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兰坤专利>正文

苏氨酸发酵尾气环保治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41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苏氨酸发酵尾气环保治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吸附载体,步骤2)制备复合菌液,步骤3)制备生化吸附剂,步骤4)尾气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能够快速便捷地吸附治理苏氨酸发酵尾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苏氨酸发酵尾气环保治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苏氨酸发酵尾气环保治理工艺。
技术介绍
发酵制备氨基酸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尾气,其主要是锅炉尾气。锅炉尾气主要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烟气的成分很复杂,气体中包括水蒸汽、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烟尘包括燃料的灰分、煤粒、油滴以及高温裂解产物等。因此烟气对环境的污染是多种毒物的复合污染。烟尘对人体的危害性与颗粒的大小有关,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多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尤其以1-2.5微米的飘尘危害性最大。CN104722165A公开了一种净化氨基酸生产尾气的环保工艺,包括除尘和除雾,脱硫脱销,以及制备肥料,该专利将化学制剂和微生物技术相结合,有效地净化了氨基酸生产尾气,并且实现了废物再利用,节能环保。CN105999951A公开了一种喷浆造粒尾气降温除味脱硫脱硝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喷浆造粒尾气首先经文丘里喷淋塔和静电除尘器降温除尘,然后通过等离子反应器除味,再通过臭氧发生器,最后进入装有吸附剂的反应器中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处理完毕后,排出。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申请人继续对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苏氨酸发酵尾气环保治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吸附载体,步骤2)制备复合菌液,步骤3)制备生化吸附剂,步骤4)尾气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治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吸附载体:取1000mL水缓慢溶解500g的葡萄糖,当葡萄糖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00g凹凸棒土,在50℃的水浴锅中充分浸润10h后,将糊状物流延于平板上,烘箱中100℃烘干20h,研磨并过200目筛,得到凹凸棒土负载葡萄糖;步骤2)制备复合菌液:将亚硝化菌液、脱氮副球菌液以及粪产碱杆菌液按照2:1: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到复合菌液;步骤3)制备生化吸附剂:将复合菌液和凹凸棒土负载葡萄糖混匀,30℃干燥至水分含量10-20%,得到生化吸附剂;步骤4)尾气处理:苏氨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锅炉尾气首先经过喷淋降温除尘,使尾气温度降低至35℃以下,然后通过电除雾器进行除雾;将生化吸附剂铺设在管道内壁下部,将除雾后的尾气与生化吸附剂接触,反应完全后,最后排出尾气。进一步地,所述凹凸棒土的粒径为0.01-0.05mm。进一步地,所述亚硝化菌液、脱氮副球菌液以及粪产碱杆菌液的浓度均控制在为1×1088-9cfu/ml。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菌液和凹凸棒土负载葡萄糖按照1L:1-2kg的比例混匀。具体地,所述亚硝化菌为CCTCCNo:M2010002,所述脱氮副球菌为ATCC13543,所述粪产碱杆菌为ATCC31555。上述步骤中菌种的培养方式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此处不详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文献记载或本领域的常识选择常规的培养基及扩大培养方法,使活菌数达到108-9cfu/ml数量级;上述菌株可从CCTCC以及ATCC等商业途径购买获得。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凹凸棒土能够对尾气污染物进行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辅,但是吸附能力有限,一旦饱和后需要立即更换,更换频率高,使用不方便,并提高了成本;由于凹凸棒土的表面没有分散的微粒,本专利技术采用葡萄糖溶液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通过负载葡萄糖,颗粒表面出现因粘稠状葡萄糖负载而固化的凸凹不平的附着物,致使凹凸棒土的比表面积增加;葡萄糖分子插层到凹凸棒土中使得孔容增加,并且还可以作为微生物有机碳源使用,避免环境中碳源营养组分匮乏导致微生物活性较低或死亡。本专利技术三种微生物能够共生,并且能够附着到载体上,载体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后,微生物能够以污染物为主要养料生长,从而对污染物彻底降解,环保无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苏氨酸发酵尾气环保治理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吸附载体:取1000mL水缓慢溶解500g的葡萄糖,当葡萄糖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00g凹凸棒土(粒径为0.01mm),在50℃的水浴锅中充分浸润10h后,将糊状物流延于平板上,烘箱中100℃烘干20h,研磨并过200目筛,得到凹凸棒土负载葡萄糖;比表面积297.4m2/g,总孔体积12.6ml/g,分别较凹凸棒土原样提高了43%和85%。分别按照常规培养获得亚硝化菌液、脱氮副球菌液以及粪产碱杆菌液,浓度均控制在为1×109cfu/ml;将亚硝化菌液、脱氮副球菌液以及粪产碱杆菌液按照2:1: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到复合菌液;所述亚硝化菌具体为亚硝化菌(Nitrosomonaseuropaea)CCTCCNo:M2010002;所述脱氮副球菌具体可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ATCC13543;所述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faecalis)为粪产碱杆菌ATCC31555。将复合菌液和吸附载体按照1L:2kg的比例混匀,30℃干燥至水分含量15%,得到生化吸附剂;苏氨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锅炉尾气首先经过喷淋降温除尘,使尾气温度降低至35℃以下,然后通过电除雾器进行除雾;将生化吸附剂铺设在管道内壁下部,厚度为10cm,将除雾后的尾气与生化吸附剂接触,接触时间为30min,空速为5000h-1,排出尾气。实施例2苏氨酸发酵尾气环保治理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吸附载体:取100mL水缓慢溶解50g的葡萄糖,当葡萄糖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0g凹凸棒土(粒径为0.03mm),在50℃的水浴锅中充分浸润10h后,将糊状物流延于平板上,烘箱中100℃烘干20h,研磨并过200目筛,得到凹凸棒土负载葡萄糖;分别按照常规培养获得亚硝化菌液、脱氮副球菌液以及粪产碱杆菌液,浓度均控制在为1×108cfu/ml;将亚硝化菌液、脱氮副球菌液以及粪产碱杆菌液按照1:1: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到复合菌液;将复合菌液和吸附载体按照1L:1kg的比例混匀,30℃干燥至水分含量20%,得到生化吸附剂;苏氨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锅炉尾气首先经过喷淋降温除尘,使尾气温度降低至35℃以下,然后通过电除雾器进行除雾;将生化吸附剂铺设在管道内壁下部,厚度为10cm,将除雾后的尾气与生化吸附剂接触,接触时间为60min,排出尾气。实施例3尾气净化效果试验:选择制备苏氨酸产生的锅炉尾气,采用实施例1的工艺来处理,各类污染物的单位均为mg/Nm3。对照组1:吸附载体选用凹凸棒土,不对其进行改性,其余同实施例1;对照组2:吸附载体选用硅藻土载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苏氨酸发酵尾气环保治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吸附载体,步骤2)制备复合菌液,步骤3)制备生化吸附剂,步骤4)尾气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苏氨酸发酵尾气环保治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吸附载体,步骤2)制备复合菌液,步骤3)制备生化吸附剂,步骤4)尾气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吸附载体:取1000mL水缓慢溶解500g的葡萄糖,当葡萄糖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00g凹凸棒土,在50℃的水浴锅中充分浸润10h后,将糊状物流延于平板上,烘箱中100℃烘干20h,研磨并过200目筛,得到凹凸棒土负载葡萄糖;
步骤2)制备复合菌液:将亚硝化菌液、脱氮副球菌液以及粪产碱杆菌液按照2:1: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到复合菌液;
步骤3)制备生化吸附剂:将复合菌液和凹凸棒土负载葡萄糖混匀,30℃干燥至水分含量10-20%,得到生化吸附剂;
步骤4)尾气处理:苏氨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锅炉尾气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钦波边建军魏冉冉尤学波张传松杨鑫哲特日格勒
申请(专利权)人:赵兰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