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27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输出部、导丝引导部、调节控制部,所述导丝引导部包括引导壳体,所述引导壳体沿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调节控制部通过引导壳体控制所述导丝输出部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旋转角度,所述导丝输出部远端的端面上设有导丝输出孔、照明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通过在导丝输出部远端的端面上设照明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使得手术过程中内部有足够的用于观察的光源,并且能够持续观察内部的影响,设备空间小结构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为一体的新兴学科,由于其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介入器材导入人体病灶进行微创治疗,能够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局部,同时又没有大的创伤,因此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疾病种类非常多,几乎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主要疾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很多,首先可以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介入技术包括各种经皮穿刺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囊肿脓肿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胆道结石和肾结石微创取石术、骨转移或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然而,普通植入器进入人体腔道弯角处时无法继续通过,导致手术风险大增或手术失败。指引导丝可以作为人体自然腔道内的“轨道”,便于在使用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在人体自然腔道内输送体内医疗器械,例如支架、球囊等。指引导丝通过狭长的人体自然孔道后,为球囊导管或支架等微型医疗器械送达狭窄病变处加压扩展提供“轨道”,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具体地,现有技术导丝输送原理及过程可参考公开号CN209004990U、CN208851536U、CN208582446U和CN106823106A等相关专利。以其中一篇现有技术为例,公开号为CN106823106A的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导丝输送装置,包括注射器连接部,注射器连接部的上方设前输送部和后输送部,前输送部和后输送部之间留有距离形成助推空间;前输送部内部设前输送通道,后输送部内部设后输送通道;前输送部前端与三通鲁尔接头的第一接头连接,三通鲁尔接头与前输送通道连通;第一接头与前输送通道之间设密封垫,密封垫上设十字形或一字形的切口;三通鲁尔接头的第二接头用于连接针头,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前输送通道和后输送通道在一条直线上;三通鲁尔接头的第三接头连接连接管;后输送部的后端连接导丝鞘,导丝鞘与后输送通道连通。现有技术中进行介入治疗时,通常是单独使用超声导管和导丝导管,需要在超声定位后先撤出超声导管,然后送入导丝导管,使用导丝来进行穿通,同时还需保留之前超声定位的影像来进行对比,操作繁琐,而且需要术者根据之前的超声影像去操控导丝,对术者要求高,手术效率低,并导致手术成功率下。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持续提供影像,方便观察导丝输送的医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通过在导丝输出部远端的端面上设照明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丝输送装置无法持续观察手术内部影像且辅助设备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包括导丝输出部、导丝引导部、调节控制部,导丝引导部包括引导壳体,引导壳体沿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调节控制部通过引导壳体控制导丝输出部的相对于中心轴线的旋转角度,导丝输出部远端的端面上设有导丝输出孔、照明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进一步地,照明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均连接电源线,电源线用于向照明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提供外部电源供给的电能,图像获取装置还连接有数据传输线,数据传输线用于传输图像获取装置获得的图像信号。进一步地,调节控制部包括旋转外壳,旋转外壳设有导丝穿过的通道,旋转外壳与引导壳体固定连接,引导壳体和旋转外壳均设有容纳电源线和数据传输线的空间。进一步地,旋转外壳外面套设有固定外壳,旋转外壳能够相对于固定外壳旋转,旋转外壳和固定外壳之间设有第一导电圈组和第二导电圈组,第一导电圈组和第二导电圈均与旋转外壳固定连接,电源线与第一导电圈组电连接,数据传输线与第二导电圈组电连接,第一导电圈组与供能端电连接,第二导电圈组与图像数据传输端电连接。进一步地,供能端连接有第一导电片组,图像数据传输端连接有第二导电片组,第一导电片组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产生的偏置力与第一导电圈组接触,第二导电片组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产生的偏置力与第二导电圈组接触,供能端与图像数据传输端均与固定外壳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供能端与图像数据传输端集成设置为一个输入输出端。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片组包括零线导电片和火线导电片,第一导电圈组包括与零线导电片和火线导电片对应的零线导线圈和火线导电线圈,电源线包括电源零线和电源火线,电源零线和电源火线分别与零线导线圈和火线导电线圈对应电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导电圈组包括图像信号传输圈,图像信号传输圈与数据传输线电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导电圈组还包括图像控制信号传输圈,图像获取装置还电连接有图像控制线,图像控制线同时与图像控制信号传输圈电连接,图像控制线用于向图像获取装置传输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图像获取装置的拍摄角度和/或拍摄焦距。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片组、第一导电圈组、第二导电片组和第二导电圈组均为可导电的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成。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通过在导丝输出部远端的端面上设照明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使得手术过程中内部有足够的用于观察的光源,并且能够持续观察内部的影响,设备空间小结构简便;2)设置导电线圈组通过导电片组外接供能端,并且导电片组的自身弹性形变产生的偏置力始终与对应的导电圈组接触,使得导电线圈组与对应的导线可随着导丝输出部一起转动,而输入输出端则保持位置不变从而可以方便连接外接设备;3)导线包括零线、火线、数据传输线和图像控制线,可持续为照明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供电,并且及时获取图像信息和控制图像的角度或焦距。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导丝输出部与导丝引导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导丝输出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导丝输出部去除外壳后的线路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远端的牵引线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调节控制部去掉固定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牵引线在调节控制部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图7去掉手柄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输入输出端在调节控制部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输入输出端部件放大图;附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调节控制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远端是指操作该器械时原理操作者的一端,近端为操作该器械时离操作者近的一端,中心轴线大致为引导壳体的中心轴线,但也不局限于该轴线,可以理解为,本实施例中中心轴线为整个器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输出部(1)、导丝引导部(2)、调节控制部(3),所述导丝引导部(2)包括引导壳体(21),所述引导壳体(21)沿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调节控制部(3)通过引导壳体(21)控制所述导丝输出部(1)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旋转角度,所述导丝输出部(1)远端的端面上设有导丝输出孔(11)、照明装置(12)和图像获取装置(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输出部(1)、导丝引导部(2)、调节控制部(3),所述导丝引导部(2)包括引导壳体(21),所述引导壳体(21)沿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调节控制部(3)通过引导壳体(21)控制所述导丝输出部(1)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旋转角度,所述导丝输出部(1)远端的端面上设有导丝输出孔(11)、照明装置(12)和图像获取装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12)和所述图像获取装置(13)均连接电源线(14),所述电源线(14)用于向所述照明装置(12)和所述图像获取装置(13)提供外部电源供给的电能,所述图像获取装置(13)还连接有数据传输线(15),所述数据传输线(15)用于传输图像获取装置获得的图像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控制部(3)包括旋转外壳(33),旋转外壳(33)设有导丝穿过的通道,所述旋转外壳(33)与所述引导壳体(21)固定连接,所述引导壳体(21)和所述旋转外壳(33)均设有容纳所述电源线(14)和所述数据传输线(15)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外壳外面套设有固定外壳(35),所述旋转外壳(33)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外壳(35)旋转,所述旋转外壳(33)和所述固定外壳(35)之间设有第一导电圈组和第二导电圈组,所述第一导电圈组和第二导电圈均与所述旋转外壳(33)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线(14)与所述第一导电圈组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线(15)与所述第二导电圈组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圈组与供能端(51)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圈组与图像数据传输端(5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导丝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端(51)具有有第一导电片组,所述图像数据传输端(52)具有第二导电片组,第一导电片组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产生的偏置力与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长林金富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