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420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2
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包括罐体,罐体的内顶部固定安装照明灯,罐体的右侧外壁固定安装支撑板,罐体的右侧壁中部对应电机开设第一通孔,电机的输出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第一轴的左端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蒸汽管,固定管的左端连通有蒸汽供应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个电机工作带动其输出轴转动实现了多个功能,功能其一为通过第一轴带动第一转盘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轴环绕蒸汽管转动,对筒体内的培养液完全杀菌;功能其二带动筒体内的搅拌叶片对培养液进行均匀搅拌,使得培养液不易产生沉淀;功能其三为通过带动第一风扇叶片与第二风扇叶片旋转产生风力,使得蒸汽与无菌空气在罐体内流动的更快,提高了放线菌的发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
技术介绍
放线菌是土壤中大量存在的一类重要微生物资源,可以产生种类多样的次生代谢活性物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多个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研究放线菌的过程中发现改变放线菌的营养物质即培养液,可能导致放线菌的次生代谢物即抗生素的性质发生改变,因此通过许多培养皿对同一种放线菌进行培养,保证温度、渗碳度等条件相同,而培养液的营养物质不同,但是由于多个培养皿的存在,难以同时将所有培养皿内的条件控制相同,且多个培养皿同时培养占用的空间大,整个培养系统较为臃肿,且现有的放线菌在培养时由于条件较差使得产生次生代谢物的速度较慢,不利于生产与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包括罐体,罐体的内顶部固定安装照明灯,罐体的右侧外壁固定安装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电机,罐体的右侧壁中部对应电机开设第一通孔,电机的输出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第一轴的左端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蒸汽管,第一轴与第一通孔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罐体的左侧内壁中部固定安装左右两端均开口的固定管,固定管的左端连通有蒸汽供应装置,固定管的右端套装蒸汽管且固定管与蒸汽管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蒸汽管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七通孔,第一轴的中部外圈均匀固定安装有数根第一风扇叶片,第一风扇叶片位于罐体内部,第一风扇叶片的左侧设有第一转盘,第一轴的左端穿过第一转盘的中心处并与其固定连接,罐体的右侧壁对应第一风扇叶片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的右端固定配合安装有进气阀门,进气阀门的右端连通有无菌空气发生装置,第一转盘的盘面上对应风扇叶片开设有数个第一透气孔,固定管的外侧设有中心处开孔的第二转盘,第二转盘与第一转盘同心,第二转盘的中心孔与固定管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蒸汽管的左端外圈均匀固定安装数根第二风扇叶片,第二转盘的盘面对应第二风扇叶片开设有数个第二透气孔,罐体的左侧壁对应第二风扇叶片开设出气孔,出气孔的左端固定配合安装出气阀门,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轴承连接有数根第二轴,所有的第二轴围绕第一转盘的中心处环形均匀分布,第二轴的外圈均设有数个上端开口的筒体,筒体的左右侧壁对应第二轴均开设第二通孔,第二轴穿过对应的第二通孔并与其均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第二轴位于筒体内的部分轴体的外圈均固定安装有数根搅拌叶片,筒体的底部均通过绳子固定连接有配重块,罐体右端的上下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齿圈,齿圈位于筒体的右侧,第二轴的右端外圈均固定套装齿轮,齿轮与齿圈的内侧均啮合配合,罐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设有自动放气装置,罐体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器,照明灯、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所述的自动放气装置包括一个限位环、数个弹簧、一个活塞块,第三通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底部通过数个弹簧固定连接有活塞块,活塞块将第三通孔密封,活塞块可以在第三通孔内上下移动,活塞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左侧壁开设有第四通孔,罐体的顶部对应第四通孔开设有L型通道,L型通道位于第四通孔的上侧。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所述的L型通道的上端固定配合安装有单向出气阀。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所述的蒸汽供应装置包括一个水箱、一个加热装置、一个液位传感器、一个电磁阀,罐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箱,水箱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加热装置,水箱的左侧壁开设有注水孔,注水孔的左端固定配合安装电磁阀,电磁阀左侧通过水管连接有供水装置,水箱的右侧内壁上端对应注水孔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加热装置、液位传感器、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水箱顶壁的内部开设第一槽道,第一槽道与水箱内部之间通过数个第五通孔连通,罐体的左侧壁内部对应第一槽道开设第二槽道,第二槽道的上端与固定管连通,第二槽道的下端与第一槽道连通。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所述的罐体顶部对应同一根第二轴上的筒体均开设有第六通孔,第六通孔内均配合安装密封塞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先往不同的筒体内分别加入含有不同营养物质的培养液,接着打开蒸汽供应装置,蒸汽供应装置往固定管内输送蒸汽,接着蒸汽进入到蒸汽管内,然后从第七通孔内逸散出去,此时,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着第一轴旋转,第一轴带动蒸汽管旋转,从而使得蒸汽管内的蒸汽从管内均匀的逸散出去,第一轴带动第一转盘转动,第二轴与其上的筒体、齿轮均随着第一转盘环绕蒸汽管转动,筒体在环绕蒸汽管转动时使得蒸汽均匀的从筒体的上端开口进入到每一个筒体内,进而对筒体内的培养液进行高温灭菌,同时齿轮在随第二轴转动时与齿圈啮合传动从而带动第二轴自转,第二轴自转时带动搅拌叶片在筒体内转动从而对培养液进行搅拌,以更快的将高温蒸汽混入培养液内,进而对培养液进行快速高效的高温灭菌,且使得培养液得到充分的搅拌防止沉淀有利于提高防线菌种发酵质量,同时,由于筒体与第二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筒体的底部又通过绳子挂有配重块,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使得筒体在随着第二轴转动时其上端开口始终朝上,防止培养液从筒体内洒出,且第一风扇叶片、第二风扇叶片在第一轴的带动下旋转产生风力,从而使得蒸汽在罐体内快速流动,从而使其更加容易混入培养液内,在蒸汽高温灭菌完毕后,关闭蒸汽供应装置,同时打开进气阀门与出气阀门,第一风扇叶片与第二风扇叶片快速旋转从而将罐体内的高温蒸汽吹出到外界,以加快本专利技术的降温速度,相对于传统的外部降温,从内部将高温蒸汽直接吹出然后继续从内部对罐体进行风冷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更加快速降温至所需要的温度,在本专利技术冷却至想要的温度后,关闭进气阀门与出气阀门,接着在所有的筒体内注入放线菌进行培养,在放线菌需要光照时打开照明灯,由于筒体一直在旋转,因此使得筒体内的放线菌受到的光照更加均匀,从而保证放入不同筒体内的放线菌只有培养液不同这一单一变量,同时在放线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定时打开进气阀门通入无菌空气以增加培养液的溶氧度,同理,无菌空气通入罐体后经过第一风扇叶片与第二风扇叶片的共同作用下在罐体内快速流动,同时搅拌叶片持续进行旋转搅拌从而使得无菌空气可以更快的融入培养液以增加培养液的溶氧度,进而加快放线菌次代谢物质的生成,当罐体内由于放线菌产生的废气不断增多而导致罐体内压强升高时,自动放气装置可将罐体内的空气导出到外界,从而保证放线菌的正常生长;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一个电机工作带动其输出轴转动实现了多个功能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便于安装与维修,功能其一为通过第一轴带动第一转盘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轴环绕蒸汽管转动,使得高温蒸汽能够均匀进入筒体内从而对培养液进行灭菌,否则由于蒸汽往上运动的特性会使得处于上侧的筒体内进入较多蒸汽,而下侧筒体内的培养液则没有完全杀菌,导致影响后续放线菌种的生长,且在筒体内加入放线菌后,由于筒体始终旋转,从而使得照明灯对筒体内的放线菌提供更加均匀的光照;功能其二为通过第一轴带动蒸汽管转动,从而使得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罐体(1)的内顶部固定安装照明灯(41),罐体(1)的右侧外壁固定安装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电机(3),罐体(1)的右侧壁中部对应电机(3)开设第一通孔(4),电机(3)的输出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5),第一轴(5)的左端穿过第一通孔(4)后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蒸汽管(6),第一轴(5)与第一通孔(4)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罐体(1)的左侧内壁中部固定安装左右两端均开口的固定管(7),固定管(7)的左端连通有蒸汽供应装置,固定管(7)的右端套装蒸汽管(6)且固定管(7)与蒸汽管(6)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蒸汽管(6)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七通孔(8),第一轴(5)的中部外圈均匀固定安装有数根第一风扇叶片(9),第一风扇叶片(9)位于罐体(1)内部,第一风扇叶片(9)的左侧设有第一转盘(10),第一轴(5)的左端穿过第一转盘(10)的中心处并与其固定连接,罐体(1)的右侧壁对应第一风扇叶片(9)开设有进气孔(11),进气孔(11)的右端固定配合安装有进气阀门(12),进气阀门(12)的右端连通有无菌空气发生装置,第一转盘(10)的盘面上对应风扇叶片(9)开设有数个第一透气孔(13),固定管(7)的外侧设有中心处开孔的第二转盘(14),第二转盘(14)与第一转盘(10)同心,第二转盘(14)的中心孔与固定管(7)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蒸汽管(6)的左端外圈均匀固定安装数根第二风扇叶片(15),第二转盘(14)的盘面对应第二风扇叶片(15)开设有数个第二透气孔(16),罐体(1)的左侧壁对应第二风扇叶片(15)开设出气孔(22),出气孔(22)的左端固定配合安装出气阀门(23),第一转盘(10)与第二转盘(14)之间轴承连接有数根第二轴(17),所有的第二轴(17)围绕第一转盘(10)的中心处环形均匀分布,第二轴(17)的外圈均设有数个上端开口的筒体(18),筒体(18)的左右侧壁对应第二轴(17)均开设第二通孔(19),第二轴(17)穿过对应的第二通孔(19)并与其均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第二轴(17)位于筒体(18)内的部分轴体的外圈均固定安装有数根搅拌叶片(20),筒体(18)的底部均通过绳子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1),罐体(1)右端的上下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齿圈(50),齿圈(50)位于筒体(18)的右侧,第二轴(17)的右端外圈均固定套装齿轮(51),齿轮(51)与齿圈(50)的内侧均啮合配合,罐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24),第三通孔(24)内设有自动放气装置,罐体(1)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器(34),照明灯(41)、电机(3)均与控制器(34)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放线菌液体发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罐体(1)的内顶部固定安装照明灯(41),罐体(1)的右侧外壁固定安装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电机(3),罐体(1)的右侧壁中部对应电机(3)开设第一通孔(4),电机(3)的输出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5),第一轴(5)的左端穿过第一通孔(4)后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蒸汽管(6),第一轴(5)与第一通孔(4)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罐体(1)的左侧内壁中部固定安装左右两端均开口的固定管(7),固定管(7)的左端连通有蒸汽供应装置,固定管(7)的右端套装蒸汽管(6)且固定管(7)与蒸汽管(6)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蒸汽管(6)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七通孔(8),第一轴(5)的中部外圈均匀固定安装有数根第一风扇叶片(9),第一风扇叶片(9)位于罐体(1)内部,第一风扇叶片(9)的左侧设有第一转盘(10),第一轴(5)的左端穿过第一转盘(10)的中心处并与其固定连接,罐体(1)的右侧壁对应第一风扇叶片(9)开设有进气孔(11),进气孔(11)的右端固定配合安装有进气阀门(12),进气阀门(12)的右端连通有无菌空气发生装置,第一转盘(10)的盘面上对应风扇叶片(9)开设有数个第一透气孔(13),固定管(7)的外侧设有中心处开孔的第二转盘(14),第二转盘(14)与第一转盘(10)同心,第二转盘(14)的中心孔与固定管(7)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蒸汽管(6)的左端外圈均匀固定安装数根第二风扇叶片(15),第二转盘(14)的盘面对应第二风扇叶片(15)开设有数个第二透气孔(16),罐体(1)的左侧壁对应第二风扇叶片(15)开设出气孔(22),出气孔(22)的左端固定配合安装出气阀门(23),第一转盘(10)与第二转盘(14)之间轴承连接有数根第二轴(17),所有的第二轴(17)围绕第一转盘(10)的中心处环形均匀分布,第二轴(17)的外圈均设有数个上端开口的筒体(18),筒体(18)的左右侧壁对应第二轴(17)均开设第二通孔(19),第二轴(17)穿过对应的第二通孔(19)并与其均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第二轴(17)位于筒体(18)内的部分轴体的外圈均固定安装有数根搅拌叶片(20),筒体(18)的底部均通过绳子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1),罐体(1)右端的上下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齿圈(50),齿圈(50)位于筒体(18)的右侧,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刘玉涛薛泉宏逯腊虎温宏伟孙黛珍张东旭张婷袁凯张伟史晓芳郑军郑兴卫单皓闫金龙崔欢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