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洪强专利>正文

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8486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铅回收领域,公开了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溶媒配制,将不会与铅离子生成沉淀物的铵盐加入水中配制溶媒,并加入酸将溶媒的PH调整至3~6.5;步骤2:氧化,将含铅粉尘置入溶媒中,在含铅粉尘不再继续减少时,分离出上清液;步骤3:碳酸化处理,在上清液中加入碳酸盐,并将上清液的PH调整至7~9,继续反应1~3h后进行过滤,得到铅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学处理方法可以避免大量含铅废物扩散,从而提高铅的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铅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铅是一种常用的有色金属,由于性能优良,铅、铅的化合物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蓄电池、电缆护套、机械制造、船舶制造、轻工、氧化铅等行业。但是铅具有毒性,被人体摄入后会极大的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使用完的含铅废物不能随意丢弃,为了提高铅的利用率,通常需要对含铅废物进行回收。回收含铅废物中的铅的再生铅企业通常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回收,即先将废物粉碎成含铅粉尘,然后将含铅粉尘作为熔炼炉的原料重复进行冶炼,使含铅粉尘中的可燃物质燃烧,最后得到氧化铅、硫酸铅,完成对铅的回收。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含铅粉尘的粒径较小,容易随着废气从熔炼炉中排出,一方面会因为含铅粉尘被排出导致被回收的铅减少,铅的回收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废气量大,对熔炼炉排出的废气进行污染治理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且废气中的含铅粉尘也无法完全被回收,排出的含铅粉尘极易在空气中扩散,造成铅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以避免大量含铅废物扩散,从而提高铅的回收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溶媒配制,将不会与铅离子生成沉淀物的铵盐加入水中配制溶媒,并加入酸将溶媒的PH调整至3~6.5;步骤2:氧化,将含铅粉尘置入溶媒中,在含铅粉尘不再继续减少时,分离出上清液;步骤3:碳酸化处理,在上清液中加入碳酸盐,并将上清液的PH调整至7~9,继续反应1~3h后进行过滤,得到铅白。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含铅粉尘中的铅主要以氧化铅和硫酸铅的形式存在,本方案中的含铅粉尘放入溶媒中后,氧化铅、硫酸铅、少量的硫化铅溶于溶媒中,所以溶媒中的含铅粉尘的量会减少,此时其它含锑、锡、硅、钙、炭等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沉淀,从而能够与铅分离。而且在整个分离过程中,不会如传统方法一般产生大量废气,故含铅粉尘不会随着废气排出,从而无需再回收废气中的含铅粉尘,节约回收的成本、避免铅污染环境;也避免传统方法中,含铅粉尘无法完全被回收导致的铅损失,从而提高铅的回收率。进一步,步骤3中过滤得到一次滤液,并将一次滤液用于配置溶媒,配制溶媒时将特定铵盐置入一次滤液中。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步骤3在进行碳酸化处理时,随着反应的进行,上清液中的铅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最后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少量铅离子无法与碳酸盐反应而仍会残留在一次滤液中,本方案对一次滤液重复利用,可避免直接排放时,一次滤液中的铅离子被浪费,提高对铅的回收率。另外,还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降低废水处理成本。进一步,步骤3得到的一次滤液在步骤1中循环利用次数小于等于6次。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含铅粉尘中存在硫酸铅,当硫酸铅溶于溶媒后,溶媒中混入硫酸离子,所以在进行步骤2和步骤3的处理时,上清液中会出现硫酸盐,溶媒中盐的浓度也临近饱和情况,不利于含铅粉尘中氧化铅和硫酸铅的溶解,从而不利于铅的回收。本方案对循环次数进行限制可避免循环次数过多,导致氧化铅和硫酸铅的溶解降低,从而导致铅的回收效率降低。进一步,还包括步骤4:结晶,对达到循环次数的一次滤液加热至沸腾,然后对一次滤液进行降温,直到有结晶析出,再对一次滤液进行过滤,得到二次滤液。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对一次滤液进行加热时,一次滤液中的液体蒸发,盐的浓度进一步增大,所以一次滤液降温后,一次滤液中的盐能够因为过饱和而析出晶体,从而分离出一次滤液中过多的盐,盐过滤后可回收利用。进一步,步骤4得到的二次滤液用于溶媒配制。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未回收的铅仍位于二次滤液中,利用二次滤液重新配置溶媒即可避免铅被排放,导致损失,进一步提高铅的回收率。进一步,步骤4中,待沸腾的一次滤液中有结晶析出时再进行降温。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一次滤液需要蒸发更多的水才会使得在沸腾状态下,盐的浓度由于过饱和而析出晶体,所以此时一次滤液中盐的浓度更高,降温后能够析出更多的晶体。进一步,步骤4同时对一次滤液沸腾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并用于步骤1的溶媒配制。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蒸汽冷凝可重新液化成水,从而对水回收利用,可降低水的用量。进一步,步骤1或步骤2中,向配制的溶媒中加入H2O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从而使含铅粉尘中氧化铅、硫化铅等含铅化合物能有效的溶解于溶媒中,提高了铅回收效率,且不增加其他离子杂质。进一步,步骤1或步骤2中加入H2O2时,在溶液颜色不再变化时停止继续加入H2O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随着含铅化合物的不断溶解,溶液中的颜色不断变化,所以可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含铅化合物是否溶解完全,从而避免加入的H2O2过少,导致仍有含铅化合物未溶解而无法对其中的铅进行回收,故本方案可进一步提高铅的回收率。进一步,步骤2加入含铅粉尘后,调整溶媒的PH调整至3~6.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整个步骤2中,溶媒均保持酸性,即含铅粉尘一直处于酸性条件下,有效避免了碱式碳酸铅的生成,并加快溶解速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溶媒配制,将氯化铵、硝酸铵、醋酸铵、柠檬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水中配制溶媒,直到溶媒中铵盐的浓度大于等于50%,然后加入硫酸、盐酸、硝酸、醋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将溶媒的PH调整至3~6.5;步骤2:氧化,将含铅粉尘置入溶媒中并进行搅拌,然后向溶媒中加入H2O2,过程中溶媒颜色发生变化,直到溶液颜色不再变化时停止继续加入H2O2;同时向溶媒中再次加入硫酸、盐酸、硝酸、醋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加入H2O2后溶液PH值进行调节,使溶媒的PH值仍然保持在3~6.5;在含铅粉尘不再继续减少时,分离出上清液;步骤3:碳酸化处理,在上清液中加入碳酸盐,并将上清液的PH调整至7~9,继续反应1~3h后进行过滤,得到铅白和一次滤液,再对铅白进行加热,直到铅白分解得到红丹,完成对铅的回收;步骤4:结晶,将步骤3得到的一次滤液用于配置上述步骤1的溶媒,对一次滤液进行循环利用,配置时,将特定铵盐置入一次滤液中,一次滤液的循环利用次数小于等于6次,具体的,本方案的实施例中的一次滤液循环使用6次;在完成第六次循环后,对第6次循环得到的一次滤液加热至沸腾,同时对沸腾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得到冷凝水;在一次滤液中有结晶析出时,对一次滤液进行降温,直到继续有结晶析出后再对一次滤液进行过滤,得到二次滤液,二次滤液和冷凝水重复本步骤4,均用于溶媒配置。实施例1~实施例5中,仅步骤1中铵盐的种类、加入的酸的种类、溶媒的PH值、步骤3中反应时间不同,设计对比例1:采用连续熔炼炉对含铅粉尘进行熔炼。设计对比实验:采用80Kg含铅粉尘,并对含铅粉尘进行搅拌均匀,再将含铅粉尘均匀分为8组,并依次编号为第一组~第八组。第一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溶媒配制,将不会与铅离子生成沉淀物的铵盐加入水中配制溶媒,并加入酸将溶媒的PH调整至3~6.5;/n步骤2:氧化,将含铅粉尘置入溶媒中,在含铅粉尘不再继续减少时,分离出上清液;/n步骤3:碳酸化处理,在上清液中加入碳酸盐,并将上清液的PH调整至7~9,继续反应1~3h后进行过滤,得到铅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溶媒配制,将不会与铅离子生成沉淀物的铵盐加入水中配制溶媒,并加入酸将溶媒的PH调整至3~6.5;
步骤2:氧化,将含铅粉尘置入溶媒中,在含铅粉尘不再继续减少时,分离出上清液;
步骤3:碳酸化处理,在上清液中加入碳酸盐,并将上清液的PH调整至7~9,继续反应1~3h后进行过滤,得到铅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过滤得到一次滤液,并将一次滤液用于配置溶媒,配制溶媒时将特定铵盐置入一次滤液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得到的一次滤液在步骤1中循环利用次数小于等于6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4:结晶,对达到循环次数的一次滤液加热至沸腾,然后对一次滤液进行降温,直到有结晶析出,再对一次滤液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刘洪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