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938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电路板包括:第一基板,具有承载面,承载面具有承载区;线路层,设在承载面上,线路层包括线路结构及隔胶结构;线路结构设于隔胶结构外侧,隔胶结构覆盖承载区;第二基板,粘接在线路层远离第一基板的表面;其中,隔胶结构上设有第二开窗,第二开窗为去除对应于承载区部分的隔胶结构后形成;第二基板上开设有第一开窗,第一开窗相邻于线路层的开口区域在线路层上的投影完全落入隔胶结构内,第一开窗与隔胶结构相对,使承载区从第一开窗露出。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隔胶结构来阻挡胶水向承载区溢流,故在隔胶结构上开设第二开窗后承载区也不会有胶块,从而可以避免对感光芯片的安装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板、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摄像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路板、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FPC板广泛应用于摄像模组中,为了降低摄像模组的高度,如图1所示,通常会在FPC板10a上开设半镂空结构1a,然后将感光芯片等元件设置在半镂空结构1a内。目前FPC板10a通常为多层板电路板,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导电层2a、第一基材层3a、第二导电层4a、第二基材层5a以及基底层6a,其中,基底层6a可以是由其他导电层和基材层组成,第一基材层3a通过连接胶层7a粘接在第二导电层4a上。半镂空结构1a相当于是设置的FPC上的凹槽,其中,凹槽贯穿第一导电层2a、第一基材层3a以及第二导电层4a以便露出第二基材层5a上的承载区5a1。承载区5a1用于安装感光芯片等元件。实际产品中,第一导电层2a可以是直接成型在第一基材层3a上进而形成一可以传输电流的基板,第二导电层4a成型在第二基材层5a上。目前电路板组装之前,第二导电层4a上通常会先形成有避让承载区5a1的避让区4a1,以避免承载区5a1被第二导电层4a遮挡。生产时,可以是先在第一基材层3a制备第一导电层2a以形成基板,然后再将第一基材层3a远离第一导电层2a的表面与第二导电层4a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以实现基板与第二导电层4a的连接。其中,在另外一些生产场合中,电路板组装之前第一导电层2a和第一基材层3a所形成的基板上已经形成有贯穿基板的开窗9a,组装后该开窗9a与第二导电层4a的避让区4a1相对,并连通形成半镂空结构1a;在另一些生产场合中,电路板组装之前基板上未形成有开窗9a,在组装后才在基板上设置开窗9a,以便使承载区5a1从基板处露出。其中,在图1所示的方案中,避让区4a1、开窗9a以及承载区5a1三者同轴设置,且三者的直径均相等。另外,在一些生产场合中,先在第二导电层4a上涂设胶水,然后再将第一基材层3a压合在第二导电层4a上,其中,胶水最终固化形成连接胶层7a。在压合过程中胶水会向避让区4a1处溢流,最终会溢流至承载区5a1,这些溢流至承载区5a1的胶水固化后形成的胶块8a会对感光芯片的安装产生干涉。在另外一些生产场合中,第一基材层3a采用具有粘结作用的半固化片,此时,第一基材层3a本身所含有的树脂相当于连接胶,组装时在第二导电层4a上涂设胶水也可以达到第一基材层3a自带的连接胶与第二导电层4a粘接的效果。但是压合时半固化片含有的树脂也会向承载区5a1溢流,这些溢流至承载区5a1的树脂固化后也会形成的胶块8a,从而影响感光芯片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现有电路板的半镂空设计容易导致半镂空结构的承载区因溢胶而形成胶块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路板、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一种电路板,包括:第一基板,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具有承载区;线路层,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所述线路层包括线路结构,以及隔胶结构;其中,所述线路结构设于所述隔胶结构外侧,用于传输电流;所述隔胶结构覆盖所述承载区,并与所述隔胶结构电性隔离;第二基板,通过连接胶粘接在所述线路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其中,所述隔胶结构上设有第二开窗,所述第二开窗为去除对应于所述承载区部分的所述隔胶结构的材料后形成;所述第二基板上开设有第一开窗,所述第一开窗与所述隔胶结构相对,以便使所述承载区从所述第一开窗露出,且所述第一开窗相邻于所述线路层的开口区域在所述线路层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隔胶结构内。在技术中,通过设置覆盖承载区的隔胶结构来阻挡胶水向承载区溢流,故在隔胶结构上开设第二开窗以后承载区也不会有胶块,从而可以避免对感光芯片等元件的安装产生影响。进一步的,所述线路结构与所述隔胶结构成型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所述线路结构与所述隔胶结构间隔设置,以避免所述线路结构与所述隔胶结构电性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导电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线路层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远离所述线路层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避让区以及设置在所述避让区外侧的导电线路,所述避让区与所述承载区相对,用于避让所述承载区,以免所述第一导电层遮挡所述承载区,所述导电线路用于传输电流,所述第一基材层上设置贯穿所述第一基材层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避让区相对并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开窗,这样可以避免在开设第一开窗时损坏第一导电层上的导电线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窗和所述第二开窗同轴设置以便使电路板更加美观。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为FPC板。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具有承载区;线路层,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所述线路层包括线路结构,以及隔胶结构;其中,所述线路结构设于所述隔胶结构外侧,用于传输电流;所述隔胶结构覆盖所述承载区,并与所述隔胶结构电性隔离;第二基板,通过连接胶粘接在所述线路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在本技术中,隔胶结构覆盖遮挡承载区,可以避免第二基板与线路层粘接时连接胶溢流至承载区,故在后续对隔胶结构进行加工使承载区暴露出以后,承载区也不会出现胶块,从而可以避免对感光芯片等元件的安装产生干涉。进一步的,所述线路结构与所述隔胶结构成型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所述线路结构与所述隔胶结构间隔设置,以避免所述线路结构与所述隔胶结构电性接触,这样隔胶结构和线路结构可以通过一次加工同时形成,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导电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线路层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远离所述线路层的表面;及/或所述电路板为FPC板。一种摄像模组,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如上任意一项所述;感光芯片,设置在于所述承载区;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并与所述感光芯片相对。在技术中,通过使用上述的电路板可以避免承载区出现胶块,从而可以避免对感光芯片的安装产生影响,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以便提高电子设备的拍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电路板的堆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隔胶层完全覆盖承载区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路板的制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基板,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具有承载区;/n线路层,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所述线路层包括线路结构,以及隔胶结构;其中,所述线路结构设于所述隔胶结构外侧,用于传输电流;所述隔胶结构覆盖所述承载区,并与所述隔胶结构电性隔离;/n第二基板,通过连接胶粘接在所述线路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n其中,所述隔胶结构上设有第二开窗,所述第二开窗为去除对应于所述承载区部分的所述隔胶结构的材料后形成;所述第二基板上开设有第一开窗,所述第一开窗相邻于所述隔胶结构的开口区域在所述线路层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隔胶结构内,所述第一开窗与所述隔胶结构相对,以便使所述承载区从所述第一开窗露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具有承载区;
线路层,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所述线路层包括线路结构,以及隔胶结构;其中,所述线路结构设于所述隔胶结构外侧,用于传输电流;所述隔胶结构覆盖所述承载区,并与所述隔胶结构电性隔离;
第二基板,通过连接胶粘接在所述线路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
其中,所述隔胶结构上设有第二开窗,所述第二开窗为去除对应于所述承载区部分的所述隔胶结构的材料后形成;所述第二基板上开设有第一开窗,所述第一开窗相邻于所述隔胶结构的开口区域在所述线路层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隔胶结构内,所述第一开窗与所述隔胶结构相对,以便使所述承载区从所述第一开窗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结构与所述隔胶结构一次成型于所述承载面上,且所述线路结构与所述隔胶结构间隔设置,以避免所述线路结构与所述隔胶结构电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导电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线路层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远离所述线路层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避让区以及设置在所述避让区外侧的导电线路,所述避让区与所述承载区相对,用于避让所述承载区,以免所述第一导电层遮挡所述承载区,所述导电线路用于传输电流,所述第一基材层上设置贯穿所述第一基材层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避让区相对并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开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兵邬智文张润
申请(专利权)人: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