控制模块50底座51第一底座安装孔52第二底座安装孔53安装孔防水密封54顶沿连接部55管接头安装壁区56线路接口端子57第一台阶顶壁58第二台阶顶壁60顶壳61底沿连接部70漏空底板100外壳体A中空底腔B中空顶壳腔L第一侧边方向W第二侧边方向C接头内凹腔D药液混合腔J1泵入口J2泵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药装置,适用于农用无人机中,以替代人工配药。在图1至图3所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配药装置包括:外壳体100;药液混合机构10,内设药液混合腔D并安装在外壳体100的壳腔中;以及药液配送机构,包括与药液混合机构10相连的药液输出单元和多个配液输入单元,多个配液输入单元用于相互独立地往药液混合腔D配比输液。在本技术的配药装置中,特别设置了药液配送机构,以多个配药输入单元(即配液输入流路)的方式,可将水和一种或多种药液配比输液至药液混合机构10,在图8所示的药液混合腔D中充分搅拌均匀后,可通过药液输出单元(即药液输出流路)输出。药液配送机构和药液混合机构10等都封装在外壳体100内以构成独立装置,将药液配比输入、搅拌和输出等配药工序都集成在独立装置内,从而可取代人工配药方式。为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配药,药液配送机构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控制各个配液输入单元的配液输入流量和控制药液输出单元的药液输出流量的药液控制模块40。即,结合电控元件,实现水和药液的配比输送和输出,可实现自动高效配药和精准配药,解决现有的人工配药方式导致的作业效率低、配药不精准、工作环境不安全的问题,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阐述。参见图2、图3,作为示例,各个配液输入单元可分别包括输入泵21和输入管接头31,药液输出单元可包括输出泵22和输出管接头32,输入泵21和输出泵22设置在壳腔内,输入管接头31和输出管接头32从外壳体100上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便于配药的过程控制,输入管接头31和输入泵21的个数相同,以独立控制各个进液流路的精确进液流量。输出泵22可对应多个输出管接头32,以分流输出。当然,本技术也不限于此,例如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药装置,内设液体流路和电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装置包括:/n底座(50),包括适于安装所述液体流路的中空底腔(A);和/n顶壳(60),包括适于安装所述电控元件且底开口的中空顶壳腔(B);/n其中,所述顶壳(60)安装于所述底座(50)上,所述中空顶壳腔(B)和所述中空底腔(A)形成为彼此密封隔离的独立分隔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药装置,内设液体流路和电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装置包括:
底座(50),包括适于安装所述液体流路的中空底腔(A);和
顶壳(60),包括适于安装所述电控元件且底开口的中空顶壳腔(B);
其中,所述顶壳(60)安装于所述底座(50)上,所述中空顶壳腔(B)和所述中空底腔(A)形成为彼此密封隔离的独立分隔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50)的底部的漏空底板(70),所述漏空底板(70)封盖所述中空底腔(A)的底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0)设有周向封闭的顶沿连接部(54),所述顶壳(60)设有相应的底沿连接部(61),所述顶壳(60)的底沿连接部(61)与所述底座(50)的顶沿连接部(54)匹配安装并形成周向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0)的顶壁封闭所述中空顶壳腔(B)的底开口,所述底座(50)的顶壁上贯穿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电控元件与所述液体流路的第一底座安装孔(51),所述第一底座安装孔(51)中设有隔离所述中空底腔(A)与所述中空顶壳腔(B)的安装孔防水密封(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路包括位于所述中空底腔(A)的泵体(23),所述电控元件包括安装在所述中空顶壳腔(B)的泵送电机(24),所述泵送电机(24)穿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安装孔(51)中并通过泵体传动机构(25)与所述泵体(23)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彭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