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6645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头与外壳,所述检测头的右端的上侧设置有外壳,所述检测头与外壳插接固定,所述外壳的左端的下侧设置有防护盖,所述外壳的下侧表端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指示灯的上端设置有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该防护盖的内部设置有磁石,这样可以使得在进行防护盖与外壳的连接的时候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插接固定,通过磁石可以使得固定的更加的稳定,不会出现由于长时间插接导致磨损严重的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以使得通过磁石固定防护盖,这样可以使得防护盖可以对内部的照明灯可以起到更好的防护,避免了照明灯出现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软排线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大大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于移动部件与主板之间、PCB板对PCB板之间、小型化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之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打印机打印头与主板之间的连接,绘图仪、扫描仪、复印机、音响、液晶电器、传真机、各种影碟机等产品的信号传输及板板连接。现有的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一般都会对该设备内部的夜光灯进行一定的防护的,但是传统的防护机构一般都是通过直接套接固定,这样长时间的磨损下可能会出现固定不稳定的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在进行对夜光灯的防护时可能会出现由于磨损严重导致固定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头与外壳,所述检测头的右端的上侧设置有外壳,所述检测头与外壳插接固定,所述外壳的左端的下侧设置有防护盖,所述外壳的下侧表端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指示灯的上端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上端设置有感应断点按键,所述感应断点按键的上端设置有直接检测按键,所述直接检测按键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的右端上侧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外壳插接固定。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组成包括有壳体、磁石与卡槽,所述壳体的上端的内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磁石,所述防护盖通过壳体与外壳插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外壳的组成包括有滑槽、本体、照明灯与主体,所述主体的左侧的下端设置有本体,所述主体与本体的相交处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本体的前端表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外壳通过主体与防护盖插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端盖的组成包括有插接柱、限位环与盖体,所述盖体的左侧的下端设置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外侧的上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端盖通过插接柱与外壳插接固定。优选的,所述检测头为圆柱体的结构,所述检测头与外壳插接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头的远离外壳的一端为扁平状的结构,所述检测头扁平状的结构的外侧表端设置有条纹。优选的,所述感应断点按键与直接检测按键均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断点按键与直接检测按键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所述感应断点按键与直接检测按键分别套接在外壳的前端表侧。优选的,所述照明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照明灯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照明灯为白色的光源,所述照明灯共设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外壳为内部中空的梭型结构,所述外壳的上下两端的外侧的表端均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外壳上下两端的防滑条纹粘接固定,所述外壳为PVC材料制成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在该防护盖的内部设置有磁石,这样可以使得在进行防护盖与外壳的连接的时候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插接固定,通过磁石可以使得固定的更加的稳定,不会出现由于长时间插接导致磨损严重的现象;(2)、本技术中可以使得通过磁石固定防护盖,这样可以使得防护盖可以对内部的照明灯可以起到更好的防护,避免了照明灯出现损坏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在进行对夜光灯的防护时可能会出现由于磨损严重导致固定不稳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端盖结构示意图;图中:1、检测头;2、防护盖;21、壳体;22、磁石;23、卡槽;3、外壳;31、滑槽;32、本体;33、照明灯;34、主体;4、指示灯;5、显示屏;6、感应断点按键;7、直接检测按键;8、端盖;81、插接柱;82、限位环;83、盖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头1与外壳3,检测头1的右端的上侧设置有外壳3,检测头1与外壳3插接固定,检测头1为圆柱体的结构,检测头1与外壳3插接固定连接,检测头1的远离外壳3的一端为扁平状的结构,从而可以使得连接的更加的稳定,检测头1扁平状的结构的外侧表端设置有条纹,外壳3的左端的下侧设置有防护盖2,防护盖2的组成包括有壳体21、磁石22与卡槽23,壳体21的上端的内部设置有卡槽23,卡槽23的内部设置有磁石22,通过磁石22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连接,防护盖2通过壳体21与外壳3插接固定,外壳3的组成包括有滑槽31、本体32、照明灯33与主体34,主体34的左侧的下端设置有本体32,主体34与本体32的相交处设置有照明灯33,从而可以使得进行光照的提供,照明灯33与电源电性连接,照明灯33与电源电性连接,照明灯33为圆柱体结构,从而可以使得照明的更加的方便,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包括照明灯33为白色的光源,照明灯33共设置有两个,本体32的前端表侧设置有滑槽31,外壳3通过主体34与防护盖2插接固定,外壳3为内部中空的梭型结构,外壳3的上下两端的外侧的表端均设置有防滑条纹,外壳3上下两端的防滑条纹粘接固定,从而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拿持,外壳3为PVC材料制成的结构,外壳3的下侧表端设置有指示灯4,指示灯4与电源电性连接,指示灯4的上端设置有显示屏5,显示屏5的上端设置有感应断点按键6,感应断点按键6与直接检测按键7均与电源电性连接,感应断点按键6与直接检测按键7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从而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感应,感应断点按键6与直接检测按键7分别套接在外壳3的前端表侧,感应断点按键6的上端设置有直接检测按键7,直接检测按键7与电源电性连接,外壳3的右端上侧设置有端盖8,端盖8的组成包括有插接柱81、限位环82与盖体83,盖体83的左侧的下端设置有插接柱81,插接柱81的外侧的上端设置有限位环82,从而可以使得在进行限位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固定,端盖8通过插接柱81与外壳3插接固定,端盖8与外壳3插接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当要进行该设备的使用的时候,这时首先按下直接检测按键7,然后使用者的左手放置在检测头1的表端,这样若是指示灯4亮起,即可正常使用该设备,若是指示灯4不亮,这样说明该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当自检完成之后,若是想要进行对铜线的检测的时候,这时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头(1)与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头(1)的右端的上侧设置有外壳(3),所述检测头(1)与外壳(3)插接固定,所述外壳(3)的左端的下侧设置有防护盖(2),所述外壳(3)的下侧表端设置有指示灯(4),所述指示灯(4)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指示灯(4)的上端设置有显示屏(5),所述显示屏(5)的上端设置有感应断点按键(6),所述感应断点按键(6)的上端设置有直接检测按键(7),所述直接检测按键(7)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3)的右端上侧设置有端盖(8),所述端盖(8)与外壳(3)插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头(1)与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头(1)的右端的上侧设置有外壳(3),所述检测头(1)与外壳(3)插接固定,所述外壳(3)的左端的下侧设置有防护盖(2),所述外壳(3)的下侧表端设置有指示灯(4),所述指示灯(4)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指示灯(4)的上端设置有显示屏(5),所述显示屏(5)的上端设置有感应断点按键(6),所述感应断点按键(6)的上端设置有直接检测按键(7),所述直接检测按键(7)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3)的右端上侧设置有端盖(8),所述端盖(8)与外壳(3)插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2)的组成包括有壳体(21)、磁石(22)与卡槽(23),所述壳体(21)的上端的内部设置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的内部设置有磁石(22),所述防护盖(2)通过壳体(21)与外壳(3)插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软排线用铜线断线报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组成包括有滑槽(31)、本体(32)、照明灯(33)与主体(34),所述主体(34)的左侧的下端设置有本体(32),所述主体(34)与本体(32)的相交处设置有照明灯(33),所述照明灯(33)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本体(32)的前端表侧设置有滑槽(31),所述外壳(3)通过主体(34)与防护盖(2)插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碧云叶宗芬张俊何双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冠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