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助眠智能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16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助眠智能床垫,包括依次叠设的振动层、监测层、接触层及分别与所述振动层、所述监测层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振动层包括第一振源板、与所述第一振源板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振源板与所述监测层之间的多块第二振源板及分别与多块所述第二振源板连接的驱动器,所述第一振源板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产生低频振动,多块所述第二振源板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随机向靠近所述监测层的方向推动。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能够监测人体睡眠质量并有效助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助眠智能床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尤其涉及一种振动助眠智能床垫。
技术介绍
每个人每天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在智能产品市场如此热闹的今天,各种有关睡眠的智能设备层出不穷,如能够监测睡眠质量的运动手环或智能手表、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的智能耳机或智能眼罩,多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来说,具备睡眠监测功能的运动手环或智能手表,是通过内置的运动传感器监测夜间的翻身次数,来判断深度睡眠时间。这种形式虽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并未形成有效的助眠解决方案,即相关技术的智能床垫虽然能够得知使用者的睡眠状态和质量,但却往往无法对失眠病进行控制或提供有效的助眠方案。研究人员发现,当人坐在行驶的车辆中容易产生疲劳、激发困意,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体内耳中的半规管和半规管前的两个囊状结构是起平衡作用的,在坐车时,人处于不停的晃动之中(晃动幅度可能会很小,比如火车),为了保持持续的平衡状态,内耳神经就需要频繁的发出平衡指令,从而使人非常容易疲劳,从而激发困意;另一方面,为了抑制这种频繁的调节,人机体产生应激性反应,如同其他生物的假死等自我保护,就会使人入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能够监测人体睡眠质量并有效助眠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监测人体睡眠质量并有效助眠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振动助眠智能床垫,包括依次叠设的振动层、监测层、接触层及分别与所述振动层、所述监测层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振动层包括第一振源板、与所述第一振源板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振源板与所述监测层之间的多块第二振源板及分别与多块所述第二振源板连接的驱动器,所述第一振源板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产生低频振动,多块所述第二振源板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随机向靠近所述监测层的方向推动。优选的,所述第二振源板包括位于中心并呈矩形的第一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长度方向一端的第二推板与第三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长度方向另一端的第四推板与第五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第三推板沿所述第一推板长度方向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推板与所述第五推板沿所述第一推板沿所述第一推板长度方向的轴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驱动器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驱动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推板、所述第二推板、所述第三推板、所述第四推板及所述第五推板固定连接,且五个所述驱动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振源板的振动频率为1Hz-12Hz。优选的,所述第一振源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推板正对设置的第一振动板、与所述第二推板正对设置的第二振动板、与所述第三推板正对设置的第三振动板、与所述第四推板正对设置的第四振动板及与所述第五推板正对设置的第五振动板,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振动板、所述第二振动板、所述第三振动板、所述第四振动板及所述第五振动板的振动频率,并控制所述第一振动板的振动频率保持在3-5Hz、所述第二振动板与所述第三振动板的振动频率保持在10-25Hz、所述第四振动板与所述第五振动板的振动频率保持在10-12Hz。优选的,所述监测层包括靠近所述接触层设置的柔性阵列力敏传感器层、设置于所述柔性阵列力敏传感器层远离所述接触层一侧并与所述柔性阵列力敏传感器层相对间隔设置的温控层及多个信号采集控制模块,多个所述信号采集控制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柔性阵列力敏传感器层及所述温控层分别与不同的所述信号采集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柔性阵列力敏传感器层获取使用者身体各部位在床垫上的压力信号,并将该压力信号传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该压力信号分析得出使用者具体的身体部位和生理参数,生理参数包括呼吸率、心率,继而所述控制器再根据所述生理参数通过所述信号采集控制模块启动所述温控层,由所述温控层对使用者身体各部位提供相应的温度理疗。优选的,所述柔性阵列力敏传感器层包括多个大小相同并沿床垫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区域,每个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多块沿床垫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柔性阵列力敏传感器,所述温控层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数量相同且正对设置的多个第二区域,每个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与所述柔性阵列里面传感器数量相同的温控器及温度传感器,所述信号采集控制模块设置于相邻所述第一区域及相邻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且每个所述信号采集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柔性阵列力敏传感器、所述温控器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接触层包括针织层及设置于所述针织层靠近所述监测层一侧的透气防水层,所述透气防水层包括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针织层的表面向远离所述针织层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容水槽。优选的,所述透气防水层的材料为牛皮、羊皮或猪皮。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的管理平台及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的智能终端。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通过模拟汽车或火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即通过所述第一振源板的低频振动结合所述第二振源板的随机推动作用,使得人体快速产生疲劳感,进而快速进入睡眠状态;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振源板包括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第三推板、第四推板及第五推板,通过不同推板的随机推动,模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颠簸对人体不同部位的随机推动作用,使人体产生疲劳;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振源板包括第一振动板、第二振动板、第三振动板、第四振动板及第五振动板,不同的振动板对应人体不同的部位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对振动频率敏感度的差异,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的振动层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的控制器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流程框图。图中,100、振动助眠智能床垫;10、振动层;11、第一振源板;111、第一振动板;112、第二振动板;113、第三振动板;114、第四振动板;115、第五振动板;12、第二振源板;121、第一推板;122、第二推板;123、第三推板;124、第四推板;125、第五推板;13、驱动器;20、监测层;21、柔性阵列力敏传感器层;211、第一区域;22、温控层;221、第二区域;23、信号采集控制模块;30、接触层;31、针织层;32、防水透气层;321、本体部;322、容水槽;3221、第一槽体;3222、第二槽体;4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专利技术。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振动助眠智能床垫100,所述振动助眠智能床垫100通过模拟汽车或火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使人体产生疲劳感,进而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具体的,所述振动助眠智能床垫100包括依次叠设的振动层10、监测层20、接触层30及分别与所述振动层10及所述监测层20电连接的控制器40、与所述控制器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助眠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设的振动层、监测层、接触层及分别与所述振动层、所述监测层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振动层包括第一振源板、与所述第一振源板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振源板与所述监测层之间的第二振源板及与所述第二振源板连接的驱动器,所述第一振源板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产生低频振动,所述驱动器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第二振源板随机向靠近所述监测层的方向推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助眠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设的振动层、监测层、接触层及分别与所述振动层、所述监测层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振动层包括第一振源板、与所述第一振源板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振源板与所述监测层之间的第二振源板及与所述第二振源板连接的驱动器,所述第一振源板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产生低频振动,所述驱动器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第二振源板随机向靠近所述监测层的方向推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源板包括位于中心并呈矩形的第一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长度方向一端的第二推板与第三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长度方向另一端的第四推板与第五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第三推板沿所述第一推板长度方向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推板与所述第五推板沿所述第一推板长度方向的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驱动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推板、所述第二推板、所述第三推板、所述第四推板及所述第五推板固定连接,且五个所述驱动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源板的振动频率为1Hz-30Hz。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源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推板正对设置的第一振动板、与所述第二推板正对设置的第二振动板、与所述第三推板正对设置的第三振动板、与所述第四推板正对设置的第四振动板及与所述第五推板正对设置的第五振动板,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振动板、所述第二振动板、所述第三振动板、所述第四振动板及所述第五振动板的振动频率,并控制所述第一振动板的振动频率保持在3-5Hz、所述第二振动板与所述第三振动板的振动频率保持在10-25Hz、所述第四振动板与所述第五振动板的振动频率保持在10-12Hz。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助眠智能床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郗盟李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慕尔普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