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22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射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包括针筒、针头、活塞、活塞杆和套筒,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所述活塞和活塞杆设置在针筒内部,所述针头设置在所述针筒的端部,所述套筒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套筒另一端设置有小孔,所述针筒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使得所述针头能够伸出所述小孔,所述针筒与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锁止装置,本注射器能够使用,通过可调整针头伸出套筒长度的方式,使得能够减少对患者造成针头插入过深或者针头插入过浅的情况,避免患者由于针头插入过深或过浅造成的不适,避免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的患病和感染几率,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
本技术涉及注射器
,特别是一种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
技术介绍
注射,指的是借助注射器一类的医疗器械将液体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根据注射目的和种类的不同,对注射的部位、角度以及深度都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注射器的针头的长度不能改变,医护人员的水平不一,导致在进行注射操作时往往不能准确的把握注射的深度。一般都是根据医护人员自身的经验对注射的深度进行判断,容易发生注射不规范的现象;此外,由于近年来慢性病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患者采取自己或者家人给自己注射药品的情况,此外也难以保证注射的准确度;同时由于患者的肥胖程度不一样,针头插入进人体的长度也会不一样,会出现药液没有注射进胖患者的肌肉中的现象,或针头插入瘦患者的肌肉较深造成瘦患者不适的现象。这些注射不规范的现象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增加注射部位的患病和感染几率。目前的注射器在操作中针筒手是直的,比较短,在注射操作过程中基本无法实现单手操作,在针头扎进人体的时候,需要先抽回药液,看有无回血,有回血证明针头已经刺穿血管,注射的药物由于浓度较大,直接进入血管中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我们常常需要一只手手持针筒,另一只手手持活塞杆回抽,来观察是否有回血,这使得注射过程复杂且麻烦,提高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注射器的针头的长度不能改变,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注射药物时,主要根据医护人员的水平来判断插入进患者体内的针头长度,使得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针头插入过深或者针头插入过浅的情况,提供一种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包括针筒、针头、活塞、活塞杆和套筒,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所述活塞和活塞杆设置在针筒内部,所述针头设置在所述针筒的端部,所述套筒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套筒另一端设置有小孔,所述针筒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使得所述针头能够伸出所述小孔,所述针筒与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锁止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针筒的外壁在轴向上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的卡扣,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配合组成所述锁止装置,医护人员通过将针筒在套筒内部转动,使得卡扣与卡槽相离,通过轴向移动针筒,待针头伸出套筒的长度合适的时候,通过转动针筒,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使得针筒与套筒锁止,不会出现针筒相对套筒轴向移动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槽为U形槽,所述卡扣为与所述U形槽匹配的插杆,使得针筒与套筒能够通过U形槽和插杆配合实现锁止,并且通过转动针筒使得插杆与U形槽分离,针筒轴向移动能够使得插杆与其他U形槽配合,从而实现调节针头伸出套筒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槽为锥形槽,所述卡扣与所述锥形槽匹配的锥形杆,使得针筒与套筒能够通过锥形槽与锥形杆的配合实现锁止,并且通过转动针筒使得锥形杆与锥形槽分离,针筒轴向移动能够使得锥形杆与其他锥形槽配合,从而实现调节针头伸出套筒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筒的内壁在轴向上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针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的卡扣,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组成所述锁止装置,医护人员通过将针筒在套筒内部转动,使得卡扣与卡槽相离,通过轴向移动针筒,待针头伸出套筒的长度合适的时候,通过转动针筒,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使得针筒与套筒锁止,不会出现针筒相对套筒轴向移动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槽为U形槽,所述卡扣为与所述U形槽匹配的插杆,使得针筒与套筒能够通过U形槽和插杆配合实现锁止,并且通过转动针筒使得插杆与U形槽分离,针筒轴向移动能够使得插杆与其他U形槽配合,从而实现调节针头伸出套筒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槽为锥形槽,所述卡扣与所述锥形槽匹配的锥形杆,使得针筒与套筒能够通过锥形槽与锥形杆的配合实现锁止,并且通过转动针筒使得锥形杆与锥形槽分离,针筒轴向移动能够使得锥形杆与其他锥形槽配合,从而实现调节针头伸出套筒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针筒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组成所述锁止装置,针筒与套筒通过螺纹连接,使得针筒能够相对套筒轴向移动,螺纹的配合能够实现针筒与套筒的锁止,螺纹结构实现了两个功能,使得注射器结构简单。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筒的外侧设置有两个手柄,两个所述手柄相对所述套筒的轴线对称,医护人员在进行注射的时候,大拇指压持活塞杆的端部,食指和中指放在两个手柄上进行借力,使得能够快速完成注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手柄上设置有套环,所述活塞杆的远离所述活塞一端设置有套环,拇指、食指和中指均放置在套环中,在针头插入注射部位之后,单手可通过拇指回收的方式来观察是否回血,使得单手便能完成回血操作,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手柄的靠近所述针头一侧设置有弧形凹槽,食指和中指与弧形凹槽接触,弧形凹槽的结构与手指结构类似,提高了医患人员的舒适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筒和所述针筒均为医用透明材料,所述针筒上设置有容积刻度,医用透明材料为PVC。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筒的远离所述开口一端设置为锥形,所述小孔设置在所述锥形套筒的中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传统的注射器的针筒外部设置了套筒,针筒滑动设置在套筒内,针筒在滑动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针头所伸出套筒外的长度,然后通过锁止装置将针筒与套筒固定,使得能够本注射器能够使用,通过可调整针头伸出套筒长度的方式,使得能够减少对患者造成针头插入过深或者针头插入过浅的情况,避免患者由于针头插入过深或过浅造成的不适,避免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的患病和感染几率,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2、由于现有的注射器使用完之后均需要通过回帽之后再丢弃,医护人员在将防护帽固定在针头处时,由于针头太小以及个人的疏忽等,易造成回帽失败,医护人员被针扎的情况,造成医护人员的感染,通过本方案,在注射完毕之后,针筒在套筒内滑动使得针头全部进入套筒中,再通过锁止装置锁止,使得能够避免医护人员被针扎的情况,避免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的投影图;图3为图2中B-B的剖面图;图4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B-B的另一结构的剖面图;图6为图5中D处的放大图;图中标记:1-针筒,2-针头,3-活塞,4-活塞杆,5-套筒,6-开口,7-小孔,8-锁止装置,9-卡槽,10-卡扣,13-手柄,14-套环,15-弧形凹槽,16-容积刻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1)、针头(2)、活塞(3)、活塞杆(4)和套筒(5),所述活塞(3)与所述活塞杆(4)的端部固定,所述活塞(3)和活塞杆(4)设置在针筒(1)内部,所述针头(2)设置在所述针筒(1)的端部,所述套筒(5)一端设置有开口(6),所述套筒(5)另一端设置有小孔(7),所述针筒(1)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5)内使得所述针头(2)能够伸出所述小孔(7),所述针筒(1)与所述套筒(5)之间设置有锁止装置(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1)、针头(2)、活塞(3)、活塞杆(4)和套筒(5),所述活塞(3)与所述活塞杆(4)的端部固定,所述活塞(3)和活塞杆(4)设置在针筒(1)内部,所述针头(2)设置在所述针筒(1)的端部,所述套筒(5)一端设置有开口(6),所述套筒(5)另一端设置有小孔(7),所述针筒(1)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5)内使得所述针头(2)能够伸出所述小孔(7),所述针筒(1)与所述套筒(5)之间设置有锁止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外壁在轴向上设置有多个卡槽(9),所述套筒(5)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卡槽(9)匹配的卡扣(10),所述卡槽(9)与所述卡扣(10)配合组成所述锁止装置(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9)为U形槽,所述卡扣(10)为与所述U形槽匹配的插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肌肉注射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9)为锥形槽,所述卡扣(10)为与所述锥形槽匹配的锥形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肌肉注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王若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