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驱动装置及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775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驱动装置及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大臂、和所述大臂滑动连接的小臂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小臂沿所述大臂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电机和传动系统,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大臂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形成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延伸的内腔,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内腔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设置,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入端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小臂的侧壁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出端和所述齿条连接,所述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电驱动装置作为驱动力实现小臂伸缩功能,所述驱动装置整体横向占位小,大大改善了整体G形臂的形状和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驱动装置及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驱动装置及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
技术介绍
现代医疗领域中,曝光成像已成为诊断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比较常见的曝光成像诊断设备有单源的小C臂和双源双支点的G臂,而小C臂和现有的G臂因其结构和形状限制,存在不能一次成像、运动自由度少、工作空间小、整体移动不便、立体成像效率低等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109602431A公开的名为一种电动可伸缩悬挂式G型臂的中国专利,主要包括大臂、小臂和固定连接在大臂靠近小臂一端的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分为两级传动,由步进电机输出带动一组同齿数模数齿轮,与齿轮同轴的另一齿轮作为末端输出带动小臂下方的齿条运动,达到了小臂伸缩的目的,该伸缩装置中所述步进电机沿所述大臂宽度方向设置,故而导致所述伸缩装置整体占位空间大,影响了G型臂整机的外观形状及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电驱动装置及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能够解决现有G形臂的伸缩装置横向占位大问题,从而改善了整体G形臂的形状及外观。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驱动装置,包括大臂、和所述大臂滑动连接的小臂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小臂沿所述大臂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电机和传动系统,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大臂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形成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延伸的内腔,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内腔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设置,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入端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小臂的侧壁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出端和所述齿条连接。优选地,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在其输入端设置的第一圆锥齿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的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圆锥齿轮,所述第二圆锥齿轮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的中心轴,所述第二圆锥齿轮的中心插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安装座两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齿轮,所述第一圆柱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圆柱齿轮,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中心插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安装座靠近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侧壁,所述第二转动轴远离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端部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侧壁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位于安装座内的一段固定连接有第三圆柱齿轮,所述第三圆柱齿轮与所述小臂侧壁上的齿条啮合。优选地,在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内腔的一端开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与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三圆柱齿轮在所述矩形通孔内设置。优选地,所述大臂和小臂设置为弧形臂,所述大臂的外弧面上开设有用于小臂滑动的第一弧形凹槽,所述驱动装置在所述大臂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所述齿条设置为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固定连接在小臂的底壁上开设的第二弧形凹槽中。优选地,所述安装座顶部设置为弧面结构,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安装座顶部弧面上的螺孔与所述大臂底壁固定连接。另外,本技术方案还公开一种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上端的矩形伸缩杆、连接在矩形伸缩杆上端的整机旋转机构、连接在整机旋转机构上的连接块和连接在连接块上的L形臂以及滑动连接在L形臂内侧壁上的电驱动装置,所述电驱动装置为本技术方案中前述所述的电驱动装置,所述电驱动装置的大臂和所述L形臂连接。本技术公开一种电驱动装置及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具有以下优点:1.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安装座内形成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延伸的内腔,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内腔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设置,而非沿所述小臂宽度方向设置,这种设计方案使得所述驱动装置整体横向占位较小,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述驱动装置的应用前景。2.所述驱动装置采用三级齿轮传动方式最终达到小臂伸缩的目的,三级传动的方式使得最终到达所述小臂齿条上的力量更加稳定,提升了整个电驱动装置的稳定性。所述传动系统中,一级传动采用一对圆锥齿轮,正是圆锥齿轮的正确使用才使所述驱动电机得以按照其自身长度方向在所述内腔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设置,利用圆锥齿轮可改变传动方向的特点将所述驱动电机的能量顺畅传递到二级齿轮。3.本技术中所述的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当小臂全部滑动到所述大臂的第一滑槽内,所述G形臂即变为C形臂,当需要全方位的对病人进行曝光成像,启动驱动电机,所述传动系统带动小臂沿着大臂滑出所述第一滑槽,此时便可当作G形臂使用,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事先对所述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进行调整,也可在实际工作中随时调整所述小臂的伸出量,以满足不同角度的曝光成像。4.所述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采用本技术中所述的电驱动装置作为驱动力实现小臂伸缩功能,所述驱动装置整体横向占位小,大大改善了整体G形臂的形状和外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电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全电动两用可伸缩G形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电驱动装置100,包括大臂110、和所述大臂110滑动连接的小臂120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小臂120沿所述大臂110滑动的驱动装置130,所述驱动装置130包括安装座131、驱动电机132和传动系统133,所述安装座131和所述大臂110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131内形成沿所述小臂120滑动方向延伸的内腔1311,所述驱动电机132在所述内腔1311沿所述小臂120滑动方向设置,所述传动系统133的输入端和所述驱动电机132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小臂120的侧壁设置有齿条121,所述传动系统133的输出端和所述齿条121连接。可以理解地,所述驱动电机132的输出轴是平行于其自身机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针对所述驱动电机132在所述内腔1311的设置方向,具体而言是指,所述驱动电机132按照其自身长度方向在所述内腔1311沿所述小臂120滑动方向设置,顺其自然地,所述驱动电机132的输出轴也是沿所述小臂120滑动方向设置的。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传动系统133包括在其输入端设置的第一圆锥齿轮1331,所述第一圆锥齿轮1331的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13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圆锥齿轮1331啮合连接有第二圆锥齿轮332,所述第二圆锥齿轮1332的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动装置,包括大臂、和所述大臂滑动连接的小臂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小臂沿所述大臂滑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电机和传动系统,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大臂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形成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延伸的内腔,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内腔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设置,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入端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小臂的侧壁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出端和所述齿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装置,包括大臂、和所述大臂滑动连接的小臂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小臂沿所述大臂滑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电机和传动系统,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大臂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形成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延伸的内腔,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内腔沿所述小臂滑动方向设置,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入端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小臂的侧壁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系统的输出端和所述齿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在其输入端设置的第一圆锥齿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的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圆锥齿轮,所述第二圆锥齿轮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的中心轴,所述第二圆锥齿轮的中心插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安装座两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齿轮,所述第一圆柱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圆柱齿轮,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中心插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安装座靠近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侧壁,所述第二转动轴远离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端部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侧壁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吉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