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春雨专利>正文

一种饲料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7071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猪饲料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除杂、粉碎、配料、混合、调质、制粒、冷却、分级、混入发酵菌液以及包装存储发酵。所述配料时饲料内添加粘结剂;所述调质后的饲料原料温度在80‑95℃之间;所述制粒时选择制粒环模压缩比8‑16,环模模孔径在φ4‑φ9mm;所述冷却后的饲料颗粒水分9‑12%;所述分级后的饲料混入7‑19%的菌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颗粒饲料发酵时,发酵前期启动快,后期发酵程度可控的发酵效果;发酵底物进行了熟化和灭菌,更容易被发酵和提高了生物利用率;得到的颗粒饲料外层发酵程度较好,包裹在发酵程度不深的内核上,有较好的硬度,颗粒比较完整、流散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饲料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饲料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发酵饲料可以提高风味,改善原料使用效率,增加使用动物生产性能。发酵技术越来越多的在饲料加工中大量采用。现有典型发酵技术:1、把原料预先发酵处理,然后再将发酵处理后原料添加到饲料加工中使用。一般将发酵物采用发酵罐,发酵槽或发酵专用袋进行有氧或厌氧发酵处理,发酵过程控制菌种、温度、水分,时间等条件,产生需要的发酵原料。这些发酵原料为了方便使用,一般原料发酵好后会进行烘干处理或者装入专用储藏装置备用。烘干处理不足之处是会把原料生物活性部分破坏,风味物质损失也较大。专用储藏装置存在水分高,流散性差,不方便自动化投料诸多使用缺点。水分高的发酵原料在生产线使用,还容易污染生产线管道。在用于生产颗粒料使用中,由于高温蒸汽调质也会把发酵原料中热敏生物活性物质和不耐温菌破坏。颗粒料中使用的发酵原料水分高,在普通的包装袋中,会缓慢的发酵,造成颗粒逐渐松散和发霉风险。在粉状料中使用的高水分原料时,由于其他水分较低原料一般不会做消毒灭菌处理,存在大量杂菌和霉菌孢子,也有较大发霉变质风险。水分较高的发酵原料长时间存放,会不断加深发酵,导致发酵过度产生大量不利的物质,影响使用效果。2、现场制作发酵原料或发酵饲料一般是用户自用。缺点是不便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而且发酵过程不好稳定控制;另外品控检测也没有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得前期发酵快后期发酵程度可控,且提高饲料的生物利用率的饲料加工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饲料加工方法,包括原料除杂、粉碎、配料、混合、调质、制粒、冷却、分级、混入发酵菌液以及包装存储发酵,所述配料时饲料内添加粘结剂;所述调质后的饲料原料温度在80-95℃之间;所述制粒时选择制粒环模压缩比8-16,环模模孔径在φ4-φ9mm。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剂为淀粉、海藻钠酸,脲醛树脂或明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进一步的,所述调质时通入饱和蒸汽对饲料原料进行消毒。进一步的,所述蒸气的温度为120-143℃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后的饲料颗粒水分9-12%。进一步的,所述混入发酵菌液步骤包括:对分级后的饲料混入7-19%的菌液。进一步的,所述混入发酵菌液中包含的菌种为枯草芽孢、酵母菌以及乳酸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进一步的,所述发酵菌液包括枯草芽孢、酵母菌、乳酸菌的复合菌液、红糖与100份水配置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水的温度为37℃;配置完成后放置10-15小时。进一步的,所述包装存储发酵采用发酵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提升饲料熟化度,获得低水分(9-12%)高熟化度饲料;通过添加粘结剂,采用较高压缩比,较大模孔(孔径在φ4-φ9mm)的制粒环模,能够控制成型的饲料颗粒总表面积较小且具有更好的硬度和密度,使得在混入发酵菌液步骤后,菌液在24小时内仅能浸润饲料颗粒的体积在25-35%。这样在混入菌液后进行包装存储发酵的前24小时过程中,在饲料颗粒中虽然是仅混入菌液7-19%(菌液占颗粒饲料重量比),但是使饲料颗粒浸润的表层部分(浸润饲料颗粒的体积30%时)的平均水分可以分别达到28%(颗粒饲料原水分11%,混入菌液7%时)-45%(颗粒饲料原水分11%,混入菌液19%时),且越靠近饲料颗粒表层水分越高。这样就实现了饲料颗粒由表层能快速开始发酵的高水分条件,菌种在饲料颗粒浸润的高水分表层迅速启动发酵;随着的时间推移,饲料颗粒表层水分不断向内部渗透,浸润部分由表层逐渐扩展到全颗粒,最终颗粒表层水分由高降低到和整个颗粒水分趋于一致,约17%(混入菌液7%时)-25%(混入菌液19%时)(按颗粒饲料原水分11%,混入菌液后测算的整个颗粒水分)。此时发酵的水分条件越来越不利于发酵的深入进行;随着发酵袋中的氧气在耗氧发酵中逐步耗竭,产热逐步降低,加之乳酸菌发酵产酸增多,pH值逐渐降低抑制发酵,得到的饲料颗粒由外层到内核,发酵程度是逐步降低的,且发酵速度由快到慢逐步停滞。本工艺实现了颗粒饲料发酵时,发酵前期启动快,后期发酵程度可控的发酵效果;发酵底物进行了熟化和灭菌,更容易被发酵和提高了生物利用率;得到的颗粒饲料外层发酵程度较好,包裹在发酵程度不深的内核上,有较好的硬度,颗粒比较完整、流散性好,适合自动化喂料设施使用。本发酵颗粒料保留了大量风味和生物活性物质,富含有机酸和大量发酵菌,不易发霉变质,提高饲料的生物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猪饲料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除杂除杂是从饲料原料中筛选去除不需要的杂质和成分的过程;使用筛选机、除尘器等设备对需要加工的原料进行预处理。2、粉碎将尺寸过大不符合要求的原料进行粉碎加工的过程。原料粉碎越精细,表面区域就会更多暴露在热量和水分中,利于调质中的熟化。豆粕、玉米用φ2.0mm筛粉碎。3、配料配料是将每种饲料原料按配方设计按比例称重的过程。这里配方是:豆粕20%、玉米40%、膨化玉米20%、麸皮4%、面粉10%、核心料4%。4、混合混合是将配料后的原料进行混合均匀的过程。混合的变异系数CV越小,混合的质量就越高。这里是双轴混合机,变异系数CV<5%。5、调质调质是将一定压力的饱和蒸汽通入调质器对调质器内饲料原料进行加热加湿,将饲料原料进行熟化和消毒灭菌的处理过程。通过调节通入的蒸汽压力、数量和混合时间,可以控制调质后饲料原料的温度、熟化度、含水量、灭菌效果。这里采用温度120℃饱和蒸汽对饲料原料进行调质,调质时间60s,调质后饲料原料温度80-95℃。6、制粒制粒过程是将调质后粉末状饲料原料通过环模挤压成型的过程。通过控制环模转速和压缩比,获得符合硬度和密度要求的饲料颗粒。这里选制粒环模压缩比15,模孔直径φ4.0mm。7、冷却冷却是把制粒后的饲料颗粒消除热量,去除水分的过程。在精心设计的逆流冷却器内完成。这里冷却后饲料颗粒水分9-12%。8、分级分级是筛选冷却后饲料颗粒,以去除细粒和过大的颗粒。过大和过细颗粒回待制粒仓重新制粒,合适的颗粒进入下一个程序加工。9、混入发酵菌液对分级后得到的饲料颗粒用加菌装置均匀混入7%的菌液(菌液占颗粒饲料重量比)。菌液为选用的枯草芽孢(100亿cfu/g):酿酒酵母菌(20亿cfu/g):屎肠球菌乳酸菌(40亿cfu/g)=1:1:1的复合菌1公斤,和1公斤红糖混合加入100公斤37℃温水配置而成,放置12小时后使用。10、包装混好菌液的颗粒饲料直接称重,用发酵袋封包后进发酵房发酵。24小时后监测饲料颗粒表层被菌液浸润部分的水分,浸润部分在整个饲料颗粒的体积占比是25-35%,水分含量是28-45%。...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饲料加工方法,包括/n原料除杂、粉碎、配料、混合、调质、制粒、冷却、分级、混入发酵菌液以及包装存储发酵;其特征在于,/n所述配料时饲料内添加粘结剂;/n所述调质后的饲料原料温度在80-95℃之间;/n所述制粒时选择制粒环模压缩比8-16,环模模孔径在φ4-φ9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料加工方法,包括
原料除杂、粉碎、配料、混合、调质、制粒、冷却、分级、混入发酵菌液以及包装存储发酵;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料时饲料内添加粘结剂;
所述调质后的饲料原料温度在80-95℃之间;
所述制粒时选择制粒环模压缩比8-16,环模模孔径在φ4-φ9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淀粉、海藻钠酸,脲醛树脂或明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李春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