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及制备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802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及制备工艺,属于鞍架钢筋网笼循环运输线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组网架、网笼转运吊机、防腐浸渍槽、电动鞍架输送机一、烘干箱、插钎机、拔钎机、浸蜡筒、电动鞍架输送机二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拔钎机、浸蜡筒、电动鞍架输送机二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依次设置,电动鞍架输送机一和插钎机依次设置,形成两条平行的输送路径,组网架、一条输送路径的端头、防腐浸渍槽和另一条输送路径的端头依次置于网笼转运吊机下方,连成自动化循环路径,该循环系统通过可调节高度的组网架和可调速度的电动鞍架输送机之间的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浸蜡、防腐和烘干提高了钢钎使用寿命和钢筋网笼的质量且不会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及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制作过程中的鞍架钢筋网笼循环运输线领域,特别是用于制造加气混凝土板材线成品过程中的鞍架钢筋网笼自动循环运输线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通常混凝土结构拥有较强的抗压强度,但抗拉强度较低,任何显著的拉弯作用都会使其微观晶格结构开裂和分离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而钢筋抗拉强度非常高,因此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等加劲材料的方式应运而生。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预埋有钢筋网笼的加气混凝土板材是建筑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在国内大多数加气混凝土板材线成品生产厂家,对成品板材制作过程中钢筋网笼的处理,还停留在人工操作循环或简单的运输作业,但这种处理方式人员投入的数量较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故市场上需要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新型板材线钢筋网笼鞍架循环工艺来改善这种现象。经检索,中国专利号ZL201510105605.1,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11月9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加气混凝土板材线鞍架循环系统,该申请案包括电动鞍架输送机、手动鞍架输送机、鞍架座、鞍架座摆渡车、轨道、插扦机、拔扦机和插拔扦机行走梁架,电动鞍架输送机设置两台,第一电动鞍架输送机设置在拔扦机行走梁架下方,第二电动鞍架输送机设置在插扦机行走梁架下方,手动鞍架输送机设置在第一电动鞍架输送机和轨道之间,与第一电动鞍架输送机处于同一平面上;鞍架座可在电动鞍架输送、鞍架座摆渡车和手动鞍架输送机上运动,并带动安装在其上面的鞍架运动;所述的插扦机、拔扦机分别设置在插扦机行走梁架、拔扦机行走梁架上。该申请案为钢筋网笼的生产处理提供了工业化生产运输线。但该申请案中人工在手动鞍架输送机上进行组网,组网后再推至鞍架座摆渡车,整个循环过程中的速度取决于人工组网的速度,生产效率仍不够高。又如,中国专利号ZL2016209663279,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3月15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钢筋网笼吊架循环输送系统,该申请案包括插钎起重机、拔钎起重机、吊架输送装置、模具输送装置和钢筋网笼组装车,插钎起重机和拔钎起重机两者间隔一定距离且平行设置,吊架输送装置和模具输送装置的两端均延伸至两个起重机的下方,吊架输送装置用于接收拔钎起重机从钢筋网笼组装车上吊起的安装有钢筋网笼的钢筋网笼吊架,并将其输送至插钎起重机的下方,模具输送装置用于将装有固化后坯体的模具输送至拔钎起重机的下方,钢筋网笼组装车设置于拔钎起重机一端的下方且其走向与拔钎起重机的走向垂直,用于接收拔钎起重机完成拔钎后吊放下的钢筋网笼吊架并完成钢筋网笼的组装。该申请案实现了闭环循环,对钢筋网笼的处理较为简单,仅仅是组网和传输,钢筋网笼的质量有待提高,另外,进行网笼组装时,组装的高度不能调节,不便于人工进行组网,影响组网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钢筋网笼循环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及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其中各个装置进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循环,节约人工成本,且各个装置相互配合,生产效率较高。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包括组网架、网笼转运吊机、电动鞍架输送机组、插钎机和拔钎机;所述的电动鞍架输送机组包括电动鞍架输送机一、电动鞍架输送机二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其中电动鞍架输送机三与电动鞍架输送机二首尾连接,电动鞍架输送机一设置在电动鞍架输送机三与电动鞍架输送机二的一侧,三个电动鞍架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的网笼转运吊机在吊机行走梁上往复移动,其移动方向与电动鞍架输送机组的输送方向垂直,吊机行走梁设置在电动鞍架输送机一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一端的上方,所述的组网架置于吊机行走梁端头下方;所述的插钎机和拔钎机分别在插钎机行走梁和拔钎机行走梁上移动,其移动方向与电动鞍架输送机组的输送方向平行,插钎机行走梁和拔钎机行走梁分别设置在电动鞍架输送机一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二远离吊机行走梁的一端的上方,插钎机行走梁下方设置有模具车。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组网架包括活动单元,所述的活动单元设置有两个,两个活动单元之间设置有固定单元;所述的活动单元包括调节组件、链轮组件一、链轮组件二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链条绕过链轮组件二和链轮组件一,连接至调节组件的活动梁,活动梁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鞍架座(12)在人工推动下沿活动梁(1b12)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调节组件设置有两个,且相对放置,鞍架座放置在相对设置的调节组件之间,并能在活动梁上水平移动;所述的驱动组件设置在调节组件之间,从两侧调节组件绕来的链条,分别自对应驱动链轮的上端和下端绕过,并在电机的驱动下同步卷入、放出,进而使两侧活动梁在竖直方向上同步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活动梁的一端设置有挡块二,另一端设置有挡板座,挡板座通过轴连接有挡板,挡板远离轴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控制挡板绕轴旋转;所述固定单元的固定梁两端设置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的定位块绕转轴旋转。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组网架的固定单元设置在吊机行走梁正下方,鞍架座在组网架上的移动方向与电动鞍架输送机组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的组网架设置有多台。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吊机行走梁下方设置有防腐浸渍槽,该防腐浸渍槽位于电动鞍架输送机一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电动鞍架输送机一外设置有烘干箱;所述的拔钎机行走梁下方设置有浸蜡筒,且该浸蜡筒靠近电动鞍架输送机二。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电动鞍架输送机一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靠近吊机行走梁的端头,均超出吊机行走梁;电动鞍架输送机包括传动装置,通过链轮带动链条移动,进而带动置于链条上的鞍架座移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制备工艺,其步骤为:步骤一、循环开始前,将鞍架安装在鞍架座上,将钢钎安装在鞍架上,将组装好的鞍架座放置在电动鞍架输送机二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上,在其传动装置的作用下输送至网笼转运吊机下方,由电气控制准确定位;步骤二、网笼转运吊机自电动鞍架输送机三上,将鞍架座吊至组网架上,人工将未安装钢筋网笼的鞍架座推至一旁的活动单元,再将之前安装好钢筋网笼的鞍架座推至网笼转运吊机正下方的固定单元上,并由定位组件准确定位;网笼转运吊机吊走鞍架座的同时,人工在活动单元上进行组网;步骤三、网笼转运吊机带着安装有钢筋网笼的鞍架座移动至防腐浸渍槽工位,将钢筋网笼吊入防腐浸渍槽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结束后,网笼转运吊机将安装有钢筋网笼的鞍架座转运至电动鞍架输送机一上,并往插钎机的方向输送,通过烘干箱,直至插钎机停止;步骤四、插钎机行走至电动鞍架输送机一上方,将安装有钢筋网笼的鞍架座吊起,移动至下层模具车上方,向下移动直至钢筋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组网架(1)、网笼转运吊机(2)、电动鞍架输送机组、插钎机(6)和拔钎机(8);/n所述的电动鞍架输送机组包括电动鞍架输送机一(4)、电动鞍架输送机二(10)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11),其中电动鞍架输送机三(11)与电动鞍架输送机二(10)首尾连接,电动鞍架输送机一(4)设置在电动鞍架输送机三(11)与电动鞍架输送机二(10)的一侧,三个电动鞍架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平行;/n所述的网笼转运吊机(2)在吊机行走梁(21)上往复移动,其移动方向与电动鞍架输送机组的输送方向垂直,吊机行走梁(21)设置在电动鞍架输送机一(4)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11)一端的上方,所述的组网架(1)置于吊机行走梁(21)端头下方;/n所述的插钎机(6)和拔钎机(8)分别在插钎机行走梁(61)和拔钎机行走梁(81)上移动,其移动方向与电动鞍架输送机组的输送方向平行,插钎机行走梁(61)和拔钎机行走梁(81)分别设置在电动鞍架输送机一(4)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二(10)远离吊机行走梁(21)的一端的上方,插钎机行走梁(61)下方设置有模具车(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组网架(1)、网笼转运吊机(2)、电动鞍架输送机组、插钎机(6)和拔钎机(8);
所述的电动鞍架输送机组包括电动鞍架输送机一(4)、电动鞍架输送机二(10)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11),其中电动鞍架输送机三(11)与电动鞍架输送机二(10)首尾连接,电动鞍架输送机一(4)设置在电动鞍架输送机三(11)与电动鞍架输送机二(10)的一侧,三个电动鞍架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平行;
所述的网笼转运吊机(2)在吊机行走梁(21)上往复移动,其移动方向与电动鞍架输送机组的输送方向垂直,吊机行走梁(21)设置在电动鞍架输送机一(4)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11)一端的上方,所述的组网架(1)置于吊机行走梁(21)端头下方;
所述的插钎机(6)和拔钎机(8)分别在插钎机行走梁(61)和拔钎机行走梁(81)上移动,其移动方向与电动鞍架输送机组的输送方向平行,插钎机行走梁(61)和拔钎机行走梁(81)分别设置在电动鞍架输送机一(4)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二(10)远离吊机行走梁(21)的一端的上方,插钎机行走梁(61)下方设置有模具车(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网架(1)包括活动单元(1b),所述的活动单元(1b)设置有两个,两个活动单元(1b)之间设置有固定单元(1a);所述的活动单元(1b)包括调节组件(1b1)、链轮组件一(1b2)、链轮组件二(1b3)和驱动组件(1b4),驱动组件(1b4)的链条(1b45)绕过链轮组件二(1b3)和链轮组件一(1b2),连接至调节组件(1b1)的活动梁(1b12),活动梁(1b12)在驱动组件(1b4)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鞍架座(12)在人工推动下沿活动梁(1b12)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组件(1b1)设置有两个,且相对放置,鞍架座(12)放置在相对设置的调节组件(1b1)之间,并能在活动梁(1b12)上水平移动;所述的驱动组件(1b4)设置在调节组件(1b1)之间,从两侧调节组件(1b1)绕来的链条(1b45),分别自对应驱动链轮(1b44)的上端和下端绕过,并在电机(1b41)的驱动下同步卷入、放出,进而使两侧活动梁(1b12)在竖直方向上同步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梁(1b12)的一端设置有挡块二(1b12-2),另一端设置有挡板座(1b12-5),挡板座(1b12-5)通过轴(1b12-4)连接有挡板(1b12-3),挡板(1b12-3)远离轴(1b12-4)的一端设置有手柄(1b12-6),控制挡板(1b12-3)绕轴(1b12-4)旋转;所述固定单元(1a)的固定梁(1a2)两端设置有定位组件(1a3),定位组件(1a3)的定位块(1a31)绕转轴(1a33)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网架(1)的固定单元(1a)设置在吊机行走梁(21)正下方,鞍架座(12)在组网架(1)上的移动方向与电动鞍架输送机组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的组网架(1)设置有多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机行走梁(21)下方设置有防腐浸渍槽(3),该防腐浸渍槽(3)位于电动鞍架输送机一(4)和电动鞍架输送机三(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鞍架输送机一(4)外设置有烘干箱(5);所述的拔钎机行走梁(81)下方设置有浸蜡筒(9),且该浸蜡筒(9)靠近电动鞍架输送机二(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国良张文李洪臣霍文全徐顺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