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组件和应用其的膝关节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919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胫骨平台组件和应用其的膝关节假体,该胫骨平台组件包括:胫骨平台部和与胫骨平台部可拆卸连接的延长部,其中,胫骨平台部的用于与胫骨的截骨面相连的第一平面上形成有垂直于该第一平面的连接柱,延长部包括用于套接在连接柱的外表面的套接筒和与套接筒同轴相连的延长杆,套接筒能够相对于连接柱旋转并固定,以调整并固定胫骨平台部相对于延长部的转动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胫骨平台组件可以有效降低胫骨平台托的松动风险,同时增强了胫骨平台托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胫骨平台组件和应用其的膝关节假体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胫骨平台组件和应用其的膝关节假体。
技术介绍
膝关节假体是用来代替膝关节的外科植入物。用于人工膝关节表面膝置换手术,将受损的膝关节进行处理并用膝关节假体替代。现有的膝关节假体结构主要包括:用于与人体的股骨相连的股骨髁、用于与人体的胫骨相连的胫骨平台托,以及位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托之间的胫骨平台垫。具体地,胫骨平台托的一面用于覆盖胫骨的截骨平面,与该面相对的另一面用于连接固定平台垫。目前,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膝关节假体的运动过程中,股骨髁正常的外翻和内旋容易使股骨髁假体与胫骨平台垫之间发生频繁碰撞,这就导致胫骨平台托与人体的胫骨之间的连接容易出现松动,从而增加关节内出血的风险,甚至导致需要对患者进行翻修手术;另外,现有的绝大多数膝关节假体中的胫骨平台托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不能额外连接延长杆,这会使得该种类的膝关节假体在一些特定的手术中不能得到应有的使用。此外,现有膝关节假体中的胫骨平台托的胫骨翼相对于胫骨平台托的平台通常为固定设计,在将其安装到人体中时,会使得胫骨平台托并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的胫骨髓腔的特质以及胫骨截骨面的形状,从而使得这样的膝关节假体的使用受到限制。针对上述现有的胫骨平台托存在的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松动风险,且通用性强的胫骨平台组件以及应用其的膝关节假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降低胫骨平台托的松动风险,同时增强胫骨平台托的通用性,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平台组件以及应用其的膝关节假体。本技术的胫骨平台组件,包括:胫骨平台部和与胫骨平台部可拆卸连接的延长部,其中,胫骨平台部的用于与胫骨的截骨面相连的第一平面上形成有垂直于该第一平面的连接柱,延长部包括用于套接在连接柱的外表面的套接筒和与套接筒同轴相连的延长杆,套接筒能够相对于连接柱旋转并固定,以调整并固定胫骨平台部相对于延长部的转动位置。进一步地,延长杆的与套接筒相连的一端形成有与套接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连接柱上形成有与第一连接孔同轴连通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延伸至贯穿胫骨平台部,胫骨平台部与延长部通过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连接部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包括同轴设置的靠近套接筒的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一连接段同轴连通且延伸至贯穿延长杆的植骨段,第一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植骨段的内径。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孔包括同轴设置的远离第一平面的第二连接段和靠近第一平面且与第二连接段相连通的操作段,操作段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段的内径,连接部件同时连接在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中。进一步地,套接筒的外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翼。优选地,固定翼具有自套接筒朝向延长杆的方向上的渐缩的宽度。还优选地,套接筒的外表面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翼。进一步优选形成有两个固定翼,两个固定翼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地,延长杆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优选地,凹槽为沿延长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槽。还优选地,凹槽为沿延长杆的周向方向设置的条形槽。进一步地,延长杆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延长杆的至少一个通孔。优选地,通孔为沿延长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还优选地,通孔为沿与延长杆的轴向方向呈夹角的孔。进一步地,连接柱的外径自第一平面朝向远离第一平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进一步地,胫骨平台部的第一平面和/或与第一平面相对的第二平面上形成有卡接槽。优选地,卡接槽的形状与胫骨截骨面的形状匹配。优选地,卡接槽内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旋转的防旋部件。优选地,防旋部件为防旋槽或防旋凸起。还优选地,防旋部件为两个,且两个防旋部件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膝关节假体,包括用于与人体的胫骨相连的上述胫骨平台组件,用于与人体的股骨相连的股骨髁,以及位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组件之间的胫骨平台垫,其中,胫骨平台垫卡接在第二平面内的卡接槽内,胫骨的截骨面压配在第一平面内的卡接槽内。优选地,胫骨平台垫的与第二平面相连的一端形成有与防旋槽相配合的凸起或与防旋凸起相配合的防旋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通过设置延长部,增加了胫骨平台组件延伸进入胫骨髓腔内的长度,同时也增大了胫骨平台组件与胫骨髓腔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胫骨平台组件的松动风险。此外,通过设置能够相对于连接柱旋转并固定的套接筒,使得延长部相对于胫骨髓腔的转动位置可调,以及胫骨平台部相对于延长部的转动位置可调,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在应用于不同患者时均可确保良好的使用效果,从而增强了胫骨平台组件的通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胫骨平台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胫骨平台组件的仰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胫骨平台组件的主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胫骨平台部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胫骨平台部的仰视图;图6为图1所示的延长部的主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延长部的剖视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的胫骨平台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胫骨平台组件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该胫骨平台组件100包括:胫骨平台部1和与胫骨平台部1可拆卸连接的延长部2。其中,胫骨平台部1的用于与胫骨的截骨面相连的第一平面11上形成有垂直于该第一平面11的连接柱12,延长部2包括用于套接在连接柱12的外表面的套接筒21和与套接筒21同轴相连的延长杆22,套接筒21能够相对于连接柱12旋转并固定,以调整并固定胫骨平台部1相对于延长部2的转动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100,可有如下两种使用方式,第一种是首先将延长部2的套接筒21与胫骨平台部1的连接柱12进行套接并固定,即,使得胫骨平台部1与延长部2形成一个整体,以预先确定胫骨平台部1相对于延长部2的转动位置,然后将该整体以适当的角度插入截骨后胫骨的髓腔中,直至胫骨平台部1的第一平面11与截骨后的胫骨表面压配贴合,胫骨平台组件100的延长部2充分固定于胫骨中。该种方式使得操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的患者的胫骨髓腔的形状来预设胫骨平台部1与延长部2的相对转动位置,同时也可预估胫骨平台组件100整体的插入角度,从而增强了胫骨平台组件100的通用性。第二种是首先将延长部2以适当的角度插入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胫骨平台部和与所述胫骨平台部可拆卸连接的延长部,/n其中,所述胫骨平台部的用于与胫骨的截骨面相连的第一平面上形成有垂直于该第一平面的连接柱,所述延长部包括用于套接在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的套接筒和与所述套接筒同轴相连的延长杆,所述套接筒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柱旋转并固定,以调整并固定所述胫骨平台部相对于所述延长部的转动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胫骨平台部和与所述胫骨平台部可拆卸连接的延长部,
其中,所述胫骨平台部的用于与胫骨的截骨面相连的第一平面上形成有垂直于该第一平面的连接柱,所述延长部包括用于套接在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的套接筒和与所述套接筒同轴相连的延长杆,所述套接筒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柱旋转并固定,以调整并固定所述胫骨平台部相对于所述延长部的转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的与所述套接筒相连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套接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柱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连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延伸至贯穿所述胫骨平台部,所述胫骨平台部与所述延长部通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同轴设置的靠近所述套接筒的第一连接段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同轴连通且延伸至贯穿所述延长杆的植骨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植骨段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同轴设置的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连接段和靠近所述第一平面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相连通的操作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刚史春宝王帅解凤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