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8422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及方法,利用左右通气管和变向阀在培养皿的小孔阵列上交替地产生气泡,培养液中上升的气泡推动均匀分布在培养液底部的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在气泡的推动下升至培养液顶部,停止供气后下落,一部分随机落至收集柱上,反复这个过程,实现微血管的自动组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没有对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的释放过程,因此避免了微观物体之间的粘附力影响,由于没有出现较大的操作力,不存在损伤微血管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整个操作平台原理简单,相比较而言成本优势巨大;由于可抓取多种直径的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同时简单的结构带来极低的故障可能性,有较广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纳操作以及微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组织工程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期。很多相关科学家和医疗从业者利用这一技术构建人造组织或器官等来替代人体或动物体内受损、恶化或者死亡的组织和器官,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福音,是未来生物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人造组织内血液循环的缺失,很多已经培育成一定规模的人工组织或器官无法及时获得培养液内的营养物质或氧气而失、死亡,这成为阻碍组织工程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人造血管逐渐成为组织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前提。由于分子的扩散效应,人造血管必须足够微细才能使得人造细胞能够主动吸收200μm以内的营养物质。就目前而言,人造微血管需要满足外径范围通常是200-250μm。总体而言,人工微血管的制备主要是机械接触式操作和基于微流控芯片两种方式。其中,机械接触式操作由于其灵活性高,针对一定粗细范围内的微血管都能够适用。机械接触操作主要使用微纳操作手,在外界复杂的视觉系统的检测和控制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进气管(2)、培养皿(3)、收集柱(4)、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变向阀(6)、右进气管(7);/n培养皿(3)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两腔室中间的隔板开有阵列式排布的小通孔;上腔室装有含有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的培养液;下腔室左右两侧开有长孔,分别对应联通左进气管(2)和右进气管(7)。/n变向阀(6)的一端固定在两腔室中间的隔板的下表面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相邻两列小通孔之间均固定有一组变向阀(6);变向阀(6)轻质柔性材料制作,在左进气管(2)和右进气管(7)进气的作用下,可向右或者向左弯折,并覆盖住隔板上其右侧或者左侧的一列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进气管(2)、培养皿(3)、收集柱(4)、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变向阀(6)、右进气管(7);
培养皿(3)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两腔室中间的隔板开有阵列式排布的小通孔;上腔室装有含有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的培养液;下腔室左右两侧开有长孔,分别对应联通左进气管(2)和右进气管(7)。
变向阀(6)的一端固定在两腔室中间的隔板的下表面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相邻两列小通孔之间均固定有一组变向阀(6);变向阀(6)轻质柔性材料制作,在左进气管(2)和右进气管(7)进气的作用下,可向右或者向左弯折,并覆盖住隔板上其右侧或者左侧的一列小通孔;
收集柱(4)以阵列的形式固定在隔板的上表面,隔板上相邻两列小通孔之间设置一列收集柱(4),用于收集漂浮下来的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台(1),用于对培养皿(3)的支撑和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明李玉洋黄强新井健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