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征相变建筑材料稳定性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660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表征相变建筑材料稳定性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和冷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及数据存储设备,所述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相连;所述相变建筑材料设置在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内部;所述温度检测设备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内部,或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外部;所述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征相变建筑材料稳定性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征相变建筑材料稳定性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相变储能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节能手段,将相变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结合,得到具有储能功能的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将其应用于建筑领域可实现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目的。为确保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在实际工程中能反复长期使用,有必要对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进行热稳定性测试。目前,多数研究是通过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来代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性能,且热稳定性分析主要从相变材料经过很多次的融化/结晶循环的前后,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变化、组成变化来评价,通常使用差示扫描量(DSC)技术来检测热循环前后的相变材料性能。然而,相变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结合,其生产工艺可能会对相变材料本身性能产生影响,或在建筑材料应用使用中,相变材料性能表现有所区别,所以,相变材料的本身性能不能准确表征其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性能;若采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本身进行热循环前后DSC性能检测,因检测样品量小,则数据不准确,误差大的情况。同时,由于相变建筑材料进行冷热循环所需时间较长,分析数据时,数据量大,处理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表征相变建筑材料稳定性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和冷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及数据存储设备;所述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相连;所述相变建筑材料设置在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内部,或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外部;所述时间传感器和循环次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内部。在本技术中,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包括热循环设备、冷循环设备、样品装载设备及报警设备;所述冷循环设备和所述热循环设备分别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样品装载设备连接;所述报警设备设置在样品装载设备中。在本技术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的中心处。在本技术中,所述时间传感器包括升温时间传感器和降温时间传感器。所述时间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将信号传递到所述时间传感器,所述时间传感器记录当下时间。当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所述时间传感器向计算机反馈当时的样品内部温度和时间点。在本技术中,所述循环次数传感器与所述时间传感器相连,当完成一次完整的升温时间反馈和降温时间反馈时,所述循环次数传感器记录一次完整的循环。每运行一个周期,所述循环次数传感器向计算机反馈一次循环次数,依次增加,从而实施显示样品的循环次数。在本技术中,所述循环管道中的介质为水或导热油。在本技术中,所述样品装载设备设置在所述热循环设备和所述冷循环设备之间。在本技术中,所述样品装载设备中设置有样品容器,所述样品容器中装有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在本技术中,所述样品容器由导热系数在0.05~5W/(m·K)的范围内的材料制成。在本技术中,所述相变建筑材料选自相变石膏板、相变水泥、相变抹灰石膏和相变自流平砂浆中的任一种或更多种。本技术增加了后期数据处理设备,使用设定温度的升降温时间来直接表征循环稳定性,与温度曲线协同,更准确表达样品的循环的稳定性。同时,整理的数据更简洁,结果表达的更清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是表征相变建筑材料稳定性的系统的一个示意图,其中,1热水槽;2中间水槽;3冷水槽;4加热管;5压缩机;6报警器;7样品容器;8传感器,801温度传感器,802时间传感器,803循环次数传感器;9数据反馈线,901温度反馈线,902时间反馈线,903循环次数反馈线;10计算机;管道1101和管道1201为热水槽1和加热管4之间的循环管道,1102和管道1202为热水槽1和中间水槽2之间的循环管道,管道1103和管道1203为中间水槽2和冷水槽3之间的循环管道,管道1104和管道1204为冷水槽3和压缩机5之间的循环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表征相变建筑材料稳定性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和冷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及数据存储设备;所述温度传感器801、时间传感器802、循环次数传感器803分别通过数据线901、902、903与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相连;所述相变建筑材料设置在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内部,或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外部。在本技术中,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包括热循环设备、冷循环设备、样品装置及报警设备;所述冷循环设备和所述热循环设备分别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样品装载设备连接;所述报警设备设置在所述样品装载设备中。在本技术中,所述样品装载设备为中间水槽2。在本技术中,所述温度传感器801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的中心处。在本技术中,中间水槽2中设置有样品容器7,所述样品容器7中装有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在本技术中,所述数据存储设备为计算机10。在本技术中,所述时间传感器802包括升温时间传感器和降温时间传感器;所述时间传感器802与所述温度传感器801相连,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将信号传递到所述时间传感器,所述时间传感器802记录当下时间。当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所述时间传感器802向计算机10反馈当时的样品内部温度和时间点。在本技术中,所述循环次数传感器803与所述时间传感器802相连,当完成一次完整的升温时间反馈和降温时间反馈时,循环次数统计一次完整的循环。每运行一个周期,所述循环次数传感器803向计算机10反馈一次循环次数,依次增加,从而实施显示样品的循环次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温度数据、时间数据和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征相变建筑材料稳定性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和冷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及数据存储设备;/n所述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相连;/n所述相变建筑材料设置在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内部;/n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内部,或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外部;/n所述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征相变建筑材料稳定性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和冷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及数据存储设备;
所述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相连;
所述相变建筑材料设置在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内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内部,或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外部;
所述时间传感器、循环次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包括热循环设备、冷循环设备、样品装载设备及报警设备;
所述冷循环设备和所述热循环设备分别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样品装载设备连接;
所述报警设备设置在所述样品装载设备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相变建筑材料的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帆陈红霞张赫丛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