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46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坩埚,所述炉体的顶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炉盖,所述炉体的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漏斗,所述炉体的侧壁位于漏斗下方设置有送料活塞,所述送料活塞的外壁顶部开设有送料槽,所述送料活塞远离送料槽的一端套接有轴承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炉盖、丝杆、滑座、送料活塞、蜗杆轴、漏斗、升料机构等,实现了熔铜炉的自动上料的同时,在上料过程中无需打开炉盖,因此避免了炉内的金属熔融物溅出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缩减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感应熔炉,具体是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
技术介绍
工频感应熔炉是以工业频率的电流作为电源的感应电炉。工频感应熔炉已发展成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冶炼设备。它主要作为熔化炉用来冶炼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合金铸铁。此外,还作为保温炉使用,同前,工频感应炉已代替冲天炉成为铸造生产方面的主要设备,和冲天炉相比,工频感应炉具有铁水成分和温度易于控制、铸件中的气体与夹杂物的合量低、不污染环境、节约能源和改善了劳动条件等许多优点。然而现有的工频感应熔铜炉同时使用人力手动向坩埚内投料放料,时常会使炉内的金属熔融物溅出,轻则影响生产效率,重则直接造成意外事故,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坩埚,所述炉体的顶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炉盖,所述炉体的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漏斗,所述炉体的侧壁位于漏斗下方设置有送料活塞,所述送料活塞的外壁顶部开设有送料槽,所述送料活塞远离送料槽的一端套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所述炉体的侧壁位于送料活塞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远离炉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轴伸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后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滑座,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升料机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料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四角处对称设置有四个万向轮,所述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存料斗与升料管,所述存料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与升料管的外壁底部贯通连接,所述升料管的外壁靠近顶端贯穿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位于漏斗的正上方,所述升料管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升料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升料管的外壁后与螺杆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座的外壁贯穿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丝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滑座的外壁顶端与滑槽滑动连接,且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基座,所述承重板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承重板的顶部位于挡板与基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机的传动轴固定套接有第一链轮,两个所述基座共同转动连接有蜗杆轴,所述蜗杆轴的一端贯穿基座后固定套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的外壁共同套接有链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料活塞的一端贯穿炉体与坩埚的侧壁,所述送料槽的一端位于炉体外部,且送料槽位于漏斗正下方,所述轴承座与挡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活塞的外壁靠近轴承座一端处固定套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轴的蜗杆部相互啮合,且蜗杆部的展开螺旋角小于蜗轮与蜗杆部接触的摩擦角。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端与炉体的外壁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炉盖、丝杆、滑座、送料活塞、蜗杆轴、漏斗、升料机构等,实现了熔铜炉的自动上料的同时,在上料过程中无需打开炉盖,因此避免了炉内的金属熔融物溅出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缩减了人工成本。2、工频感应炉一般都由一套电源及电气控制设备和两台炉子组成,一台炉子熔炼,另一台炉子备用,本技术通过设置带有万向轮的升料机构,使一个升料机构可配合两个熔炉使用,大大缩减了设备成本,且升料机构与丝杆及送料活塞配合,可自由控制送料的频率,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的升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1、炉体;12、坩埚;13、炉盖;14、漏斗;2、壳体;21、第一电机;22、丝杆;23、滑槽;24、加强筋;3、滑座;31、螺纹套;32、承重板;33、挡板;34、基座;4、第二电机;41、第一链轮;42、链条;43、蜗杆轴;44、第二链轮;5、送料活塞;51、蜗轮;52、送料槽;53、轴承座;6、升料机构;61、框架;62、万向轮;63、存料斗;64、升料管;65、出料管;66、进料管;67、螺杆;68、减速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包括炉体1,炉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坩埚12,炉体1的顶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炉盖13,炉体1的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漏斗14,炉体1的侧壁位于漏斗14下方设置有送料活塞5,送料活塞5的外壁顶部开设有送料槽52,送料活塞5远离送料槽52的一端套接有轴承座53,轴承座53炉体1的侧壁位于送料活塞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壳体2,壳体2远离炉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21的轴伸端贯穿壳体2的侧壁后固定连接有丝杆22,丝杆22的两端与壳体2转动连接,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23,壳体2内设置有滑座3,炉体1的一侧设置有升料机构6。升料机构6包括框架61,框架61的底部四角处对称设置有四个万向轮62,四个万向轮62可使升料机构6自由移动,使升料机构6可配合多个熔炉使用,框架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存料斗63与升料管64,存料斗6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66,进料管66的出料端与升料管64的外壁底部贯通连接,升料管64的外壁靠近顶端贯穿设置有出料管65,出料管65的出料端位于漏斗14的正上方,升料管6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杆67,升料管6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68,减速电机68的输出轴贯穿升料管64的外壁后与螺杆67固定连接。滑座3的外壁贯穿设置有螺纹套31,螺纹套31与丝杆2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滑座3的外壁顶端与滑槽23滑动连接,且滑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32,承重板3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基座34,承重板32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33,挡板33滑座3移动时推动送料活塞5,承重板32的顶部位于挡板33与基座3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第二电机4的传动轴固定套接有第一链轮41,两个基座34共同转动连接有蜗杆轴43,蜗杆轴43的一端贯穿基座34后固定套接有第二链轮44,第一链轮41与第二链轮44的外壁共同套接有链条42。送料活塞5的一端贯穿炉体1与坩埚12的侧壁,送料槽52的一端位于炉体1外部,且送料槽52位于漏斗14正下方,漏斗14可防止铜料散落至送料槽52外,轴承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坩埚(12),所述炉体(1)的顶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炉盖(13),所述炉体(1)的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漏斗(14),所述炉体(1)的侧壁位于漏斗(14)下方设置有送料活塞(5),所述送料活塞(5)的外壁顶部开设有送料槽(52),所述送料活塞(5)远离送料槽(52)的一端套接有轴承座(53),所述轴承座(53)所述炉体(1)的侧壁位于送料活塞(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远离炉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1),所述第一电机(21)的轴伸端贯穿壳体(2)的侧壁后固定连接有丝杆(22),所述丝杆(22)的两端与壳体(2)转动连接,所述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23),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滑座(3),所述炉体(1)的一侧设置有升料机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坩埚(12),所述炉体(1)的顶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炉盖(13),所述炉体(1)的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漏斗(14),所述炉体(1)的侧壁位于漏斗(14)下方设置有送料活塞(5),所述送料活塞(5)的外壁顶部开设有送料槽(52),所述送料活塞(5)远离送料槽(52)的一端套接有轴承座(53),所述轴承座(53)所述炉体(1)的侧壁位于送料活塞(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远离炉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1),所述第一电机(21)的轴伸端贯穿壳体(2)的侧壁后固定连接有丝杆(22),所述丝杆(22)的两端与壳体(2)转动连接,所述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23),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滑座(3),所述炉体(1)的一侧设置有升料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引导投料的工频感应熔铜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料机构(6)包括框架(61),所述框架(61)的底部四角处对称设置有四个万向轮(62),所述框架(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存料斗(63)与升料管(64),所述存料斗(6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66),所述进料管(66)的出料端与升料管(64)的外壁底部贯通连接,所述升料管(64)的外壁靠近顶端贯穿设置有出料管(65),所述出料管(65)的出料端位于漏斗(14)的正上方,所述升料管(6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杆(67),所述升料管(6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68),所述减速电机(68)的输出轴贯穿升料管(64)的外壁后与螺杆(67)固定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小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兴发电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