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40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罐,包括鼓形的罐体,罐体上方设有入口电动阀,进料管通过入口电动阀与设于罐体内部的胶球相连,罐体下方设有出口电动阀,出料管与出口电动阀相连,罐体是的壁面是双侧结构,进水管从罐体的上方一侧与壁间夹层连通,出水管从罐体的下方相对于进水管的另一侧与壁间夹层连通,罐体下方相对于出水管的对侧设有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喷嘴,罐体上方相对于进水管的对侧设有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限压阀,限压阀与排气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聚羧酸减水剂成品溶液出料的品质,减少应用于工程上的隐患,且设备占地面积小,便于与现有生产设备配套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罐
本技术属于工业化学品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罐。
技术介绍
聚羧酸减水剂母液通常呈微酸性,使用前需要添加含糖组份(如白糖)或有糖份残留的葡萄糖酸钠等成份进行功能化改性。但是,这些含糖组份在高温及微酸性环境下容易发酵,滋生细菌、真菌、微生物。虽然目前很多生产者会在复配过程中额外添加防腐剂预防产品腐败,然而,大量实践证明,由于外加剂使用现场大多位于室外露天场所,贮存条件较差,即使添加大量防腐剂导致成本显著增加,往往也难以阻止复配产品腐败。此外,也有部分厂家在发生腐败后添加杀菌剂处理后再清洗已污染的容器,但由于清洁难度较大、生产时间较长,容易存在卫生死角,影响最终杀菌效果。一旦这些未处理彻底的产品回收利用时,还会对运输车辆上的贮槽、复配搅拌罐等设备进行二次污染,最终导致聚羧酸减水剂制备、存储、运输等过程中存在多次重复污染,大面积影响复配成品品质,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并增加质量事故发生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罐,能对聚羧酸减水剂的成品溶液进行过滤、降温、杀菌,最大程度保证出料成品的品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羧酸减水剂中转罐,包括鼓形的罐体,罐体上方设有入口电动阀,进料管通过入口电动阀与设于罐体内部的胶球相连,罐体下方设有出口电动阀,出料管与出口电动阀相连,罐体是的壁面是双侧结构,进水管从罐体的上方一侧与壁间夹层连通,出水管从罐体的下方相对于进水管的另一侧与壁间夹层连通,罐体下方相对于出水管的对侧设有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喷嘴,罐体上方相对于进水管的对侧设有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限压阀,限压阀与排气管相连。所述的进水管引入温度在40℃以下的冷却水。所述的喷嘴引入浓度3%以下的双氧水稀溶液。所述的胶球采用耐腐蚀的工业橡胶制成,其上均匀设有致密通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进料管与现有的聚羧酸减水剂制备装置相连接,聚羧酸减水剂成品溶液通过进料管、入口电动阀进入胶球,由于胶球表面设有致密通孔,因此可以对聚羧酸减水剂成品溶液进行过滤,去除未溶解的反应物、杂质等,提高成品品质;2、通过进水管引入了冷却水对罐体整体进行冷却,使得聚羧酸减水剂溶液迅速降温,减小了高温存储条件下溶液变质的风险,尚有余温的冷却水通过出水管引出后可以送去生产设备其他部分循环利用;3、通过喷嘴引入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臭氧或环氧乙烷气体,同时通过限压阀控制罐内气体压力并通过排气管将废气引出,引出后的废气既可以集中处理也可以引回至喷嘴循环利用,安全环保,且罐体整体呈鼓形,罐内消毒无死角,容易清洗维护。本技术可以对聚羧酸减水剂成品同时实现过滤、降温、杀菌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聚羧酸减水剂成品溶液出料的品质,减少应用于工程上的隐患,且设备占地面积小,便于与现有生产设备配套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罐体,2—入口电动阀,3—进料管,4—出口电动阀,5—出料管,6—进水管,7—出水管,8—喷嘴,9—限压阀,10—排气管,11—胶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侧”、“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电动阀”、“限压阀”、“喷嘴”等名词术语均为现代化工业已大量采用的现有成熟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从现有技术中获得并采用,不属于本技术独有的专利技术创造,但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创造性。如图1~图2,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罐,包括鼓形的罐体1,罐体1上方设有入口电动阀2,进料管3通过入口电动阀2与设于罐体1内部的胶球11相连,罐体1下方设有出口电动阀4,出料管5与出口电动阀4相连,罐体1是的壁面是双层结构,进水管6从罐体1的上方一侧与壁间夹层连通,出水管7从罐体1的下方相对于进水管6的另一侧与壁间夹层连通,罐体1下方相对于出水管7的对侧设有与罐体1内部相连通的喷嘴8,罐体1上方相对于进水管6的对侧设有与罐体1内部相连通的限压阀9,限压阀9与排气管10相连。所述的进水管6引入温度在40℃以下的冷却水。所述的喷嘴8引入浓度3%以下的双氧水稀溶液。所述的胶球11采用耐腐蚀的工业橡胶制成,其上均匀设有致密通孔。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进料管3将聚羧酸减水剂成品溶液通过入口电动阀2送入胶球11,聚羧酸减水剂成品溶液从胶球11上的致密通孔中进入罐体1内部,溶液内未溶解的反应物、杂质等被过滤留在胶球11之中;通过进水管6将40℃以下的冷却水引入罐体1壁面的双层结构内,冷却水对罐体1整体进行降温,并从出水管7中引出;与此同时,使用喷嘴8将双氧水稀溶液喷入罐体1内部对聚羧酸减水剂成品溶液进行杀菌消毒,当罐内气压到达阈值时多余气体由限压阀9从排气管10中引出。需要取出成品时,将经过上述过程的聚羧酸减水剂成品溶液通过出口电动阀4从出料管5排出即可。以上实施方案是结合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最佳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限制了本技术的范围,很显然,在本技术的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说明,任何在本技术的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动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罐,其特征在于:包括鼓形的罐体(1),罐体(1)上方设有入口电动阀(2),进料管(3)通过入口电动阀(2)与设于罐体(1)内部的胶球(11)相连,罐体(1)下方设有出口电动阀(4),出料管(5)与出口电动阀(4)相连,罐体(1)是的壁面是双侧结构,进水管(6)从罐体(1)的上方一侧与壁间夹层连通,出水管(7)从罐体(1)的下方相对于进水管(6)的另一侧与壁间夹层连通,罐体(1)下方相对于出水管(7)的对侧设有与罐体(1)内部相连通的喷嘴(8),罐体(1)上方相对于进水管(6)的对侧设有与罐体(1)内部相连通的限压阀(9),限压阀(9)与排气管(10)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罐,其特征在于:包括鼓形的罐体(1),罐体(1)上方设有入口电动阀(2),进料管(3)通过入口电动阀(2)与设于罐体(1)内部的胶球(11)相连,罐体(1)下方设有出口电动阀(4),出料管(5)与出口电动阀(4)相连,罐体(1)是的壁面是双侧结构,进水管(6)从罐体(1)的上方一侧与壁间夹层连通,出水管(7)从罐体(1)的下方相对于进水管(6)的另一侧与壁间夹层连通,罐体(1)下方相对于出水管(7)的对侧设有与罐体(1)内部相连通的喷嘴(8),罐体(1)上方相对于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双平周芬朱华雄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苏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